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衍杰 (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250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兵役法》《國防法》等文件都比較明確規定:軍訓教育是新生進校后第一必修課,學校對新生進行軍訓是德育教育一部分,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目前多數高校新生入學后馬上進行軍訓,新生進入大學校門后要面臨新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變化,因此會產生身心不適,他們的歷程從興奮到疲勞、單調轉而適應并奮進,思想上和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沖擊。通過一段時間軍訓,逐漸從心理上適應大學生活,并對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產生良好的影響。
本文作者通過對全國100多所高校進行調查,由于教學課程安排和學校場地限制,95%的高校新生軍訓時間安排在每年的國慶節前后,時間為2-3周,內容主要有行止間動作、三大步法、喊口號、匍匐前進、拉歌為主,打靶、拉練等項目被大多數學校放棄。
新生進入大學校門前,在高中階段一心撲在學習上,缺乏身體鍛煉,由于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再加上父母溺愛,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也比較脆弱,剛跨進大學校后,感到很多地方不適應,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考上大學后大多數學生抱著新的奮斗目標和比較大的人生價值觀走進大學,當真正接觸到校園實際生活時,發現了許多新問題,心理有一些失落感,尤其是在軍訓中,自己的獨立性、組織性,吃苦耐勞差很快就顯露出來,從心理上產生比較大的反差。
大學新生開始對軍訓生活充滿著期望和浪漫,當真正進行軍訓時,感到反復練習的動作,嚴格的紀律等使自己平時散慢慣自由,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怕苦怕累,貪圖安逸,畏懼困難思想一時無法理解和接受,認為框框條條太多,生活上感到比較單調,思想上心理上無法接受,甚至無法完成軍訓課程。
由于軍訓的特殊性,較高的訓練強度對學生軀體的影響與學生在高中階段缺少鍛煉,身體弱形成矛盾,尤其是女生,必須經過頭疼腦熱,訓練后各個關節肌肉感到酸疼過程,這無疑增加了新生在軍訓中心理壓力和身體訓練困難程度。
新生在軍訓生活中既要獨立照顧自己,又要個人處理一些事情和人與人之間關系。對一些新生是一個挑戰,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情感起伏比較大,情緒不穩定,在心理上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
以上新生進校后在軍訓中這些不適使他們由最初喜悅和期望心理比較失望,從開始好奇、興奮轉入單調、嚴格、疲勞,在思想上產生厭倦和逆反的心理。其最突出表現為;個別同學沒病裝病,間歇逃避軍訓,有的新生還鬧情緒,心情煩躁,故意和教官、輔導員頂撞、作對。因為當代大學生個性比較強,心理比較脆弱,為了避免意外事情發生,學生管理人員在軍訓期間應引起高度重視,發現情況后應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新生這個逆反心理一般持續不長,隨著軍訓生活進一步開展,學生之間逐漸熟悉,學生對軍訓生活開始慢慢適應,樂觀態度、求勝心理、集體意識進一步加強,軍訓中不怕苦,不怕累因素逐漸增加,并對軍訓生活進行反思,思考人生價值,從而在軍訓中逐漸奮進向上。
總之,新生進校后參加軍訓活動由開始期待、向往到夾雜少許不安的心情參加軍訓,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在思想上有了一個逐漸適應新環境和人際關系過程,心理上、組織紀律性等方面得到轉變,幫助新生逐漸適應大學生活。
所謂的心理素質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人的情感、意志、興趣等屬于非智力因素。創造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屬于智力因素。非智力是人的動力素質,智力是屬于人的認識素質。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聯系的,所以,人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動力素質是決定一個人成就今后事業的重要因素。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質比較差的問題。因此,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自信心,是高校素質教育一個重要問題。
新生進校后就開始了大學生活,軍訓是大學生必修課,在軍訓中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具有很大作用。現在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無微不至照顧,生活一帆風順,在思想上、心理上形成過分依賴,自制力差,碰到困難和挫折承受能力低,心理素質不高等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問題。新生進校后馬上進行軍訓它雖然不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課,但對學生的心理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幫助學生逐漸適應大學生活能力(包括環境、人際關系等)
第二,提高學生個人素質,激發學生積極性和潛能,如:軍訓中教官為了激發學生積極性和挖掘每個學生潛能常用的手段是:學習軍旅歌曲,拉歌,體育比賽、每人表演節目等來保持學生們在軍訓中旺盛熱情、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第三,提高大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這是軍訓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軍事訓練特別艱苦,學生在軍訓中做的每個動作都是按軍事化標準來訓練(例如;正步走、擺臂、匍匐前進、集合等),平時學生們沒有訓練過,所以做起來比較困難,學生身體反應比較大,在軍訓過程中學生必須不怕苦不怕累,按教官嚴格要求進行練習才能完成,從而培養他們堅忍不拔毅力、百折不撓意志、不怕吃苦精神。
第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自制能力。通過較短時間軍訓,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們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還增強了紀律性、組織性。
第五,軍訓不僅使大學心理素質得到培養,還可以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非智力和智力素質培養也是一條有效途徑,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新生入校后進行軍訓不僅對大學生心理起到適應過渡作用,而且對大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意志品質培養,促進大學生成才,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都有很大促進作用。軍訓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第一課,多年實踐證明,不僅必要,而且還要進一步加強,軍訓應引起高校有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多想辦法,給新生上好精彩的第一課。
[1]薩海斌.《淺談軍訓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過程的促進》.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報,2011(11).
[2]謝素蓉,毛芳才.《大學生軍訓對新生心理的影響》.高教論壇,2008(4).
[3]王志鋒,李彩潔.《軍訓對大學新生體質指標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2(01).
[4]武松等.《軍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