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鑫(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局長)
?
新形勢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周玉鑫(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局長)
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性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兩年多的時間,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清晰地勾勒出引領民族復興的“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2015年全國兩會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快推進綜合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從而“法治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治國”的聲音越來越響亮,法治宣傳教育事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認真研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斷,捕捉黨中央關于法治宣傳教育的最強音:一是要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讓法律成為信仰,讓崇尚法治成為社會風尚;二是法治宣傳是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其中領導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也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關鍵少數”;三是要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范疇,推動法治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相融合,以德潤法,法德共進;四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化建設,在創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成效上下功夫,構建法治宣傳教育新常態。海淀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力求理解到位、認識到位,做到四個“準確把握”。
(一)準確把握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定位
法治宣傳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法治宣傳教育既是大工程,也是大舞臺。
(二)準確把握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普及法律知識”到“提高法律素質”,再到“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理念”,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認識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四中全會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從“法制宣傳教育”到“法治宣傳教育”,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法治宣傳教育”既包括對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的宣傳,也包括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治實踐活動的宣傳,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
(三)準確把握法治宣傳教育的重大任務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求“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這為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開拓了法治宣傳教育的新境界。
(四)準確把握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措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四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等重要措施。
(一)善于把握法治宣傳教育發展機遇
“六五”普法時逢海淀區爭創全國文明城區。區法宣辦以此為契機,緊扣法治宣傳創建指標,整合全區資源和力量,精心策劃主題宣傳活動,加大法治宣傳,法宣工作普及率迅速提升,實現了創建工作與法治宣傳教育的同頻共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的召開為法治宣傳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海淀區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自身宣傳,以首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開展法治故事講述和法宣干部風采展示活動。將培養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群眾法律素養作為重要內容,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政績考評體系,調動各級領導干部抓好普法工作的積極性,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乘勢而上,實現新發展。
(二)始終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法治宣傳教育服務國家治理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問題。開展全民普法前期,往往重宣傳活動開展、輕工作機制運轉,重單位督查單位、輕用制度落實責任,存在單純依靠主題宣傳活動支撐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局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以案釋法制度,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等措施?!傲濉逼辗ㄆ陂g,海淀區先后出臺了《海淀區以案釋法工作制度》《海淀區“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工作責任制》《海淀區領導干部學法制度》《海淀區公務員學法制度》《海淀區領導干部任前考法制度》《海淀區領導干部述法制度》等,這些制度、機制的健全完善,為海淀區法治宣傳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緊緊抓住法治宣傳教育關鍵點
首先,法治宣傳教育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也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關鍵少數”,要通過強化對領導干部的法治宣傳教育,切實培養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引導領導干部真正將法治所蘊含的科學理性、民主參與、權力受限、程序正義等理念運用到具體工作之中。其次,法治宣傳教育要抓住青少年人生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法律素養和法治理念直接關系到法治國家建設的未來,要積極推動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成就依法治國的百年大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淀區圍繞領導干部法治宣傳教育,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法治培訓,把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納入績效考核。深入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一手抓校園課堂主渠道的法治宣傳,一手抓校外法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力推動法治課程進學校,積極探索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融合的教育模式,不斷創新青少年法治宣傳形式。
(四)積極通過法治實踐深化法治宣傳教育
一是通過法律服務延伸法治宣傳。建立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延伸法治宣傳教育功能。“六五”普法期間,全區人民調解化解糾紛15萬余件,通過依法調解實現了對當事人“1對1”的普法宣傳?!胺煞沾寰有小焙汀肮C服務便民便企”活動作為法治宣傳的延伸,達到了普法活動社會效益最大化。二是通過行政執法和司法實踐深化普法。將普法融入執法辦案全過程,通過陽光執法、辦案說法,更有效地普及法律知識、深化法治教育。三是通過創建活動轉化法治宣傳工作成果。把法治元素導入基層社會管理和綜合治理,開展基層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將普法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法治實踐的成果。
依法治國是推動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法治宣傳教育既是大舞臺更是大工程。法治宣傳教育只有實現理念和方法手段的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要求,不負時代重任。
一要樹立“法律至上”理念,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培養。法治精神是民主法治社會的價值追求。要把法律知識普及統一于法治理念傳播和法治精神弘揚之下,注重培育公民尊崇法律的理念、認同法律的心理和依法辦事的習慣,讓法律成為信仰,讓崇尚法治成為社會風尚。法治宣傳教育本質上屬于宣傳思想工作范疇,要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形式,策劃專項行動,努力在營造法治氛圍、培育法治環境上下功夫。要加強各層面、各領域統籌協調,通過宣傳載體、形式、手段、陣地的運用和提升,依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服務的有效推進,構建有利于培養公民法律信仰、有利于樹立“法律至上理念”的社會環境。
二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宣傳教育的本質上是培育人的過程,關鍵要素是“人”。人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普法宣傳要實施“因人普法”和“按需普法”。要積極發揮文化在塑造人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上的獨特功效,充分利用海淀區人才、媒體和出版資源優勢,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繁榮法治文化產品創作,把抽象枯燥的法律知識演繹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通過點滴感染、滲透、浸潤,引起廣泛的情感和意識共鳴,使公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感知法治精神、提升法律素養。
三要樹立“法德共進”理念,更加注重公民自我教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治素養與人的品行養成密不可分。提倡法德共進、重法厚德,能夠增強法治宣傳教育效果?!胺ǖ鹿策M”最好的實現途徑,就是將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把普法宣傳與文明創建活動有機融合。海淀區法宣辦要與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加強協作,深化“法德共進”宣傳活動。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把基層群眾組織、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發展成為加強道德與法治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新型平臺。
四要樹立“久久為功”理念,注重構建長效機制。法治宣傳教育的基礎性地位以及潛移默化、效果短期難以顯現的特征,決定了普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要用客觀、長遠和戰略眼光看待法治宣傳教育意義和作用,強化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意識,注重建立普法工作長效機制。一是要強化領導責任機制。明確黨政一把手在法宣工作中的領導責任,將法宣工作納入績效評價,把領導干部年度述法與述職、述廉擺上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要建立科學考核機制。要將普法工作納入綜治考評體系,將法治宣傳的具體活動、宣傳陣地、經費保障等可以量化的指標作為硬性任務進行考評,并強化考評結果的綜合運用。三是要引入社會評估機制。引入專業社會調查機構,就大眾對法律重要性認知程度、對普法工作了解和認知程度、對政府依法辦事的滿意程度和不同時期、不同人群對普法的需求等進行全面客觀調查,通過“大數據”分析,科學評判法宣工作現狀,發現存在問題和困難,研究應對措施和方法。四是要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探索建立引導社會資源參與普法工作的新機制,研究政府財政撥款與市場運作、社會贊助相結合的普法經費籌措新模式。
總之,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的重要保證。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學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必須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回應新要求新期盼,不斷開創新局面、取得新實效,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