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妍 (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 動漫與游戲制作專業 223700)
簡單的說是對于“麻雀變鳳凰“這一模式的認可和期待。一般來說,是指一個普通平凡的女孩期待能遇到一個像童話故事里王子那樣優秀的男孩,并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期待與愿望。首先,日本少女動畫一般指日本動畫制作公司制作的主要以12至18歲的少女為主要觀眾對象的動畫。其次日本少女動畫也泛指擁有少女情結,唯美主義、美型、戀愛類的女性向動漫。
首先,從少女動畫人物設定來說,女性角色最多也就清純可愛眼睛大身材小巧。但少女動畫中大多數男主都英俊瀟灑,身世顯赫,能力超群。如《SA特優生》中學習第一運動全能帥氣逼人的瀧島彗,還是瀧島集團的長男。
其次,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畫風唯美且華麗,能讓觀看者大飽眼福。動畫中選景唯美,如宮殿豪華會所櫻花林中。
最后,時尚服飾也是灰姑娘情結的少女動畫的鮮明特征之一。動漫人物的著裝在突出角色性格特征,展現角色特有魅力等方面都具有關鍵作用。《犬夜叉》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日本戰國時代。因此動畫中戈薇的服飾隨劇情的發展不斷的變換。從她穿著的和服、校服以及所穿的女巫服的樣式中,觀眾領略到不同時代服飾的變化。
1.帶有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中的人物關系多以一女多男形式存在。女性角色往往身邊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陽光帥氣全能男性守護。如《櫻男高校公關部》。故事女主角藤岡春緋是天真活潑善良的姑娘,卻陰差陽錯入了“男公關部”。她身邊都是相貌俊秀風度翩翩出身名門的美男子,受到多位男性角色的愛戀,因此她與多位男主角的情思綿綿曖昧情愫是該動畫的一大看點。
2.灰姑娘與王子式的人物關系,女主角身世大多不好,男性角色多數出生名門貴族,溫柔體貼英俊瀟灑且只鐘情于女性角色。例如《水果籃子》,故事的女主角小透,媽媽去世后便成了孤兒。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邂逅了由希王子,又機緣巧合住進草摩家族。在溫柔體貼的由希和陽光單純的阿夾兩人的溫馨呵護下幸福的生活著。《水果籃子》這部少女動畫塑造的灰姑娘與王子式人物在一起的唯美治愈愛情故事就是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典型代表。
3.女性角色為人類或非常普通,男性角色是神怪角色或擁有超能力。如《吸血鬼騎士》中,女主角優姬長相普通,個頭矮小,頭腦簡單毫無特殊能力。但該動畫中的男一號玖蘭樞,純血種吸血鬼玖蘭家的當家,力量為全能,在校所有吸血鬼都聽從于樞,也是所有吸血鬼尊敬和懼怕的存在,但深愛著優姬,守護了她十年。在女主角身邊還有另一個優秀的存在錐生零,帥氣的外表,成績跟天才一樣優秀擁有超能力的吸血鬼獵人,同樣深愛著女主角優姬。該少女動畫中的女主角雖普通,但同時被兩個優秀的超凡男性深愛著。此題材的動漫再一次深深的打動了少女們萌動的心。
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開始走向常規化。漫畫家構建動畫劇情的時候,總是忘不了塑造一個普普通通但是內心善良純潔的灰姑娘形象,并且灰姑娘身邊總有幾個同時深愛著自己的全能男性,男主永遠都只鐘愛于女主角一個人,最后還會讓灰姑娘和王子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此完滿美好的結局,確實很讓漫迷們憧憬期待著迷。人物關系及劇情發展模式化。
帶有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為何會受到漫迷特別是女性漫迷的熱捧,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女性心理引導女性漫迷選擇帶有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少女動畫。大多數女性特別是“灰姑娘”類型的女性,她們出生在不是很優越的家庭,長相平平,成績不突出,但是她們期待著自己也能像灰姑娘成為王子身邊的公主。在現實生活中,她們得不到帥哥的青睞與欣賞。但少女動畫中,里面普通的女主與現實中的自己相似,而劇中帥氣的男性角色總是衷心與她,這讓現實中得不到滿足的女性在觀看少女動畫時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第二,女性社會地位導致女性觀眾向往帶有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動畫中所展現的生活。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女性沒有尊嚴沒有權利沒有自由,心靈受到封建舊社會制度的摧殘。近年來女性地位日益提高。但是,盡管如此,社會分工,男女生理差異導致女性在家庭中還是處于弱勢地位。新時代的女性雖然有了自由地位和尊嚴,但是在內心深處還是很向往帶有灰姑娘情結的日本動畫中所展現的生活。因為動畫中的女性永遠都是被寵愛的被保護的。
第三,日本少女動畫中的灰姑娘情結影響女性對現實生活的追求。長期沉浸在帶有灰姑娘情結的少女動畫的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受挫,產生強烈的落后感,不利于女性對現實生活的追求。她們往往更注重物質的享受。但她們終究只是灰姑娘。因為,我們都要回到現實世界。可以擁有公主夢,但需要自己不斷的努力,讓行動成就夢想,努力讓自己變成穿上水晶鞋的公主而不是期待王子會看上灰姑娘的你。
[1]陳剛.大眾文化與當代烏托邦[M].作家出版社,2013.
[2]張榮喜.流行藝術研究[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
[3]陸揚.大眾文化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11.
[4]陳龍.視覺文化傳播導論[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6]羅剛.消費文化讀本[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7]徐曉麗.傳媒消費文化景觀[M].人民出版社,2012.
[8]廬江.動漫藝術的史學眾述和文脈解讀[M].漓江出版社,2012.
[9]李黨奇.中國動畫的產業經濟學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10]高立峰.動畫前期制作[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11]童婷婷.動畫藝術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12]馬華.日本動畫史:日本動畫領先世界的奇跡[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13]孫新軍.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中國海洋出版社,2013.
[14]馮軍.動畫概論[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
[15]張慧琳.20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