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祎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局長) 楊 杰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
打造戒毒場所“綠色戒毒”品牌的路徑探析
張 祎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局長) 楊 杰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
為有效降低戒毒人員復吸率,近年來上海強制隔離戒毒場所(以下簡稱戒毒場所)在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的基礎上,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依據融合、創新與發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綠色戒毒”防復吸理念和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將科學戒治方法和教育矯治工作有效結合,對強制隔離戒毒人員(以下簡稱戒毒人員)進行“綠色戒毒”的實踐活動。通過科學實踐和規范運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賦予“綠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內涵,走出一條戒毒場所“綠色戒毒”的新路。
目前,一些國家對海洛因成癮者多采用“美沙酮”等“小毒代大毒”式的維持療法。在我國,“美沙酮”維持療法雖然已在部分省市試行,但因費用等原因也很難大規模實施,對戒毒場所來講也不具有實際使用的價值和意義。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韓濟生在2002年提倡的“綠色戒毒”,即韓氏戒毒法是集儀器治療、心理治療、身體康復于一體的“綠色健康”整體療法,并具有不依賴藥物、無毒副作用、簡便易行、可長期治療康復等特點。因此,國家禁毒委員會、公安部、衛生部已將韓氏戒毒法列為指定推薦戒毒治療方法。同樣,也很適合在戒毒場所推廣應用。
(一)戒毒場所“綠色戒毒”的內涵解析
韓氏戒毒法的戒毒理念有以下幾層含義:(1)提倡“綠色戒毒”,不是依靠另一種毒品來代替現有毒品,而是應用祖國醫學中“扶正固本”的原理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動員體內固有的積極因素來克服對毒品的依賴;(2)強調藥物成癮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腦疾病,呼吁按照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加以關心和治療,而不是簡單地予以隔離和斥責;(3)把矯治目標鎖定在“永不復吸”,而不是滿足于暫時脫毒,以致陷入吸毒與戒毒循環往復、永無休止的困境。韓氏戒毒法的“綠色戒毒”理念與戒毒場所的教育矯治思路是相吻合的,它將科學戒毒與教育矯治有機結合,定能起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必將在戒毒場所得到發揚光大,并具有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①董燕、楊杰:《上海勞教場所倡導“綠色戒毒”》,《藥物依賴性研究雜志》,2006年第2期。。
戒毒場所“綠色戒毒”,是指戒毒場所依托所政管理、教育矯治、無毒環境等優勢資源,集中醫藥戒治、處方式體能康復、功能性修復于一體的綜合戒治康復方法。“綠色戒毒”集上海多年來戒毒工作經驗和民警聰明才智傾心打造,方法多樣,操作便捷,緊貼禁毒發展的形勢,符合戒毒場所的實際,并自成一體,具有創新性和可復制性,在戒毒場所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二)戒毒場所“綠色戒毒”的目標定位
韓氏戒毒法把矯治目標鎖定在“永不復吸”,而上海戒毒場所則根據戒毒人員現狀和戒毒規律,把戒治目標定位為“四個梯級”,總體鎖定在降低復吸率。戒治目標由易到難、由低到高逐級遞進,可以劃分為四個層級:即以“推行降低危害措施,盡可能降低吸毒危害”為一級目標;“給予替代維持,改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為二級目標;“幫助戒斷毒癮,延長復吸周期”為三級目標;“徹底戒除毒癮,恢復健康人生”為四級目標。
在目標設計中,首先,體現在目標梯度遞進上,根據戒毒者及其所具備的條件和所處環境,在不同階段實現不同級別的目標,以便于進行量的積累和激發戒毒信心。其次,體現在民警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帶來大量從初級到高級指標的變化,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防止唯終極目標無法達成而帶來挫敗感。同時,還體現在目標設定的科學性上,可以促進主客體拓寬視野,為戒毒方法的獲取提供路徑選擇,這樣更為貼近場所實際,便于貫徹落實。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人們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戒毒場所“綠色戒毒”與十年前韓氏戒毒法已有較大的變化,總的可以概括為“一個調整、兩個拓展”,即矯治目標由“永不復吸”的“終極式”目標調整到由低到高的“四個階梯式”目標;戒治方法由戒毒儀的單一性醫學治療主體向多樣性戒治康復方式拓展。另外,在充分發揮場所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拓展和深化了“綠色戒毒”的實施路徑和內涵。因此,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戒毒場所,“綠色戒毒”理念早已自覺或不自覺地就滲透和融合在日常的戒治康復工作中,并能充分發揮戒毒場所無毒環境、戒治資源等優勢,在《禁毒法》《戒毒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得到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更是對“綠色戒毒”內涵作出更完美的詮釋。
(一)探索中醫藥戒治方法
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文化,是我國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融合的典范。在中國文化傳統精神的培植和影響下形成的中醫藥學術的基本特質和防治理念及其以臨床實踐為依歸的發展模式和與時俱進、開放兼容的創新精神,在戒毒領域同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戒毒儀扶本固正。韓氏戒毒儀是韓氏戒毒法中的核心和靈魂。韓氏戒毒儀在設計上只有隨身聽一般大,可以隨身攜帶。它利用針灸療法,采用穴位電磁學刺激人的內外關,產生能鎮痛的內吩瑪吠激素來扶本固正,動用患者自身力量克服心癮。所以,當戒毒人員在入所初期,戒斷癥狀還沒有完全消除,通過韓氏戒毒儀的治療,可以達到生理上的脫毒;在即將解除戒毒出所階段,戒毒人員的心理會出現一種對毒品渴求的沖動,這時可以用韓氏戒毒儀穩定情緒;當遇到與以往吸毒有關的人員或情景勾起“心癮”時,可立即用韓氏戒毒儀緩解心理渴求;平時每天臨睡前應用可促進睡眠,消除疲勞,緩解稽延性戒斷癥狀,促進身體康復。這樣經過反復使用,可以逐步增強戒毒人員與毒品決裂和回歸社會的信心②韓濟生:《毒難戒、毒能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224頁。。
2.中草藥清心安神。濟泰片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制劑,有活血行氣、散寒止痛、溫腎健脾、清心安神、脫毒消癮之功,具有緩解阿片類吸毒成癮者斷毒時戒斷癥狀的療效。濟泰片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并促進食欲,主要適用于吸食或注射鴉片、嗎啡、海洛因、杜冷丁等阿片類毒品成癮者的臨床脫毒治療,對大麻、冰毒、可卡因和精神藥品依賴者的臨床脫癮也有一定功效。如果在康復期繼續服用濟泰片,還能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消除失眠、焦慮、全身疼痛等稽延性癥狀,適合在戒毒人員入所戒斷期和康復期時使用③費海華、劉冰、朱偉:《中藥濟泰片干預戒治療效調研報告》,2012年《上海勞教工作實踐與探索》。。
3.戒毒操康復治療。根據合成毒品對人體所造成的腦部、肌體、心理情感等三方面損傷,上海市戒毒管理局課題組根據重點課題《苯丙胺類合成毒品康復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開發了戒毒康復操,主要是通過穴位刺激、手指按摩和肢體有氧運動等有針對性的干預訓練措施,以達到康復戒治的效果。根據功能性康復運動屬性的不同,將戒毒康復操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以靜態運動為代表的“穴位手指操”和以動態運動為代表的“康復運動操”。穴位手指操、康復運動操依據一般人體損傷,結合中醫針灸學、人體生理學、人體機械運動學等理論設計而成,對于修復戒毒人員神經心理、控制功能和體能具有積極意義。研究表明,戒毒康復操可以改善戒毒人員的情緒、睡眠,降低稽延性癥狀,特別適合生理脫毒期的戒毒人員使用④徐仁明、錢鋒、王舒曦:《吸食苯丙胺類合成毒品人員戒毒康復操設計思考》,《上海戒毒》,2014年第4期。。
(二)實施處方式體能康復
吸食毒品會對中樞神經等系統造成損害,嚴重地影響了吸毒者的身心健康。因而,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研究和建立了符合戒毒人員特點、突出個別化的身體康復訓練體系,以科學指導戒毒人員開展身體康復訓練。處方式體能康復就解決了“練什么”和“怎么練”的問題,民警可根據戒毒人員的身體狀況開出運動處方,戒毒人員亦可根據自身狀況和康復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和“認領”運動項目⑤肖永軍、徐傳騰:《戒毒人員身體康復訓練方法與研究》,《上海戒毒》,2014年第1期。。
1.基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運動處方。實施運動訓練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腦皮質和神經—體液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調節。(1)跳繩。跳繩是一項耗時少、耗能大的有氧運動,需要手腦結合才能做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花式。跳繩是娛樂性較強的康復訓練方式,容易吸引戒毒人員積極參與。(2)球類。球類運動可以增加人體的肺活量和心臟功能,具有明顯的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球類運動的趣味性更高,更容易引起戒毒人員的參與興趣。(3)踢毽子。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運動,它既能達到鍛煉身體、愉悅心情的效果,又不受場地、人員、年齡的限制,且投入有限,故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特別是其不斷有形式、花樣上的創新出現,能夠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
2.基于呼吸系統損害的運動處方。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呼吸系統的通氣量、攝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狀態。(1)慢跑快走。慢跑快走是鍛煉心臟和全身的好方法,對于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防止肺組織彈性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等具有積極的作用。(2)健身氣功。健身氣功是以自身的形體活動、通過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健身體育項目。(3)廣播體操。廣播體操鍛煉是項集體活動,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戒毒人員心情愉悅,對心肺也有良好的鍛煉效果。
3.基于消化系統損害的運動處方。從事體育運動,可使胃、腸的蠕動力增強,消化液的分泌加多,促進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使人的食欲增加,精力旺盛,有利于增強體質。(1)瑜伽。練習瑜伽時,腰部的動作較多,通過活躍腹腔血液循環,進而促使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2)太極康復操。上海市戒毒管理局聯合上海體育學院專門為戒毒人員設計開發的太極康復操,具有提高人體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調節血壓、改善血脂狀況的作用。(3)抖空竹。抖空竹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人體各器官的組織供血,供氧充分,物質代謝也得到改善。
(三)進行功能性修復干預
當前,隨著禁毒形勢的發展和變化,戒毒場所應把握對禁毒形勢的分析和研判,在探索中醫藥戒治方法、實施處方式體能康復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具有功能性修復取向的康復戒治方法。
1.認知神經功能修復。認知神經功能的訓練是以認知神經科學為理論依據,以衛生部《苯丙胺類藥物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為重點參照,在總結了各類大腦康復訓練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編制而成。訓練主要包含以下七個方面:(1)空間感知覺能力訓練;(2)記憶能力訓練;(3)注意能力訓練;(4)語言能力訓練;(5)思維能力訓練;(6)執行能力訓練;(7)情緒識別訓練。研究表明,通過認知神經功能的訓練,刺激合成類毒品濫用者的大腦神經,可以逐步改善合成類毒品對認知神經的損傷所產生的功能障礙,以達到康復的目的⑥呂朝暉、徐仁明、錢鋒:《淺析認知神經功能訓練在苯丙胺類合成毒品成癮人員康復中的運用研究》,《上海矯治》,2013年第3期。。
2.行為療法情境矯正。行為療法,是基于現代行為科學的一種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是根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和心理學實驗方法確立的原則,對個體反復訓練,達到矯正適應不良行為的一類心理治療。在行為療法情境治療室,設有多個不同功能的房間,配有不同類型的吸毒裝置和情境,按刺激強度分為多個獨立區域,戒毒人員可根據自身需求申請或民警所開具的戒治“清單”進行治療。戒毒人員依次在不同區域經過“心理暗示”“圖片呈現”“仿真毒品”“毒品視頻”“實物毒品”“微型情景模擬(KTV)”等系統脫敏,在經松弛反應訓練的同時,接受生理反饋儀器治療,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測試其對相應場景的反映,減緩對毒品的敏感程度。行為療法主要包括:系統脫敏法、松弛反應訓練、厭惡療法、生物反饋治療等⑦張祎、楊杰:《戒毒場所行為療法的情境戒治》,《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5年第2期。。
3.心理功能綜合干預。心理干預,主要包括對戒毒人員開展個體心理輔導和團體心理干預,也包含對戒毒人員家屬進行心理輔導,主要表現為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行為的矯正和訓練、人格的塑造以及社會功能的恢復等。戒毒場所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戒毒人員掌握心理衛生知識;通過戒毒人員懇談會、班組會、演講會等活動形式,達到強化我要戒毒動機的目的;通過“叩開成功戒毒大門”等主題心理團訓活動,進一步增強戒毒的信心;通過認知教育、頭腦風暴、復吸情景模擬等多種矯治形式,提升拒絕毒品的能力;通過編寫《預防復吸心理訓練》教材,出版《重生之路》成功戒毒典型案例集等形式,使心理戒治工作更具體、更形象;通過與大專院校合作,成立心理矯治課題研究組,開展理論研究和心理咨詢輔導工作⑧張儉琛:《構建分類評估綜合干預戒毒康復體系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3年第4期。。
在實施“綠色戒毒”過程中,戒毒場所通過團體輔導、個案矯治、同伴教育、家庭照管、社區聯動等支持路徑的運作,以增強戒毒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戒毒人員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抵制毒品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操守保持率。
(一)團體輔導是推廣“綠色戒毒”的重要途徑
實施和推廣“綠色戒毒”,其中正確的宣傳和引導是關鍵。只有使戒毒人員真正樹立戒毒信心,愿意拿起科學的武器,積極參與治療實踐,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1)開展“綠色戒毒”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科學戒毒認識。通過生動的案例教育,播放“綠色戒毒”宣教片,發放科普教育資料,邀請“指導中心”醫生來所舉辦韓氏戒毒法講座,解答戒毒人員有關疑問,使戒毒人員從科學的角度認識到吸毒成癮的原理和“綠色戒毒”的知識,提高對毒品危害和科學戒毒的認識,轉變“毒難戒”的看法。(2)邀請成功戒毒人士來所現身說法,樹立“毒能戒”的信心。通過當事人樸實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真實的事例,在戒毒人員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使他們看到希望。(3)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戒治氛圍。為了把“綠色戒毒”活動推向深入,戒毒所在戒毒人員中開展“怎樣科學戒毒”的專題討論,舉辦“戒毒亦英雄”的征文活動,通過向國旗宣誓、個人談體會寫心得等形式,使戒毒人員樹立“我要戒毒、我能戒毒”的信念。
(二)個案矯治是做好“綠色戒毒”的關鍵環節
對戒毒人員實施個別化矯治,充分體現了新時期戒毒工作的執法思想和教育矯治理念,具有理論上的先進性和實踐上的時代性,是戒毒場所教育矯治模式的發展方向。個別化矯治的特征:一是強調一人一案。即戒毒場所根據戒毒人員個體心理特征、家庭背景、吸毒動因、現實表現等情況進行信息采集并分析研判,找出戒毒人員的個性特點,制定包含管理、教育、習藝、康復等各項手段在內的綜合性戒治方案,講究一人一案。 二是點單式矯治。根據戒毒人員個體的不同需求,尊重戒毒人員意愿,在現已形成的個別化軟件系統案例庫中選擇適合戒毒人員個性需要的教育內容和手段措施,打造“點單式”教育,搭建合理、均衡的教學框架。三是個案跟蹤。在戒毒人員出所前即與社區戒毒民警、禁毒社工保持聯系,將所內戒治信息進行反饋,以保證戒毒人員出所后取得及時康復治療和跟蹤指導。對已出所回歸人員,戒毒所應以社區戒毒民警為紐帶開展經常性跟蹤訪視,并及時向所內反饋信息,將成功典型案例錄入個別化案例庫信息平臺,為所內戒治提供借鑒。
(三)同伴教育是宣傳“綠色戒毒”的有效載體
戒毒場所在進行“綠色戒毒”同伴教育時,主要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在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傳組織能力,在場所中有較高威信和良好人際關系,能為其他同伴所接納的戒毒人員中挑選戒毒教育和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這些志愿者作為同伴教育者接受培訓,試講合格后“上崗”。同伴教育采用課堂講授、談體會、講故事、做游戲、角色扮演及主持知識競賽等教學方式,宣傳“綠色戒毒”等相關知識,傳遞相關信息。為了保證同伴教育質量,戒毒場所還制定了《同伴教育守則》,明確同伴教育者的職責和任務。民警與同伴教育者建立固定聯系,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解答有關疑問。民警還對同伴教育者宣傳的對象進行回訪,根據回訪情況對同伴教育者進行獎懲,以調動同伴教育者的積極性。在戒毒場所,通過同伴教育者自身的示范作用,影響同伴的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這種平等、無壓力、自然、直接的教育效果較好,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育方式。
(四)家庭照管是落實“綠色戒毒”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戒毒人員在戒治期間的一個親情“港灣”,是解除戒毒出所后主要接觸的外部環境,更是拒絕毒品侵入的“防護墻”。因此,戒毒場所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綠色戒毒”中的作用,使家庭承擔起這部分責任。在具體工作中,戒毒場所充分利用親屬會見、通信、節假日、親情會餐、親情電話等契機,采取召開家長會、家屬訪談、邀請戒毒人員親屬來所幫教座談、結對幫教等形式,積極做好戒毒人員的思想疏導工作,幫助解決家庭困難,以增強戒毒人員的戒毒信心。同時,開辦“家屬學校”,傳承“綠色戒毒”理念,向家屬傳授“綠色戒毒”的知識和方法,介紹“綠色戒毒”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以提高家屬對家庭在防復吸中作用的認識,幫助家屬筑起牢固的家庭禁毒防線。
(五)社區聯動是實施“綠色戒毒”的后續銜接
當前,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社區戒毒(康復)試點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社區戒毒民警實現工作職責由戒毒所與社區雙向延伸,協調日常管理和幫扶救助等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社區戒毒(康復)的有效執行和無縫銜接,做實、做好戒毒人員后續照管、幫扶救助工作,將戒毒工作的執法力量向社會延伸。(1)充分運用禁毒社團的組織資源,建立由社區街道、派出所、幫教單位和家庭組成的“四位一體”的幫教小組,對在所戒毒人員開展跟蹤式綜合干預和幫教;(2)充分利用社區戒毒民警的專業知識,對轄區內的戒毒人員開展就業指導、法律咨詢、心理與行為的干預、禁毒教育和康復服務等工作;(3)充分發揮社區戒毒民警的職能作用,加強對戒毒人員的關心和關愛,減少家庭和社區居民對吸毒戒毒人員的歧視。另外,社區戒毒民警和社工做好對社區內戒毒出所人員的關懷工作,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以解后顧之憂。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