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連
以產業強鏈推動產業轉型
徐錦連
依靠臨滬、臨港等的區位交通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平湖汽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力設備、石化等細分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如何結合“1212”產業定位,圍繞“3+2”產業發展布局,加快實施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平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
產業規模較快提升,重點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13年,平湖市汽車零部件行業規上企業達到26家,產值規模約為55億元,主要覆蓋助力轉向馬達、轉動器軸承、電線束等產品;機械行業規上企業達到79家,產值規模約為85.7億元,除生產汽車和電子行業用精密零部件之外,加工中心、數控機床等整機產品規模也不斷提高;石油化工產業規上企業10家,產值約為61.5億元,產品主要以碳三、碳四等化工產品及附屬品;電工電子行業規上企業達到30家,產值規模接近88億元,產品主要集中于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組裝集成服務。
新興產業開始起步,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平湖市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從2011年的176億元上升至2013年的425億元,年均增長率34%,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從2011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37%。服裝、箱包、童車、潔具和紙制品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勞動生產率從2008年的69.6萬元/人,上升至2012年的142萬元/人,紡織行業勞動生產率由2008年的28.7萬元/人,上升至2012年的40.9萬元/人。
配套環境持續完善,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效應逐步凸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積極實行重大項目行政審批模擬制、代辦制、聯辦制。2013年,平湖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4個,1億美元以上項目2個,行業龍頭企業項目1個,項目投資進度明顯加快。以商招商實現突破,圍繞茉織華等下游企業,成功招引上游的冠豪新材料項目,進一步推動印刷產業鏈條一體化。積極發揮臨港臨滬優勢,衛星能源、平湖石化等項目融入上海化工產業鏈條,規模效應快速釋放。
產業鏈不強,缺少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目前,平湖主導產業中企業以同類企業集聚為主,但企業之間實現上下游協作、形成供應鏈關系的情況還很少,缺乏產業鏈條一體化協作。智能制造裝備業方面,雖然整機環節已初具規模,但尚未發揮對上下游的帶動作用,具有較強規模競爭力的數控機床整機企業僅有津上一家,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和智能印刷設備仍未突破。石化產業方面,產業鏈條以上游原料為主,中高附加值的加工產品少,亟需向下游新材料環節延伸;造紙等傳統產業對區域環境承載力構成較大挑戰,需要向高端特種用紙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
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阻礙主導產業鏈形成。雖然當前全市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電力設備、現代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主動力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但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仍然缺失,阻礙主導產業鏈的構建完善。如汽車零部件產品主要集中在低加工度的三級零件,缺乏汽車電子系統、內飾系統總成等二級供應商以及總成產品;智能制造裝備和電力設備行業中尚未有傳感器、變流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企業入駐。
產業鏈條短,中后端環節不足限制發展潛力。目前,平湖主導產業主要集中于生產制造環節,后端應用及系統集成環節發展較為滯后,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情況還很少。其中,石油化工產業主要以傳統石化產品為主,缺少為電子、紡織和建筑等本地配套的化工新材料的生產研發環節。產品結構上以原材料為主,缺少與應用相結合的產品,既不利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也限制了價值提升的空間。同時,行業物流、高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尚不發達,與制造業的互動少,缺少應用服務環節。
汽車零部件產業。強化基礎零件制造環節,提升汽車電子部件制造能力。以日本電產、科世科、歐迪恩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曲軸、連桿、傳動軸、離合器總分泵等動力系統以及微型馬達、汽車線束、電子整流器等電子元器件,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電控、電機、儲能電池等招商機遇,提升汽車零部件綜合配套實力。大力發展電子系統、車身及內飾系統總成,填補總成環節空白。通過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汽車電子廠商,重點發展ABS、EPS、電動天窗、空調、汽車導航等附加值較高的功能性電子總成部件。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強化以數控機床為主的整機設備制造,壯大產業規模。以精密機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物流、包裝等行業為主要對象,著力推動津上精密機械等現有數控機床企業做大做強。積極跟進發那科、庫卡、ABB、日本川崎重工、沈陽新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發展動向,進一步壯大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大力發展關鍵零部件,提升綜合配套實力。圍繞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物流裝備以及自動化包裝設備等重點產品領域,重點攻克速度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力傳感器、RFID等傳感系統和產品,液壓伺服、減速機、氣動系統、刀具附件等執行系統及部件。培育發展工控機、嵌入式系統等控制系統,引進國內外關鍵零部件及系統制造企業。
電力設備產業。著力提升輸配電制造實力。依托群喬電氣、晨光電纜、興基元電工設備等本地企業,通過加大以商招商、推動對外合作,積極推動輸配電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智能開關設備、可控變換器、環網柜箱變等,打造智能配電設備產業集群,積極推動鴻禧光伏進一步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氫燃料電池,進一步強化平湖在發電設備領域的實力。積極推動電力設備全產業鏈發展。開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項目、風電場項目、社區配電網智能化改造等示范項目建設,完善充電站、充電樁等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和智能電表等智能配電、用電基礎設施配套,積極引入充電站運營商和充電設備生產企業,推動平湖新能源應用市場需求提升,實現以市場換項目。
現代食品產業。強化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產業競爭力。依托港口運輸和交通優勢,立足平湖食品配料工業基礎和周邊地區豐富的化工原料資源,開拓食用香精香料、食品膠、甜味劑、著色劑、抗氧化劑、增稠劑等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發展現代食品制造。瞄準現代食品中市場需求旺、附加值高的產品領域,依托交通區位和區域市場優勢,擴大平湖現代食品制造業規模。延伸發展相關配套環節。圍繞現代食品制造的核心環節,重點延伸發展產品研發設計、成套加工設備、包裝印刷、物流運輸等領域。
石油化工產業。強化碳四上下游環節。利用港口資源及周邊的上海、寧波等石化企業進口碳四資源,依托浙江華辰及其配套項目,做大做強碳四產業鏈。延伸下游化工新材料。依托化工原料基礎,圍繞周邊配套,積極培育和引進相關企業,不斷完善配套腹地產業的石化產業體系,提升平湖現代石化基地的綜合競爭力。
龍頭企業提升工程。研究制定產業龍頭企業管理和扶持辦法,鼓勵重點產業、優勢環節中收入在3億元以上的企業積極進行技改擴產、開展對外合作,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條上年收入1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集團對建設用地和其他生產要素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擁有知名品牌的大企業集團,使大企業成為平湖工業調整升級的主導力量和重要依托。
重大項目招引工程。針對電子系統、車身及內飾總成、傳感器、光伏逆變器、丙烯酸及酯等重點補鏈環節以及包裝、物流等延鏈配套領域,與專業中介機構加強合作開展定向招商、科技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積極建立與世界500強、央企、國內500強和知名民企,尤其是總部在上海的大型企業的對接聯系,著力引進一批行業大企業大項目,以增量帶動存量優化,加快平湖工業結構調整。
平臺能級提升工程。通過科學制定園區發展規劃、強化園區基礎設施和要素保障,完善研發、培訓、營銷、物流等服務功能,引導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裝備等五大主要產業大企業大項目向全市各級工業園區集中,推動園區升檔晉級。到2018年,力爭打造以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導,獨山港經濟開發區、上海張江平湖科技園為重點,新埭、新倉等一批特色工業強鎮為補充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格局。
技術創新支撐工程。通過強化政府引導,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平湖市技術創新體系。充分利用上海技術創新資源,依托本地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針對重點產業鏈,建設和完善一批服務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產業共性創新平臺,解決重點產業的關鍵共性問題。引導支持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落實國家規定的企業研發費用享受稅前抵扣等政策;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扶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依托各鎮街道工業功能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完善科技服務網絡,進一步優化技術創新環境。
專業人才培育工程。針對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裝備、電力設備、石油化工等產業中的高技術人才和職業技工的需求,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和企業職工的技能培訓,著力培養高技能的生產一線創新人才。統籌企業和高校研究院所教育資源,探索與上海杭州有關大專院校聯辦遠程教育基地。積極引進高端人才,設立補貼政策,鼓勵員工參加高級工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引導企業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水平。
物流配套服務體系提升工程。加快物流信息化步伐,推廣先進物流技術,優先完善汽車零部件、食品、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物流信息化應用標準體系,著力推進物流功能、信息、金融、供需對接等平臺建設。開展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應用示范,選擇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開展現代物流服務企業示范。打造連接上海的公路“綠色通道”,推進獨山港物流園區建設,促進獨山港與上海洋山港和寧波港聯動發展,實現跨關區監管合作、便利通關服務。
作者單位:平湖市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