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明遠 郭 瑞 陳西戰
淺議裝備綜合保障評審及應注意的問題
■ 雍明遠郭 瑞陳西戰
論述了綜合保障評審的類型以及裝備研制各階段評審的內容,并對綜合保障評審中應注意的工作也作了介紹,供軍事代表在裝備研制質量監督時參考。
綜合保障評審對承制方、轉承制方和供應方來說,既是一種對設計進行監督與協調的手段,又是一項完善設計決策和技術咨詢活動。軍事代表一定要積極參加評審工作,實施對綜合保障評審的監督。
根據評審性質、產品研制進行過程,綜合保障的評審可以分為:內部評審和合同評審,型號評審、設計評審和保障性分析專題評審以及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評審等。
1.1內部評審和合同評審
1.1.1內部評審
內部評審,又進一步分為訂購方的內部評審和承制方的內部評審。
訂購方的內部評審是指:訂購方對其自身開展的綜合保障工作進行的評審,可以是對工作最終結果的評審,也可是工作過程的中間評審。例如“確定保障性要求”這項工作可以安排2次~3次評審,以保證要求的正確性。為保證評審工作的質量,盡可能采用專家評審的方式,也可邀請外部和承制方的有關專家參加評審。
承制方的內部評審是指:承制方、轉承制方對其開展的綜合保障工作進行的中間評審或合同評審前的預審,其目的是盡早地發現問題和進行改進,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或順利通過合同評審。一般采用專家評審的方式,必要時可邀請訂購方的代表參加。
1.1.2合同評審
合同評審是對合同中要求承制方所開展的綜合保障工作進行的評審。合同評審由訂購方主持,通常在轉階段時進行,評審結果將為轉階段提供決策的依據。應成立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邀請有專業特長的權威專家參與。
1.2型號評審、設計評審和保障性分析專題評審
在內部評審和合同評審中,根據需要也可以依據有關標準,進行型號評審、設計評審和保障性分析專題評審。
1.2.1型號評審
型號評審是討論裝備型號研制管理中的重大設計技術問題。綜合保障工作應是評審的內容之一,例如,在方案論證后期的裝備需求評審時進行保障性要求評審,在工程研制階段前的裝備設計評審時進行優化保障方案評審等。這些評審工作在研制的早期進行較多,當裝備設計比較固定后,則評審周期較長。綜合保障工程負責人一定要積極參與型號評審,由于這類評審不是專門從保障問題出發進行的,因而容易忽視對保障工作的評審。
1.2.2設計評審
所有的設計評審應涉及滿足各項保障性分析工作目標的進展情況,其重點是重新設計沒有滿足保障性要求的問題,在評審中應避免將性能要求作為設計評審時討論的唯一主題,必須將性能與保障性的有關設計給予同等的重視。
1.2.3保障性分析專題評審
專題評審是評審保障性分析工作的進展情況,評審的議題比設計評審和型號評審專題的問題要深而具體,它將詳細討論保障性分析工作項目的結果正確性和充分性以及與保障有關的設計問題,這些問題的重要方面可提交型號評審和設計評審時討論。此外還將對費用估算進行評審。
1.3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綜合保障評審
承制方應負責對轉承制方、供應方的裝備綜合保障評審,應主持或參與重要或規定的承制產品和供應品的綜合保障評審。評審內容依合同規定條款進行。也可參照對承制方綜合保障的評審內容。
綜合保障評審各階段評審項目如下:
2.1論證階段評審
論證階段評審目的是審查初始保障方案、保障性要求、綜合保障計劃編制工作過程和結果的正確性、合理性、協調性、可行性,評審要點是:初始保障方案;保障性定性、定量要求;綜合保障計劃。
評審時機一般在論證階段后期進行評審。
2.2方案階段評審
2.2.1評審目的
(1)審查綜合保障工作計劃與綜合保障計劃的完整性、合理性、協調性和可行性;
(2)所確定的保障性要求的正確性、合理性、可行性;
(3)所提出備選方案能否滿足裝備功能要求以及與裝備使用方案等方面的協調性。
2.2.2評審要點
綜合保障計劃;綜合保障工作計劃;保障方案;保障性定性、定量要求。
2.2.3評審時機
(1)綜合保障計劃、工作計劃宜在方案階段早期進行評審;
(2)計劃的執行情況以及保障方案和保障性定性、定量要求一般在方案階段后期進行評審。
2.3工程研制階段評審
2.3.1評審目的
(1)審查裝備保障性設計與分析工作實現的程度及其過程與結果的正確性、合理性;
(2)規劃使用保障、規劃維修工作及其結果的正確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協調性。
2.3.2評審要點
保障性設計與分析;保障資源規劃與研制;綜合保障計劃、工作計劃執行情況;保障計劃;保障性試驗準備。
2.3.3評審時機
承制方宜在工程研制階段適時多次安排內部評審和專題評審。合同評審在工程研制階段后期進行。
2.4定型階段評審
2.4.1評審目的
(1)審查保障性設計特性及有關要求滿足合同規定要求的程度;
(2)保障資源的有效性、適用性及其滿足裝備使用與維修的程度,保障資源與裝備的匹配性,保障資源之間的協調性;
(3)部署保障計劃的可行性、完整性、有效性和經濟性。
2.4.2評審要點
保障性試驗與評價;部署保障計劃;系統戰備完好性。
2.4.3評審時機
(1)計劃的保障資源和有關初始部署前的準備工作宜在裝備系統部署之前進行評審。
(2)在部隊試用或試驗期間宜對裝備系統和系統戰備完好性進行初步評估。
(3)系統戰備完好性評估宜作為初始作戰能力評估的一部分進行,一般宜在部署一個基本作戰單位、人員經過了培訓、保障資源按要求配備到位后進行評估。
(4)在裝備使用過程,可對裝備保障系統和系統戰備完好性進行后續評估。綜合保障評審的詳細要求和內容可參見GJB/Z147《裝備綜合評審指南》附錄A《綜合保障評審項目檢查單》,進行有關項目評審檢查。
(1)訂購方在綜合保障計劃中應對其內部的綜合保障評審做出詳細的安排,主要包括評審的項目、內容、要求、時間、方式、主持單位、參加人員、評審意見處理等;同時還應對合同評審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做詳細安排,主要包括評審的項目、內容、要求、時間、方式、對承制方資料準備和參加人員的要求等。
(2)承制方應根據合同要求和訂購方的綜合保障評審要求,制定綜合保障評審計劃。應明確合同評審資料準備的具體內容、格式、負責單位和進度等,計劃中還應對承制方的內部評審做出詳細的安排,主要包括評審的項目、內容、目的、要求、時間、方式、負責單位、參加人員、評審意見處理等。
(3)綜合保障評審應與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安全等相關專業的評審協調并盡可能結合進行;綜合保障評審應協調好與保障性評價的關系,例如保障性試驗與評價的結果可以作為評審的內容,又如對技術資料的評審結論也可作為評價技術資料的依據。
主要參考文獻:
[1]秦英孝,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
[2]GJB3872,綜合保障通用要求[S],1999
(作者單位:空軍駐西北地區軍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