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玲麗
著力提升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水平
戴玲麗
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推動各縣(市)發展旅游業,推動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很多縣(市)將旅游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一些縣(市)積極實施“旅游興縣”和“旅游智慧化”、“旅游全域化”的戰略。縣域旅游業是浙江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浙江旅游業的發展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
在“縣域旅游”迎來大發展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由于旅游資源、經濟發展程度、交通區位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等的差異,浙江旅游經濟在空間上表現出不均衡發展。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58個縣(市)為研究對象,系統地研究浙江縣域旅游經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這對調整浙江旅游產業要素空間配置、協調各區域旅游發展的競合關系,編制浙江省整體的旅游發展規劃、制定區域旅游經濟差異調控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縣域國內旅游市場對全省貢獻巨大。縣域旅游對全省國內旅游市場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從國內旅游市場來看,2013年浙江省共接待國內游客43439萬人次,同比增長11.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20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其中,58個縣域合計接待國內游客39555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41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2%,增幅均高于全省值。近六年來,縣域旅游發展對全省國內旅游市場的貢獻度不斷提升,縣域接待國內游客占全省接待國內游客的比重從2008年的74.1%提高到2013年的91.7%,六年間提升了17.6個百分點,縣域國內旅游收入占全省國內旅游收入的比重從2008年的56.7%提高到2013年的65.6%,六年間提升了8.9個百分點。
縣域入境旅游市場增速穩中上升。縣域入境旅游市場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從入境旅游市場來看,2013年浙江省共接待入境游客866.3萬人次,基本上與上年持平,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3.9億美元,同比增長4.7%;其中,58個縣域合計接待入境游客342.2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0.8億美元,同比增長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從近六年的情況來看,縣域旅游發展對全省入境旅游市場的貢獻度在不斷提升,縣域入境旅游(外匯)收入占全省入境旅游(外匯)收入的比重從2008年的32.5%提高到2012年的38.6%,六年間提升了6.1個百分點。
縣域旅游總收入占全省一半以上。從總量上來看,2013年浙江省實現旅游總收入5536.2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58個縣域合計實現旅游總收入3364.0億元,同比增長18.0%,縣域旅游總收入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比重超過半數,達到60.8%,五年間共提高了10.8個百分點。縣域旅游已經占到浙江旅游業的半壁江山,縣域旅游業發展對浙江旅游經濟的拉動效應越來越顯著。
縣域旅游業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縣域旅游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浙江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7568.49億元)的比重為14.7%,全省58個縣級行政區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19651.4億元)的比重達到17.12%,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近六年縣域旅游業發展對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顯著,縣域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8年的9.92%上升到2013年的17.12%,提高了7.2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近年地方政府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充分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努力營造縣域旅游大發展的氛圍,不斷加大旅游項目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實現當地旅游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和升級轉型。
因地制宜發展縣域旅游業。各縣(市)在發展旅游業時應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形成差異化發展。可根據各縣(市)的旅游總收入,將縣域劃分成不同等級的旅游縣(市)。對不同等級的旅游縣(市)制定不同的縣域旅游發展模式。對于旅游業成熟縣,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方式。旅游業成熟縣的旅游產業已經進入到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應對旅游策劃、規劃、設計、運營、營銷、管理等環節進行創新升級,以創新促進發展理念的轉變、發展方式的優化、發展效率的提高。對于旅游業較成熟縣和旅游業成長縣,應實施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這類縣(市)在旅游業上已有一定的起色,但缺少大的旅游項目來推動旅游業達到質的飛躍。這類縣(市)應加大招商引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各地比較優勢等投入一批旅游大項目、好項目,確保旅游重大項目建設能帶動整個縣域旅游業的大發展。對于旅游業滯緩縣,應實施資源驅動的發展方式。旅游業滯緩縣相較其它縣(市)旅游經濟相對比較薄弱,這些縣(市)應充分開發當地有特色有價值的旅游資源,通過新的旅游資源來吸引游客,從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圖/金川
培養縣域旅游增長極。增長極是指某經濟發展過程中增長速度快于周邊地區的的區域。對于旅游經濟來講,增長極一般是指擁有較強的旅游經濟實力和擁有較快的旅游發展速度的旅游經濟強縣(區)。可將義烏、諸暨、海寧、桐鄉、紹興、象山等旅游業成熟縣(市)作為浙江省的縣域旅游增長極。這些旅游經濟的增長極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旅游增長極擁有較高的旅游收入,在全省的旅游市場中占一定份額;旅游增長極普遍擁有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基礎配套設施;旅游增長極擁有較好的區位交通條件,有利于吸引游客的進入,也便于大量資金的投入和高級旅游人才的引進;這些縣(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客源和品牌效應,可以產生一定的聚集效應。要重點培養這些旅游增長極,增強其吸引力和輻射力。位于增長極周邊的縣(市),要以依托增長極為基礎,利用增長極的集散能力和綜合服務設施功能,加強與增長極之間的物資、資金、人才交流,完善與增長極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依靠增長極帶來的游客人氣,將其吸引到周邊縣(市)來,真正發揮增長極的輻射功能。
此外,在浙西南金麗衢地區還未形成一個旅游增長極,應加大培養浙西南地區的旅游增長極,選取旅游資源獨特、區位交通條件相對優良的縣(市)進行重點扶持,早日形成浙西南地區的旅游增長極,從而帶動整個浙西南旅游的發展。
健全縣域旅游基礎設施體系。要建立起與縣域旅游經濟相適應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功能比較齊全、設施基本完善的縣域旅游目的地。要加強交通設施、景區配套設施、環境保護設施和接待服務設施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條件是影響旅游業興衰的重要因素。目前浙江省各縣(市)的交通網絡完善程度差異較大,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交通條件對旅游的服務作用,部分縣(市)的交通條件還有待改善。像新昌、天臺、遂昌、江山、建德等縣(市),旅游資源稟賦非常高,其中江山市的江郎山已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因其交通區位的邊緣化,可達性程度低,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浙江省應加強各中心城市的交通建設,形成以航空、公路、鐵路、水運相結合的旅游交通網絡,提高其交通通達性,增強縣域與地級市主城區的交通聯系,使周邊縣域能更好地接收主城區的經濟輻射作用,以滿足當地旅游業發展的要求。在景區設施方面,重點建設景區景點的水電氣供應、通信設施、標識系統、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布局合理又生態環保的旅游廁所。在環境建設方面,加強主要旅游區、旅游公路的生態環境建設。在接待服務設施方面,在主要景區景點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在主要縣城區和主要旅游區建成一批星級旅游接待設施,完善特色餐飲、康體娛樂、旅游購物、休閑養生等設施條件。
融合發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發展縣域旅游業,不能光著眼于旅游業,還應加強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力度。不斷促進旅游部門與文化部門、體育部門、農業部門、商業部門、工業部門、信息部門、環保部門、林業部門、氣象部門等的合作,推陳出新地發展農業旅游、醫療旅游、工業旅游、游學旅游、體育旅游、會展旅游、商務旅游、影視旅游、養生旅游等新項目,使旅游業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涉獵范圍,而是在新形勢下開創旅游業與其它產業協同發展的新面貌。
特別是當今處于互聯網時代,尤其要加快旅游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的融合,打造縣域智慧旅游。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逐漸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對旅游方式的選擇。網絡信息技術也在逐漸改變旅游業的管理模式、營銷模式,將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旅游體驗。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