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升

一、 活動目的
1.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特別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研究“箏形”的性質;
2. 在研究“箏形”性質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圖形的經驗,比如畫圖、測量、折紙等方法猜想圖形的可能的性質,并通過推理論證證明圖形的性質;
3. 通過對陌生圖形性質的探索研究,培養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
二、 活動流程
(一) 定義箏形
我們把兩組鄰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稱為“箏形”.如圖,已知AD=CD,AB=CB.
活動預設:定義之后,由學生畫一個箏形,標注出相等的邊,小組內展示、對比.
(二) 研究箏形
帶著問題去研究:箏形的邊、角、對角線有哪些性質?建議同學們用測量、折紙等方法猜想,然后試著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自己的猜想.
活動預設:學生可能提出鄰邊之間的等量關系,有一組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有一條對角線平分另一條對角線等等;先在小組內交流、完善、條理化,然后在大組匯報展示各組的成果.教師可在學生匯報某種性質之后,現場追問其他小組同學是否理解他們的探究心理.
(三) 問題拓展
思考:若AC=6 cm,BD=8 cm,求箏形ABCD的面積.
預設:由前面的探索,學生已知道對角線互相垂直,則可以利用這一性質來求箏形的面積.
(四) 完成小論文
在各組展示討論之后,建議同學們選擇研究箏形的心路歷程寫成數學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