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綜合處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生產經營壓力不減投融資風險值得警惕
——2015年一季度全省重點工業企業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浙江省發改委綜合處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工業運行仍處于景氣區間內,但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兩鏈”風險持續暴露、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等問題為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帶來隱憂
2015年3月18-26日,省發改委、省經濟信息中心對11個設區市和20個擴權縣(市、區)的1000家工業企業開展網上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實際填報企業975家,有效填報率達97.5%。
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工業運行指數為52.0,環比下降0.9個點,但仍處于景氣區間內。其中,發展環境指數為58.6,環比下降1.0個點;企業生產經營指數為47.6,環比下降0.7個點,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兩鏈”風險持續暴露、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等問題為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帶來隱憂。從預期看,企業對下季度外部環境和生產經營情況的判斷均有較大幅度好轉。
一季度工業運行指數為52.0,環比小幅下降0.9個點,自去年2季度以來持續走弱。分行業看,17個行業指數高于全省面上水平,以醫藥制造(61.2)、交通運輸制造業(54.9)、儀器制造業(54.5)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皮革制品(42.6)、化纖(43.5)、服裝制造(46.0)等17個傳統制造行業指數低于50,跌破景氣區間。分規模看,中小企業運行指數為49.1,低于全省面上水平。
發展環境判斷再趨謹慎。一季度浙江發展環境指數為58.6,環比下降1.0個點。其中,國內、國外宏觀環境指數環比分別提高0.5、2.2個點,本行業發展情況指數環比下降1.0個點。有色金屬冶煉(44.8)、化纖(46.7)等高耗能產業本行業發展情況相對嚴峻;儀器儀表(55.6)、醫藥制造業(68.4)等行業發展信心相對較強。
生產經營困難突出。一季度產品訂貨指數為42.7,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1.3、6.8個點,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為43.1,環比回落10.8個點。企業盈利狀況指數為37.6,環比回落14.0個點,僅有14.4%的企業認為盈利狀況變好,中小企業認為盈利狀況變好的企業占比低于全省面上1.8個百分點。
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成本上升過快(55.7%)、稅費負擔較重(42.5%)、訂單不足(37.4%)是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最主要的制約,選擇成本上升過快、稅費負擔較重的企業環比增幅在3個百分點左右。
投資意愿低位運行。一季度,僅35.4%企業在未來三月內有投資打算,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0個和5.5個百分點。54.8%的企業表示投資額增加,其中增長10%及以上的企業占比15.0%,環比分別下降9.2、2.5個百分點。僅有14.7%的企業表示投資大項目有所增加。企業家信心不足是投資意愿較低的主因,55.9%的企業反映看不準方向和未來預期不樂觀是無投資計劃的主要原因,部分優質企業采取主動歸還貸款的保守防御發展模式,投資擴產信心嚴重不足。
企業間、行業間分化明顯。大型企業投資意愿較高,44.0%的大型企業表示未來三個月有投資計劃,高于全省面上8.6個百分點;而中小型企業和小微企業該項占比分別低于全省面上6.1個、20.6個點。新興產業投資意愿較高,交通、電氣、電子通信等新興制造業有投資意愿的企業占比43.5%,高于全省面上8.1個百分點;而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行業該項占比低于全省面上8.3個百分點。
“互聯網+”投資力度加大。一季度選擇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占比環比增加2.3個百分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近1/4的工業企業選擇借助“互聯網+”進行轉型升級。交通、電氣、電子通信等新興產業中有30.0%的企業表示有投資“互聯網+”領域的打算,高于全省面上5.2個百分點。
降息、降準效果逐步顯現。一季度有83.6%的企業認為降息政策對緩解企業融資問題有一定的作用,環比增加1.6個百分點。有64.2%的企業反映社會資金面情況有所寬松或總體平穩,環比增加2.9個百分點。
結構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融資難方面,一季度有近95%的企業表示,向銀行、信用社借款難度同比增加或基本不變,金融機構風險嚴控和企業抵押品不足是降準效應不大的主要原因。59.7%的企業表示存在融資缺口,環比提高5.1個百分點。融資貴方面,調研發現,當前企業金融機構貸款的綜合利率普遍為基準利率上調30%以上,一季度17.1%的企業融資成本占生產成本10%以上,小微企業該占比高于全省面上7.5個百分點。
“兩鏈”風險尚未見底。分區域看,有85.4%的企業反映“兩鏈”風險高于或持平去年同期。麗水(33.3%)、紹興(31.0%)等地企業認為“兩鏈”風險高于去年同期的占比分別高于全省面上(20.0%)10個百分點以上。分行業看,有86.0%的企業反映“兩鏈風險”高于或持平去年同期。
用工難、用工貴問題顯著緩解。一季度有34.2%的企業反映存在用工緊張,同比下降13.3個百分點。超過九成的企業反映員工春節后到崗率同比明顯提高或基本持平。新招一線普工工資與上年同期有所上升的占比56.0%,同比下降11.5個百分點,其中上漲10%以上的企業占比9.3%,同比下降12.0個百分點。
用工需求分化明顯。一季度企業認為用工缺口最大的崗位是“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68.5%)、“普通工人”(21.9%)和“研發人員”(6.9%),其中“普通工人”需求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研發人員”需求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等傳統行業普工缺口(24.1%)高于全省面上2.2個百分點,研發人員缺口(1.1%)低于全省面上5.8個百分點;電氣和電子通信等新興產業研發人員缺口(8.7%)高于全省面上1.8個百分點。
匯率波動增加出口企業經營風險。66.4%企業認為匯率波動對企業有影響,從實地調研看,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接單更為謹慎。一季度僅29.1%的企業反映出口訂單有所增長,其中增長20%以上的企業占比1.8%,環比、同比分別減少3.1、2.6個百分點。二是盈利更為艱難。一季度僅14.3%的企業反映盈利情況有所增長,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3.7和4.0個百分點。
企業出口預期趨于謹慎。一季度,有74.3%的企業預計出口市場需求好于去年或基本持平,同比減少3.5個百分點。“出口訂單不足”(53.9%)、“生產成本上漲較快”(47.8%)、“匯率風險加大”(43.5%)、“出口產品價格偏低”(36.4%)是當前影響企業出口的主要因素。
去產能去庫存壓力依然較大。一季度設備利用率低于70%的企業占比37.0%,同比、環比分別增加17.8和8.0個百分點,設備開機率明顯不足。24.2%的企業產成品庫存增加,環比增長2.0個百分點。超過一半的企業(54.8%)預計未來三個月內產能過剩狀況將保持不變或更加嚴重。
部分行業、部分地區產能過剩仍較為突出。分行業看,八大高耗能行業反映產能過剩的企業占比為44.3%,高于全省11.4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占比高出全省面上38.5和27.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受區域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衢州(69.0%)、紹興(45.1%)等地企業反映所處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分別高于全省面上36.1、12.2個百分點,而新興產業占比較高的杭州該項比例僅為29.1%。
發展環境預期向好。企業預期下季度發展環境指數為66.5,環比提高3.1個點。其中,國外宏觀環境預期指數、國內宏觀環境預期指數和本行業發展情況預期指數分別為59.5、63.0和62.1,環比分別提高5.7、5.4和7.0個點。
生產經營指標釋放積極信號。隨著季節性影響的減弱,二季度反映產品訂貨、盈利狀況變好的企業占比為45.7%和33.0%,環比分別大幅提高24.6、14.3個百分點。
“減負擔”、“緩風險”、“促轉型”成主要訴求。“減負擔”方面,建議適當降低企業負擔,減輕稅負壓力、減免部分行政性收費和降低社會保險費的繳費基數和費率。“緩風險”方面,建議建立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夯實風險審查基礎,鼓勵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促轉型”方面,建議加快規劃實施和政策落實,推進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鼓勵企業通過互聯網等手段進行轉型升級。通過土地、信貸等政策鼓勵企業主動轉型、淘汰落后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