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京
軍事計量軍民融合深入發展的幾點建議
■ 郭 京
軍事計量的軍民融合對于發展高新武器裝備及保障國防安全有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對目前軍事計量軍民融合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軍事計量軍民融合深入發展的幾點建議。
冷戰結束后,世界上主要國家都采用了軍民融合的做法,我國也重點發展軍民融合,而軍事計量是在武器裝備從設計到生產,從使用到維護全生命周期保障武器裝備正常工作的實踐活動,是推動社會進步、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基礎,對于發展高新武器裝備及保障國防安全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軍事計量的軍民融合角度分析,實現軍事計量的軍民融合,對于提高軍隊的計量技術水平、防止國家資源重復建設、提高計量效率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多年以來,我國的計量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對保持國家量值準確統一,促進軍事、經濟的發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盡管軍民融合式計量保障日漸受到重視,并逐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的融合還不夠深入,存在以下問題:
1.軍民融合法規不健全,現有法規不適應時代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理論不斷創新,法規體系建設步伐明顯滯后的問題日益凸顯。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軍事計量的法律法規體系。
部分法規內容不適應時代要求。隨著軍民融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現行的法規有些滯后于客觀現實和形勢發展要求,尤其是牽涉各方利益格局的規范與調整,推動起來更加困難。如198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私營企業不得從事軍工金融業的生產經營”,這與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的“利用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保障資源”的理念不符。2004年8月修改過的《公司法》第64條規定:“國務院確定的生產特殊產品的公司或者屬于特定行業的公司,應當采取國有獨資公司形式”,在法律上限制了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為國防軍工的科研生產與保障服務。
2.條塊分割式管理模式,不同行業間計量標準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的計量管理體系,目前在組織結構上形成了以條塊分割式為特征的、以部門縱向管理為特點的管理模式。這樣導致各行業間各自為政、資源分散,隔斷了整個經濟社會中各要素之間的關聯,致使維護成本增加,導致和平時期軍事計量技術機構先進的技術能力和優勢無法充分發揮,對國家和地區經濟建設和維護國家安全十分不利。
3.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無法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國防軍工計量保障需求
現階段的計量人員培訓僅限于在技術上非常成熟的項目,而對于國防軍工急需的新技術領域的專業項目培訓卻比較缺乏,不能適應現代國防軍工技術迅猛發展的需要。單位與單位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共享和信息共享,造成計量技術人員對儀器設備特別是新裝備的高科技儀器設備的結構、原理認識不足,計量人員的技術能力提升緩慢、培養周期較長。
1.確定軍事計量軍民融合邊界
實現軍民融合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軍民融合的邊界,即哪些可以融合,哪些不可以融合,哪些可以有條件的融合,計量也是如此。計量工作本身作為軍民兩用的通用技術,在技術層面可以進行軍民融合,但軍隊系統具有保密的特性,所以不能簡單的進行融合。
借用交易成本經濟理論框架分析計量軍民融合問題,可以把軍事計量分為高新武器裝備的計量、通用計量設備兩種,對于高新武器裝備的計量,需要軍用系統主持整個計量工作,對于通用計量設備可以軍民通用。
對于可以送檢的軍用設備,為了防止間諜組織從我軍送檢的設備推斷相關信息,有以下兩點建議:一個地區的設備統一由軍隊相關的部門送檢,而不是各個軍隊計量站單獨送檢,由軍隊相關部門統一下發證書,各軍隊計量站的送檢信息對于區域中心計量站是保密的;對于區域計量站的相關人員進行保密培訓,簽署相關保密協議。
2.打破軍民分割,建立軍民融合計量法律法規和技術體系
軍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其按照內部的法律法規運行,現有的部分法律不支持軍民融合。需要建立軍民融合的頂層法律法規。2014年,總裝備部與質檢總局在中國計量院昌平實驗基地簽署《軍民融合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軍隊與地方正式建立計量戰略合作關系。
3.按照區域進行就近計量,建立軍民融合的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
軍隊系統的計量工作按照編制從上至下進行量傳,而不是按照地域進行量傳,這樣存在著標準儀器送檢時間長,影響日常計量工作,且存在標準儀器長途運輸而帶來的標準儀器損壞的風險。需要按照區域而不是編制劃分計量渠道,按照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域選取實力較強的軍用或民用計量實驗室作為區域計量中心,負責本區域的計量工作。區域計量中心再溯源至更高級的計量中心。
4.進行各區域計量站的比對,保證軍民融合的計量準確性
軍隊計量對于計量的準確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其準確性直接影響武器裝備的質量,進而影響我國的國防安全。所以溯源至各區域指定計量站后需要對其準確性進行保證。需要由計量上級機構如國防計量一級站等對各區域計量站進行全面的比對工作,制定比對規劃,爭取覆蓋所有參數,根據各比對主持實驗室的人員及時間安排以4年或5年為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成所有參數比對工作,對于當年不參與比對的參數,可以采用抽簽的方式抽取區域實驗室進行測量審核工作,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軍隊計量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5.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科研合作體系
建立軍民合作的技術研發體系。以軍民合作為基礎,以項目為依托,以合同為保障的合作科研體系。主要有三種建設模式:一種是軍事計量機構委托地方(含國防)計量機構科研團隊,完成的技術攻關和技術開發項目;一種是軍事計量機構和地方(含國防)計量機構組成聯合科研團隊,共同完成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上述兩種形式的成果可以直接為軍事計量所用。第三種合作形式為依據國家國防建設需要和國際軍貿需要,由多家國防計量機構合作單位聯合,共同承擔國家國防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應用研究的重點重大科研項目。軍民合作技術研發體系的建立,是貫徹軍民融合思想,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的最重要體現。
6.保障戰時軍隊計量需求
軍民融合不僅是平時的計量融合,更是戰時軍隊計量工作正常運行的保障,由于戰時軍隊儀器設備所處環境復雜,損壞率高,不能以平時周檢的頻率進行計量,儀器對計量的需求激增,軍隊計量人員及計量設備不能滿足增長后的計量需求。
針對此問題,首先要調研清楚軍隊戰時的計量需求,調研出民用計量能力,同時要在全國計量資源投入時綜合考慮軍用及民用計量資源的投入配比,同時建立預備役制度,保證在戰時有足夠的計量人員及設備可以保障軍隊戰時的計量工作正常運行。
軍民融合式發展已經是全球性趨勢,目前我國的軍民融合正在進入深入發展時期,需要進一步落實軍民融合的具體措施,走軍民融合道路,軍事計量軍民融合可以為推進高新武器裝備發展,提高軍事計量保障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謝玉科、盧恩來,國防工業基礎軍民融合邊界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
[2]任偉,軍事計量軍民融合發展研究,宇航計測技術,2012(10)
[3]王哲榮、麥綠波,技術基礎軍民融合式發展研究,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
(作者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