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權”登記發證同步前行的“青田模式”
青田縣國土資源局 湯雙軍 周 華
一直以來,農民的宅基地和住房是與傳統戶籍關系捆綁在一起,不能在市場上流轉、抵押擔保的。為了破除這一困境,麗水市國土部門基本理清了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情況,并建立地籍管理數據庫和信息系統。
今年以來,青田縣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發證工作,在高市鄉洞背村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五同步”工作模式成功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整鄉整村推進”,全面推進“兩證”登記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數10506宗,農房登記發件數8560件,分別占上級下達年度任務的100.20%和117.08%。
青田縣高市鄉洞背村村民怎么也想不到,他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樣領到土地證和房產證,而且將來還可以作為抵押物,向農村商業銀行貸款,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自去年5月份,青田縣啟動這項工作以來,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各行政村通力協作,依法依規,循序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青田縣創新開展了農村數字地籍調查和農房建筑面積同步測繪、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同步處置、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處罰后同步補批、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權籍同步認定、宅基地使用權與農房所有權同步登記,形成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的“五同步”青田模式,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4月,青田縣國土、建設部門在洞背村召開了“五同步”發證模式試點村工作部署會。會議指出開展試點村工作的積極作用,并就“五同步”發證模式的工作時間節點要求、注意事項等進行了部署。
自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五同步”試點工作以來,青田縣各相關部門和有關鄉鎮按照“同步測繪、同步處置、同步補辦、同步認定、同步登記”的工作方法,著力在宣傳發動造氛圍,倒排計劃搶進度,定期研究破難點上下功夫。
組織全體村民召開動員大會,及時傳達上級登記發證精神,解讀登記發證政策,營造全民支持理解登記發證工作氛圍。通過在洞背村中心地段懸掛相關宣傳橫幅和標語,定期進駐設立宣傳咨詢點等方式,進一步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宅基地測量、資料提交等工作。同時,制作“五同步”登記發證專題宣傳片,利用縣電視臺、中國青田網等媒體,積極宣傳“五同步”登記發證青田模式,為其他鄉鎮(街道)加快推進確權登記工作提供借鑒。
為加快推進“五同步”試點工作,青田縣國土、建設、三改一拆辦、石門洞管委會和當地鄉鎮等多個單位聯合制定了《高市鄉洞背村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相關工作“五同步”工作安排》,明確各個時間點的工作,限時、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同時,建立了難點問題定期分析制,組織縣國土、建設、三改一拆辦、石門洞管委會和當地鄉鎮等單位定期就試點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重點破解了權屬調查與實際不一致、違法事實認定不統一、部分農戶宅基地超審批限額等問題,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和“五同步”做法推廣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6月中旬,“五同步”試點村---高市鄉洞背村74戶村民領到了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證,作為拿到兩證的首批村民,他們的內心無疑是激動的。“現在我的房子也有了‘紅本本’,今后我們也可用房產證抵押貸款了,這對以后我們村更好地發展旅游,帶來了保障。”洞背村村支書周國雄說。
“以往的兩證辦理涉及多個部門,罰款、補批、辦證更是要多次往返縣城和鄉鎮(街道),大大削減了村民辦證積極性。”青田縣國土局干部深有感觸,如今,借著“五同步”模式的東風,村民家門口便可完成罰款、補批、辦證這一系列流程,而且還享受免宗地測量費、兩證工本費等優惠政策,著實減輕了農民的辦證負擔。
在實施“五同步”模式中,青田縣國土、建設等部門本著“能合則合、能省則省”原則,同步推進農村數字地籍調查和農房面積測繪,為切實降低政府投入成本,將農村數字地籍調查和房屋測繪項目合并招標,招標金額1040.4萬元,相比市場化運作,減少財政支出200余萬元,既解決了多頭調查、測繪數據庫難統一,相關部門管理使用障礙多等問題,又降低的財政投入,為辦理“兩權”登記發證提供了數據支撐。
依據《青田縣實施<浙江省違法建筑處置規定>細則(暫行)的通知》及補充規定等相關政策,青田縣充分整合國土、建設和鄉鎮(街道)力量,本著先易后難、先鄉后鎮、先偏遠山村后中心村的原則,同步推進農村違法建筑和違法用地處置,為提升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合法率做足功課。截至目前,18個鄉鎮已基本完成“兩違”處置,處置違法用地11950宗,土地面積51.3萬平方米;處置違章建筑面積182.9萬平方米;收取罰沒款4398萬元,無違鄉鎮(街道)創建申報率達56.25%。
青田縣國土局會同建設局聯合出臺了《青田縣私人建房違法建筑處置后補辦審批手續的相關規定》,對私人建房違法建筑處置后,在補辦原則、補辦條件、面積認定、提供材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并精心設計《青田私人建房違法建筑補辦審批表》,在一張紙上完成從村到(鄉鎮)、到建設和國土、到縣級政府的審查審批意見,“一站式”補辦違法建筑和用地審批手續,同步推進了農村違法建筑和違法用地補辦審批手續。截止目前,已開展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處置后補批4325宗。
同時,同步推進了歷史形成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權屬簡易認定。對1986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宅基地和房屋至今未擴大面積的,經村委公示15天無異議的,報經當鄉鎮(街道)審核后,按實予以確權;對繼承與析產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經公示15天無異議的,由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出具見證證明后,按實給予認定變更。截至目前,已通過簡易手續認定合法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權2352宗。
此外,根據《青田縣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實施細則》,確定鄉鎮(街道)為“兩權”登記發證的責任主體,負責宣傳發動、資料收集提交登記主管部門,由國土部門先行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后隨即可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形成的數據資料各自歸存。同步推進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
6月19日,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確權同步頒證儀式在青田縣洞背村舉行,現場為農戶代表頒發了“兩證”,這不僅是洞背村的一件喜事,也是青田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有了權證之后,每個農村家庭就能更好地發揮名下土地和房屋的作用,將來通過流轉交易、抵押貸款等途徑實現保值增值,是惠及群眾和子孫后代的好事。
借著“五同步”模式的東風,鄉鎮(街道)和各轄區國土所干部還主動下村,積極解疑答惑,為村民提供免費代辦等暖心舉措,一時間,兩證辦理熱情高漲。村民們拿著到手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所有權證,就像吃了定心丸,宅基地和農房都有了法律保障,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利,將來可通過流轉交易、抵押貸款等途徑,可以像城里的房子一樣實現保值增值,既提高了家庭收入,又改善了生活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有效確保了工作進度。有效破解了業務主管部門直接面向申請對象登記發證面廣量大、農民群眾申請辦證積極性不高、技術服務難以跟進等制約“兩權”辦理難的問題,加快推進了“兩權”登記發證工作。
有效降低了工作強度。從“兩違”處置、處置后補批、履行權源認定手續、申請登記發證等,力求一次性操作、一次性辦理到位,形成一套數據、一套資料、一套圖件數份,在辦理“兩權”登記發證時先后共用,減輕鄉鎮(街道)和村級單位工作強度50%以上。
有效控制了工作成本。將農村數字地籍調查與房屋面積測繪捆綁一并招標、一并實施,由一家技術合作單位承擔,不僅在技術支撐上有可靠保障,而且節約經費支出近200萬元;將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服務平臺建到各個區域,農民在各個國土所管轄區內即可辦證,與以往到縣城主管部門辦理相比全縣農民將節約經費3000余萬元。
通過縣域全覆蓋推進“兩權”登記發證,有效增強廣大農民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依法審批用地建房的意識,為規范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管理和建房審批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現象將逐步走向“歸零”趨勢,實現創建無違村、無違鄉鎮(街道)、無違縣目標指日可待。
青田縣在本輪開展“兩權”登記發證過程中基礎性工作實施同步推進,使國土和建設兩主管部門找到了更多的契合點,為明年開始實施的“兩權”統一登記發證在政策、技術等方面作了有益嘗試,形成了可以完全密切融合并切實可行的初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