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三輪”驅動打造礦產經濟“綠色升級”版
常山縣國土資源局 徐雪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常山縣始終堅持走綠色礦業發展之路,采取整合資源、生態建設、查改并進等舉措,全力打造礦產資源“綠色升級”版。2005年以來,全縣在冊礦山數量壓縮60%,礦山開采規模提高近10倍,累計投入礦山環境整治資金及企業技改資金3600余萬元,完成各類礦山復墾復綠14.7萬平方米,建設各級綠色礦山14家,并對計劃內的81孔石灰立窯、142條石灰鈣生產線全部關停,“藍天三衢”已然成為常山的最美名片。
一是提規與禁采相結合。嚴格執行區域管制,控制經營性采礦權數量,礦山總數由2005年的128個減少到今年的49個,礦山平均開采規模從2005年的2.18萬噸/年提高到今年的21萬噸/年。結合“四邊三化”專項行動,全面禁止在高速、國、省道公路、鐵路、航道兩側1000米范圍內新設生產經營性露天開采礦山。同時,開展“十三五”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成立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落實編制專項經費55萬元,力爭年底前完成規劃初稿。
二是出讓與關停相結合。實施凈采礦權出讓,重點對礦業權拍賣掛牌出讓、礦產資源規劃等按照陽光工程建設標準,做到“四公開、兩推進”。2014年以來,完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輝埠鎮石灰巖礦二期協議出讓、球川鎮九都毛竹山坪建筑用輝綠巖礦掛牌出讓。對石灰石等重點礦種,實行年度計劃指標控制與采礦權總量控制相結合,科學設置探礦權、采礦權。目前,已對輝埠鎮石灰石礦區內馬鞍礦業、盛長礦業、塔山礦業3家小型石灰巖礦實行關停,開展輝埠鎮石木嶺村大柴塢石灰石礦勘探項目,并組建國有泰安礦產經營公司。
三是信用與監管相結合。加強地礦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出臺《常山縣采礦權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全面實施采礦權人信用信息管理。通過采集、錄入、審核采礦權人信用信息、基本信息、榮譽信息和失信信息,按AA(信用良好)、A(信用穩定)、B(信用波動)、C(信用低下)、D(信用喪失)五個等級對采礦權人實施分類監管。目前,已對全縣49個采礦權人的信用信息進行全面梳理,所有礦山企業信用數據成功輸入到浙江省地礦信用信息系統。
一是保留礦山“創綠”。綠色礦山建設要做到“應建必建”,礦山開采全過程爭創“凈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五化標準。全縣已完成綠色礦山建設15家,其中,南方水泥輝埠石灰巖礦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5%、廢渣尾礦處置率達100%。同時,實施綠色礦山“一年一整改、三年一復查”,已建成綠色礦山如有未整改到位的,直接取消綠色礦山稱號。
二是廢棄礦山“復綠”。實行礦山生態治理備用金制度,落實采礦權人自然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義務,累計收取治理備用金3106萬元。結合生態縣創建工作,對廢棄礦山(井)實行“一礦一方案一治理”,將廢棄礦井治理納入鄉鎮年終考核。近年來,全縣共投入2000余萬元,完成廢棄礦井治理399個、廢棄礦山治理39個,治理面積19.77公頃,全縣廢棄礦山治理率64.8%。計劃2015-2016年開展球川鎮后弄村、紫港街道特畈村“四邊三化”廢棄礦山治理項目工程建設,其中球川鎮后弄村項目已完成方案招標,年底前計劃開工建設。
三是重點礦山“增綠”。以“藍天三衢”生態治理工程為抓手,開展礦產資源領域專項整治。通過對全縣所有在冊采礦權涉及石灰巖、方解石等13類礦種進行排查摸底,形成自查報告及采礦權“一礦一整改”建議。開展礦山粉塵防治專項行動,按照技術規范編制粉塵防治實施方案,計劃年底前對18個重點礦山實現粉塵達標排放。由國土、稅務、環保、安監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石灰立窯、石灰鈣加工企業等石灰石下游企業開展全方位檢查,從嚴從快從重處理未經審批的違法建筑或占用耕地情況,關停淘汰81孔石灰立窯、142條石灰鈣生產線,石灰制造行業“低、小、散、危”的現狀得到明顯改觀。深化葉臘石、石灰石等重點礦山的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金源葉臘石礦生態恢復治理項目材料已上報省國土資源廳申請地礦專項資金,目前,該項目已進場施工。
一是保持“高壓態勢”強合力。制定出臺《常山縣打擊非法采礦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常政辦發〔2014〕158號),明確工作重點、目標任務、方法步驟,細化各鄉鎮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分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群眾舉報制度、每周報告制度等,與鄉鎮(街道)、公安等單位密切配合,加快違法案件處理進度。目前,共接受群眾舉報80余次。
二是保持“高頻巡查”強督查。建立打擊非法采礦巡查小組,配備2部執法車輛開展巡查,平均以1天/次的頻率對境內所有重點疑似非法開采點進行巡查。今年以來,共組織礦產資源聯合執法巡查210余次,發現并制止礦產違法行為40余起,其中,證據保全17臺挖掘機,對4宗非法采礦案件進行了行政處罰,對芳村修書村非法盜采石煤案進行刑事立案查處。
三是保持“高度警戒”強處罰。國土、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取證,對參與非法開采行為中的超載超限行為進行處理;交通部門對參與非法開采行為中的運輸車改裝行為進行依法處理;市場監管部門以涉嫌非法經營行為對用于非法經營的工具予以沒收,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打擊。2014年以來,共檢查涉嫌違法違章車輛485輛次,扣押車輛171輛,扣證8輛,作出行政處罰332起,罰款金額103.53萬元。同時,公檢法系統全面介入,變“就案件查案件”為“抓住線索查一片”,通過芳村鎮修書村石煤盜采案順藤摸出紅旗嶺、猷閣口等2處石煤盜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