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帕三絕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情感高峰
黛玉但凡有了好詩佳作,寶玉總是最愿意賞讀、最愿意不遺余力給予贊美的那個人。然而唯有《題帕三絕》,這三首黛玉題在寶玉舊手帕上的詩,寶玉卻始終沒有看到。當黛玉在提筆間,唯一一次肆無忌憚地把寶玉當成她詩歌傾訴對象的時候,寶玉卻獨獨錯過了。
但是,不必為他們的錯過遺憾。寶玉在這時候,已經完全不必再靠閱讀黛玉的詩歌才能走近她。雖不是讀者,卻已成知己。
《題帕三絕》使黛玉的墨跡滲進了寶玉的絲帕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暗示,暗示他們兩人,此刻的感情已經完全交織重疊,不再有你猜我想的疑忌,不再有你追我逐的距離。所以心事不必言傳,不必展讀,用無聲也能夠懂得。
寶玉挨打,引發第三十四回成為寶玉與黛玉情感的一個高峰。首先,在這一回中,黛玉為寶玉流的眼淚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書中寫黛玉為寶玉哭成了什么樣?是“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滿面淚光”、是“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得利害”;同時,在這一回中,他們二人知心的程度是相識以來最強的一次,寶玉叫晴雯送舊手帕給黛玉,晴雯生怕惹惱黛玉,寶玉卻自信滿滿地知道黛玉會懂,而黛玉果真“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所以,這一回,是黛玉還淚的一個高潮,是二人交心的一個高潮,是感情基調走向的轉折。從這一回之后,他們兩人開始了隱秘而深情的相惜,不再爭執閑氣。寶玉和黛玉為情吵架,幾乎都是在這一回之前,自這一回之后,他們心既知、情既定,從此只有默契了然,沒有再無端爭吵。
而這樣的一次情感高峰,也不過是全書真正高潮來臨前的一個鋪墊和熱場罷了。根據曹雪芹留下的伏筆推測,來日定然還會有更為激烈更為熾熱的情債情償、淚涌淚干,那將是故事的頂峰,黛玉將流下更多的淚,他們將上演更濃的情。可惜《紅樓夢》后半部原稿遺失,讓這一切都不得見了。我們現在只能是憑第三十四回里的送帕題帕,為寶、黛的愛情,而悲欣交集。
無言相知
讓我們來看看這《題帕三絕》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是挨打之后傷體無法起身的寶玉,因為擔心黛玉為自己太過動情傷心,于是托晴雯去看看哭得兩眼紅腫的黛玉。其實他也沒什么特意要說的話,完全是為了一種純粹的記掛。這就使得單純直性的晴雯很不理解,一定要寶玉說出件具體的事來她才好走一趟,否則感覺無話可說。于是寶玉就撂給她兩條自己的手帕子,叫送去給黛玉。這就讓晴雯更加不懂了,拿兩條半新不舊的手帕給挑剔的黛玉,這不是找罵嗎?然而寶玉也不解釋,只笑道:“你放心,她自然知道。”
她自然知道。就是這樣一切都不必解釋,對對方有了解,對自己有信心。
寶玉在辦這件事之前,特意支開了嚴于禮教的襲人,不愿意讓她知道。襲人一直努力想要成為寶玉最親密、最體貼的那個人,然而接近不等于了解,熟悉不等于懂得,如果襲人知道寶玉在處理自己心靈的私密處時,不僅不要她的助力,甚至根本要避開她的知曉,不知道襲人會不會感覺到悲哀,悲哀于她對寶玉的心思體察,根本都用錯了方向,一直都是在徒勞地緣木求魚。她每天距離寶玉如此之近,卻終生都距離寶玉如此之遠。
其實即使襲人此刻在場,也聽不懂寶玉那隱秘的心意。寶玉向黛玉傳遞心聲的時候,這兩人未曾謀面,未曾明言,黛玉卻依然把寶玉的私語聽得一清二楚,如雷貫耳。彼此深情的兩個人之間,會有一種暗語,旁人再怎樣努力打探也參與不了,因為真情就是他們的暗號。
再看寶玉,平時最是話多的一個人,每次遇到黛玉傷心流淚,都要在一旁不厭其煩地把好話翻來覆去說上一大車。而到了黛玉為他淌淚最多的這一天,他明明心如刀絞,卻變得一言也不發了,只送兩塊舊手帕去回應黛玉的牽掛。此時無聲勝有聲,一方素帕寄相思。兩條用舊的帕子裹著寶玉素日的溫度與關懷,成為黛玉最脆弱時最實在的陪伴。
黛玉收到這份特殊禮物時的表現也很有意思。她本以為定是寶玉從別處得來了上好的手帕子,當成稀罕物差晴雯殷勤地送來,于是就當即謝絕了。給黛玉送禮一定是件非常難的事,莫說周瑞家的當初送宮花時就碰了壁,便是寶玉,從北靜王手中得來了珍奇的蕶苓香串與精巧的斗笠蓑衣,當寶貝一樣送給黛玉,也都被黛玉毫不留情地拒絕。稀罕物,她偏偏不稀罕。
而這一回的尋常舊物,卻被她珍而重之地攥在手里纏綿入睡。黛玉稀罕的是那個人,連那個人用過的東西,也仿佛沾染著他的體溫與氣息,讓黛玉拿出最大的珍惜,柔情以待。
拿到手帕的黛玉,終于與寶玉從一路青梅竹馬的相對、到別有幽愁暗恨生的猜疑、走向這一刻豁然開朗的心心相印了。這怎能讓她不神思蕩漾、心池搖曳?在這樣的激動難耐下,黛玉便首次拋開了一切擔心和顧忌,在手帕上忘情地寫下了三首詩,這就是《題帕三絕》。
作者簡介
曹雅欣,新生代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國藝解說者,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始終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編撰《琴夢紅樓》,另有《琴頌詩經》《琴說古曲》《琴書禮樂》等作品即將面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