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繼忠
河北省永清縣第一中學
淺談初中物理趣味課堂的構建策略
沈繼忠
河北省永清縣第一中學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如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毋庸置疑,教師只有不斷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才能達到啟迪心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物理;趣味課堂;物理探究
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科學家楊振寧也說過:“成功的秘訣是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催化劑”,是學生邁向成功的“金鑰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直接的就是實施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始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思考。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獨具匠心的實驗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用實驗引入新課。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法寶”,是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有效途徑。用實驗引入新課會使在較短時間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生活中的透鏡》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現有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開展演示實驗。最典型的幻燈機鏡片就是凸透鏡,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放映幻燈片時,想在銀幕上出現放大的字母“F”的像,幻燈片正確的插法應該是()。
此時,學生由于不知道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自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可以打開幻燈機,用自己制作的F型紙片進行現場演示,這樣不僅形象直觀,而且具有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會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進入本節課的學習,達到了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
2、用實驗促進教學。《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是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借助實驗來促進教學。例如,在講解有關浮力的章節時,為了讓學生直觀的了解物體在液體中的狀態。筆者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雞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漸向杯中放入食鹽,并不斷攪拌,可以看到雞蛋懸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繼續向杯中放入食鹽,直到雞蛋漂浮于水中。由此學生可以看到雞蛋在鹽水中的三種狀態。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具備扎實的知識作為儲備,還要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語言、教學活動來提高物理課堂的感染力。
1、用富有哲理的幽默語言。語言是師生交流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富有哲理、幽默的語言總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課堂教材“閃光點”。例如:在講解萬有引力定律時,筆者以牛頓蘋果樹下的故事講起,對于這個故事很多同學都很熟悉,我說,“如果當年我坐在那棵蘋果樹下,那個改變牛頓命運一生的蘋果只會讓我感覺頭疼,而牛頓卻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不得不讓人佩服這位物理巨人啊!”這種自嘲的方式有時卻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帶著豐富的情感,把快樂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例如,為了提高學生對萬有引力的認識,我出了以下題目:假如在地球上通過地心挖一條貫通的隧道,一個人墜入隧道,如果忽略空氣阻力,這個人會()。A.一直墜入地心,被吸住不再運動B.向下落,沖出對面的隧道口,來到地球的另一邊。C.下落接近對面的隧道口時,又返回向原來的隧道口。當學生有不同答案時,我說,倘若是真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永遠無法擺脫地球的“魔掌”了,他會永遠在隧道里“翻跟頭”。
3、講述一些物理學家的奇聞軼事,增強學生物理學習信心。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探究心理很強烈,他們也想知道一些發生在物理學家身上的小故事。而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解有關電磁感應的內容時,筆者以法拉第的故事為導語,“1831年8月,法拉第做了一個新裝置。他在直徑6英寸的鐵環的半邊,用銅絲繞成線圈,接上電流計;在鐵環的另一半也繞了一組線圈,接到由100個伏打電池連成的電池組上。合閘,法拉第覺得電流計的指針晃動了一下,他定神細看,指針仍指在零點,法拉第查看了桌上的儀器:A段的線圈仍連著電池組,B段的線圈仍連著電流計。法拉第發現了"動磁生電"現象之后,很快總結它的規律。這一規律啟發了法拉第去研制一種發電機:使導體有規律地切割磁力線,從而產生一股持續的電流來。經過幾天的琢磨,10月28日法拉第在他的日記本上畫出了他構想的發電機草圖。”這樣的小故事雖然簡短,但是卻能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從生活中走來,對身邊的事情比較熟悉,比較親切。我們在教學中要秉持“物理來自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的現代物理教育理念。教師在講解理論時要結合生活實例來說明理論;又用理論來解釋實際問題,可使學生體會到學物理的實用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生活中應用物理的現象比比皆是。如自行車怎么設計比較省力,人眼出現近視為什么要戴眼鏡,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等都需要物理學知識進行解釋。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進課堂,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主動思考。例如,在講解《電路和電流》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家庭用電電路圖搬進課堂,讓學生分析如果某個電器出現短路會對整個電路產生怎樣的影響,或者是某個燈泡出現故障怎樣進行快速檢修。又如,在講解《太陽能》一節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有沒有應用太陽能的產品等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切身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用深入淺出的生動語言和有趣的實驗,把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學生對物理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便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譚樂元利用趣味教學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之探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年9期
[2]趙斌淺談趣味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時代教育》2013年6期
[3]莊思雨淺談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認識與實踐《才智》2011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