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久麗 龍 云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系 067000)
隨著時代變遷和飛速發展,油畫藝術創作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反應時代的要求,油畫藝術家就必須迎接新的挑戰,創作出能夠反映時代需求,符合人們需求的藝術作品,如何創作出好的作品是每一位油畫藝術家不可避免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油畫創作,梳理和總結藝術大師的創作經驗,分析和探討油畫創作的具體途徑,為油畫創作提供一些借鑒。
當前,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方針的指引下,藝術表達方式呈井噴式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如何提升個人的創作欲望,把握好自己的創造興趣就成為每個油畫家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能夠真實的解讀自己的內心,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之后,才能激發個人的強烈創作欲望,找到與自己的內心相吻合的創作切入點,并對其進行不斷的挖掘和創新,或反映現實,或諷刺事件,或反映內在心里,乃至極至。因此能否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對于油畫創作至關重要,藝術家有了感興趣的題材,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油畫語言和油畫風格,用自己的畫在說話,見畫便知其人。許多當代藝術家,他們都以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反復表現自己的創作靈感,如冷軍的女孩寫實系列,李山的胭脂系列,劉煒的父母、家庭系列,毛焰的變形小卡系列,夏俊娜的抽象色彩系列,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等,都是通過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一直鉆研下去,長期積累有了自己的風格,形成自己的油畫語言。此外,我們還可以大量的閱讀和欣賞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從中找到自己的藝術靈感,如細品羅丹的速寫集,他的速寫展現了最終創造出來的作品一條形體思維線索,他的作品靈感來源就在于不斷撲捉新舊形體之間的細微差別,不斷的嘗試新的造型及創作方式,把它們融入作品中,奠定了他的藝術地位,也給我們帶來了如何把握創作靈感啟迪。
油畫創作的關鍵在于藝術家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簡單來說就是藝術家的知識儲備怎么樣,只有具備科學的世界觀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才能形成良好的審美傾向,具備正確的創作目的和動機,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這決定著藝術作品的品位和檔次,也決定著藝術家的發展道路。在藝術實踐的定位上,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去探索和創新。我們要于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借鑒和學習,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積淀,才能逐漸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藝術涵養和藝術品位,一幅好的作品不僅僅是畫面的構圖合理、色彩漂亮,最能使人產生共鳴并駐足長看的往往是隱含在畫面背后的社會哲理和深層次的思維意境,這種具有藝術感染力表達絕對不是初學者隨意嘗試就能達到的,必須要求畫家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油畫技藝方可達到,兩者缺一不可。如泠軍的作品《五角星》,那銹跡斑斑的細小的鐵片壓成的五角星之所以能獲得全國美展金獎,除了他扎實的寫實功力,關鍵卻在于作品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奮斗不息、為民服務的內在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鍥而不舍的內在動力。如果沒有扎實的黨史知識的功底,沒有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幅畫創作的靈感也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成為名畫了。
“恰如其分的語言形式、圖像等是由藝術家的靈感確定的,是由內在的情感轉換成的物質形式,但藝術靈感是有藝術準備的特定心弦于特定生活特征共鳴的爆發物,它離不開藝術形式的探索?!?我認為靈感不是每時每刻都會有,有時也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但是藝術形式(語言)卻可以從多方嘗試和探索。
藝術實踐是藝術創新的源泉,沒有大量的藝術嘗試,就不會有藝術的突破,油畫語言亦如此,原因在于影響我們創新思維的主要因素是藝術知識的匱乏、經驗的不足和習慣性思維,而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來改變的。開始可以做大量的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或角度,這種嘗試包括深入基層大量的寫生,拓展藝術的素材;包括各種色彩關系的構成和比較的嘗試,經過提煉、挖掘,把一些好的效果的關系固定下來,以備在藝術創作中應用。在藝術實踐中,即使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不同的審美體會與理解,每個人總能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興趣和感受,這種感受越強烈,將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就會更具視覺沖擊力,道理很簡單,只有感動自己的作品才能感動別人,產生共鳴。當然,實現想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絲不茍的去堅持、去完善。如何完成藝術創作往往比選定創作主題更有難度,因此有了一個很好的藝術選題之后,再把這個想法反映在畫面上時,要下大功夫、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持之以恒、精雕細琢、粗細得當、顏色合理,精益求精,才能有更強的表現力和沖擊力,否則會大大削弱畫面的效果。
藝術作品有時超越現實但最終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場景的在線和升華,我們必須關注身邊的生活,以此為契機創進行創作,才能增加我們的作品藝術感染力,離開了生活的基石,藝術作品就成了無根之水、空中樓閣,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藝術創作實踐的過程中,要善于撲捉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藝術現象,來源于基層生活的瞬間,經過藝術加工,往往更容易與觀眾產生藝術共鳴,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也符合藝術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同時更多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積蓄,會提升我們對于藝術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會有更多的藝術發現,促使我們表達最感興趣的題材的強烈創作欲望。我們需要將所觀察到的題材進行重新組合和構建,找到適合自己表達的繪畫題材,再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創造力本身也包括對事物觀察和發現的能力,時刻留心身邊的各種事物,善于在平凡中發現其特殊之所在,讓觀者感覺就在身邊卻又有所不同,就達到了一種認識上的升華,因此,藝術創新的生命力就在于力善于去感受和發現,這正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世界本來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記錄日常生活當中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是我們進行藝術創作的源泉。比如:路邊的龜裂的墻面、大自然在巖石上刻畫的天然紋理圖案,水流過所形成的痕跡,一些動物的腳印等,只要多留心,善于總結和整理,都可以作為我們創作的題材,有些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們還應該更多地去挖掘我們內心的不同感受、情感、思緒等主觀因素,寓情于物,情物結合往往對藝術創造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注釋:
1.選自(美)杰克.德.弗拉姆編,歐陽英譯.《馬蒂斯論藝術》.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1]黃碧海.繪畫藝術的平面性[J].未知,2011(07).
[2]李秉蜻.淺論油畫筆觸之美[J].陜西教育,2007 (10).
[3]蔣躍.繪畫形式語言研究[M].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4]靳衛紅主編.阿利卡畫集[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5]吳冠中.《形式與內容》.《吳冠中文集》.文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