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
日前,環保部召開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總體成果驗收會,會上發布了《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評價報告(送審稿)》。評價報告提出中部地區2030年實現空氣質量全面改善等綠色崛起目標。
針對中部地區面臨的生態挑戰,評價報告提出中部地區“三大安全”目標,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復合型大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下降15%,城鄉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接近100%。
1月5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透露,我國將進一步擴大天然林保護實施范圍,爭取把全國18億畝天然林全部保護起來。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會上說,目前我國仍有9億多畝的天然林沒有納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范圍,森林質量不高、生態系統脆弱、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等問題依然嚴峻。因此,將加快制定全國天然林保護實施方案,力爭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
1月6日,農業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業要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即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化肥、農藥用量實現零增長;基本實現畜禽養殖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基本實現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秸稈露天焚燒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及廢棄農膜有效回收處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通報了人民法院環境保護行政案件全國十大典型案例,這是最高法首次通過新聞通氣會發布環保行政案例。
在通報中,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趙大光表示,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和行政機關,為了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惜違反行政程序,超常規審批某些建設項目,有的甚至以犧牲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為代價,造成不良影響。“此時加強司法機關對環境執法部門的監督就十分重要。”只有嚴格依法依規,按程序辦事,才能真正有利于促進城市環境改善和社會和諧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