賈志君
凱里學院
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現狀與趨勢展望
賈志君
凱里學院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給大學生就業形勢帶來極大影響。高等教育呈現新特征、新規律,這些都促使高等教育職業化應運而生。但是在職業化發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思維模式、客觀條件等限制,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通過分析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現狀,對其未來趨勢提出展望,以更好地實現高校教育目標,提升大學生就業率。
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現狀;趨勢
我國當前高等教育集中體現為學術型和職業型兩大方面。其中職業化教育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符合學校、學生及就業單位各方利益需求,是今后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職業化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仍需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完善,才能真正體現職業化教育的價值。
1.1 職業化教育停留在表面階段
雖然一些高校已提出朝向“職業化”轉變,但是僅僅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沒能真正將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只是盲目的設立了一些新專業或者大范圍地擴大招生規模,沒有充分考慮社會崗位飽和度及未來就業趨勢等。職業化教育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教育資源浪費、人才資源浪費現象仍然存在。
1.2 職業化教育的準備不充分
由于職業化教育的準備不充分,不能從內到外支持職業化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實,必然影響教育效果。一方面,支持開展職業化教育的教材不足,學校教師的教育水平有限,不能及時改進教育方法;學校沒有專門的部門全面負責職業化教育改革工作,缺乏落實工作的軟環境[1];另一方面,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尚未建立協作關系,不利于學生實踐。
1.3 職業化教育的重視度不足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的限制,高等教育職業化發展并未得到充分重視,形同虛設。例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領導關注的重心仍然是學科優化、教學研究等方面,而沒有明確職業化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缺乏相關機制和制度的規范作用,沒能真正將職業化教育融入校園。
2.1 高等教育與職業化教育相結合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逐漸重視大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職業化教育是銜接學校、學生與企業的重要模式,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將成為必然趨勢。首先,職業化教育傳授的知識與企業需求、市場經濟需求保持一致;其次,職業化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我國一直以來強調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路相符;再有,學校原有的課程設計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借著職業化教育改革的契機,教學內容、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法都應有大幅度的改革與創新[2];最后,職業化教育更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確引導大學生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2.2 創設良好的職業化發展環境
首先,樹立職業化人才培養的意識,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針對職業化教育的新需求,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組織體系,為實現校企合作奠定基礎;其次,在日常灌輸職業化標準,將其應用到課內教育、課外實踐等各個環節,形成系統化的標準與體系。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個人的職業規劃,對未來就業有更清晰的想法。例如,通過校企合作、組織技能競賽、頂崗實習等方式,提供一個良好的職業化感知環境,養成培養學生職業化的良好習慣;最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納入職業化教育,利用網絡交流、課外活動、校園廣播、文化墻海報等各種載體,加大職業化發展的宣傳力度,另外還可定期邀請學校優秀畢業生,到學校給學弟學妹作報告,以優秀畢業生的良好職業素養感染在校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2.3 開展多元職業化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職業化的發展,必須對現有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大膽嘗試。首先,與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讓企業全程加入到職業化教育中,對教師、學生進行指導,落實“導師制”學習方法;也可引入與企業工作相關的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做好課題;其次,在學分考核中納入實踐能力評估內容。過去,我國高等教育采取“學分制”,即學生必須修滿指定的學分,才能畢業。這些學分往往通過學生學習課程、考試合格等獲得,而為了大學生能夠重視實踐活動,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養成,可以將職業化教育納入到學分中,鼓勵學生更多參加實踐;再有,針對現在越來越多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學校也應給予支持,并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做好創業準備。例如,學校多提供創業信息、創業資源,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通過開設講座與相關課程,指導學生理性對待創業,并最終將創業夢變為事實[3]。
2.4 構建職業化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主導者,在職業化教育中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現代教育工作者必須是復合型人才,既精通專業性知識、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也要隨著教育工作新要求的不斷提出,改革自身教育思路與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那么針對職業化教育,教師隊伍改革主要采取兩大措施:其一,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專業培訓,做好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完成專門職業化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其二,優選來自企事業單位、經驗豐富的員工或專家任兼職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帶動學校教師的改變。
總之,在今后的高等教育發展中,必將出現“學術型教育”與“職業化教育”并駕齊驅的形勢,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歷水平,也要關注職業技能,引導學生獲取更廣泛的知識,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新要求、新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納入職業化教育,將對培養高水平、高技術人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實現高校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1]周輝.高等教育質量與本科教學改革的職業化傾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
[2]蔡秀花.高等教育與職業化教育的游離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0(9)
[3]蔣彬.加強高校學生職業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科技信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