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實施“四換三名”推動轉型升級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實施“四換三名”,需注意“騰換并舉”、加快技術改造、高效利用資源、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組織結構
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四換三名”工作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有關工作要求,全力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創新“騰換”機制。堅持“騰換”并舉,強化以“換”促“騰”,編制《2014年“騰籠換鳥”工作要點》,組織開展綜合性、行業性“騰籠換鳥”省級試點,召開現場會等方式加強工作交流,以點帶面推進“騰籠換鳥”。省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推動“騰籠換鳥”。深化“畝產論英雄”理念,在25個縣(市、區)開展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在50多個縣(市、區)推廣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排序制度,配套實施要素資源差別化價格政策。
加大“騰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14年全省淘汰落后產能涉及20多個行業3500多家企業,提前1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目標任務。強勢推進重污染高耗能行業和“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2014年全省印染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業關停淘汰企業1239家、原地整治提升2201家、搬遷入園358家;淘汰和整治100多個“低小散”塊狀行業集中區塊1.88萬家企業(作坊)。
狠抓“換鳥”提質。利用騰出的空間,實施“退低進高”、“退二優二”和“退二提三”。2014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同比分別提高0.5個、0.4個和0.5個百分點,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全年軟件業務收入增長26.5%,信息消費增長21.1%;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01家。
推進“機器換人”專項行動。2014年全省實施“機器換人”項目近6000項,完成“機器換人”技術改造投資5419.6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工人數下降約8.6%,減少約61萬名簡單勞動為主的操作工人;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9.4%。全省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總量約占全國的15%,居各省市區第1位。
分類推進試點示范。突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省、市、縣三級分頭組織開展企業“機器換人”試點示范。省級層面實施110項示范項目,安排2.8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機器換人”技術改造??偨Y試點示范經驗,提煉形成一批行業性“機器換人”技術路線圖,舉辦90多場行業或區域現場會,及時在全行業推廣。
完善配套支撐體系。推進工業企業“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審批方式改革,對審批目錄清單管理以外項目實行承諾驗收制度。用好首臺套裝備保險補償、進口設備減免稅等政策,2014年全省確認進口設備免稅額度3.12億美元。建立22個專家服務指導組,舉辦33場綜合性機器換人對接活動。不斷培育壯大機器人和“機器換人”關聯產業。
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制定出臺實施“空間換地”深化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全面推廣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加快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2014年全省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0.52萬畝,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8.63萬畝。
優化用能配置。全面推行能源“雙控”制度,切實抓好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用能審查,落實新上高耗能項目用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制定全省推行用能預算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在海寧、富陽等地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全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1%左右,超額完成3.4%的年度目標任務;能源消費總量增幅控制在國家下達浙江省增長目標以內。
提高單位環境容量產出。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探索建立企業刷卡排污、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量化管理等制度,加大污染減排力度。大力推進工業領域治水,推動重點行業開展企業用水定額對標,對527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實施工業節水、治污關聯技術改造項目141個、總投資677億元。初步測算全年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用水量同比分別下降9%和6%左右。
推進電子商務重點工程建設。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在市場拓展等10個方向的戰略合作,全省建成淘寶“特色館”11個、阿里巴巴“產業帶”20個,建成社區電商服務點(E郵柜)1800多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近4500個。以專業市場和生產企業為重點,推動7500多家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在杭州、寧波等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在22個縣(市、區)開展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創建。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5642億元,同比增長47.6%,省內居民網上消費增長41.2%;制造業電子商務銷售率、采購率同比分別提高1.0個和4.6個百分點。
完善電子商務發展配套體系。完善電商產業支撐體系,建設30個市、縣(市、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50個電商園區投入使用。加強電子商務行業標準化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開展電子商務企業、園區等級評定,加快電子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等建設。
完善“三名”培育工作機制。建立省“三名”工程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設立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知名企業家等三個培育工作組。全省有10個市、31個縣(市、區)建立“三名”組織協調機構,10個市、27個縣(市、區)出臺政策文件,初步形成省、市、縣合力推進“三名”工程的工作機制。
分級抓好培育試點。遴選確定第一批38家省級試點企業,逐企簽訂責任書,全面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造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四大創新”,著力培育總部型企業、品牌型企業、協同制造型龍頭企業、綠色與安全制造型企業、高新技術型上市企業等“五型企業”。同步推進市級、縣級“三名”培育試點工作。
加快推進品牌培育工作。加快推進浙江制造標準提升工程和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3家單位入選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國家試點,42家企業參與工業企業品牌培育國家試點;在100家企業、7個縣開展“浙江制造”品牌推進、認證試點工作。
騰籠換鳥:實施“十百千萬”整治提升計劃,確定10個以上重點行業,力爭全年整治提升“低小散”企業(作坊)較多、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等隱患較大的集中區塊100個左右,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1000家以上,整治和淘汰各類存在問題的企業(作坊)10000家以上。堅持把穩增長與促轉型、調整產業結構與優化組織結構、“走出去”與“引進來”更好結合,深入實施“退低進高”、“退二優二”和“退二提三”,加快培育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家。
機器換人:落實《浙江省工業投資導向意見》,深化工業企業“零土地”技改項目審批改革。選擇10個左右重點行業開展全行業機器換人,按規模分類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試點示范。積極培育壯大機器人和“機器換人”關聯產業。組織開展“機器換人”設備融資租賃合作模式試點。力爭全年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000項,完成“機器換人”技改投資5500億元。
空間換地:深化“畝產論英雄”理念,加快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加強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規劃的統籌銜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存量用地盤活挖潛,實行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全面實施能源“雙控”,推行用能預算化管理,探索區域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量化管理,全面推行企業刷卡排污、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制度。深入系統推進工業領域治水。力爭全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8萬畝,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5萬畝,騰出用能100萬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用水量分別下降5%。
電商換市:推進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公共服務、信息設施、物流配送、在線支付、安全認證等支撐體系建設,實施萬家工業企業電子商務工程、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加快推動電子商務改造提升傳統專業市場,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設浙貨網絡營銷體系,擴大國際國內市場份額。力爭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8000億元,省內居民網上消費4500億元,新增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3000個,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100億美元。
“三名”培育:完善“三名”試點省市縣分級培育機制,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貢獻大、經濟效益好、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企業集團,加快形成百家龍頭企業、千家品牌企業、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大企業家領銜的管理與技術團隊培訓力度,加強新生代企業家培養。聯動實施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戰略,推進浙江制造標準提升工程、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開展一批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創建一批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區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