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少鳳 于新東
杭州灣新區建設的戰略模式與寶貴精神
牛少鳳 于新東
決定寧波杭州灣新區創建至今艱苦卓絕、善作善成,能成效顯著的核心與關鍵,是“六堅持六弘揚”為主要內容及特點的建設發展戰略模式與寶貴精神
綜觀寧波杭州灣新區這5年發展史,在積極成效的背后,最核心的理念是機遇意識強大、最關鍵的前提是規劃科學嚴謹、最牢固的基礎是產業經濟發達、最突出的特色是生態環境美麗、最明顯的優勢是人民富裕安康、最誘人的魅力是發展前景光明。其發展模式及精神內核就是,“堅持以重大機遇為聚焦點與著眼點,弘揚善創業精神;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切入點與進軍點,弘揚講科學精神;堅持以產城融合為基本點與支撐點,弘揚肯務實精神;堅持以生態美麗為著力點與突擊點,弘揚敢擔當精神;堅持以美好生活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弘揚為人民精神;堅持以續寫藍圖為創新點與進取點,弘揚釘釘子精神”的“六堅持六弘揚”為主要內容及特點的建設發展戰略模式與寶貴精神。
搶抓機遇,知易行難。說的就是,有時候機遇明明已經出現并光臨駕到,卻偏偏與機遇擦肩而過。這種情形,如果把機遇特別是重大戰略機遇比喻成泰山的話,那么,失去機遇就真可謂“有眼不識機遇”。究其根源,就是因為缺乏了那么一種自覺而強大的機遇意識。這就要求有一雙敏銳而善于捕捉的眼睛,一副智慧而善于分析的頭腦。在觀察中發現機遇、在思考中研究機遇,把無形的機遇轉化為有形的行動方案。正是得益于發現并捕捉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從而積極籌劃新區的建設發展,才得以濃墨重彩地書寫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筆。
但光有機遇意識是不夠的,同時還必須有實干和奮斗的精神與干勁緊相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否則,只有坐而論道,而沒有起而行動、奮斗創業的實際行動,即使機遇意識再強,發現一萬次機遇,也同樣會放跑機遇;制定了一萬次把握機遇的行動方案,也永遠只會是停留在紙上的機遇。關鍵在行動、在實干、在創業,蘊藏無限潛力的機遇才會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和成長力。杭州灣新區成立之后,不是想著等、靠、要,更不是躺在機遇的懷抱里睡大覺,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以埋頭苦干的韌勁、以奮斗創業的激情,開始了建設發展的實干史。
科學規劃,扣好區域或城市建設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新城建設如果沒有科學嚴謹的前期規劃,缺乏長遠前瞻的規劃考慮,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給后續的發展帶來無限困擾,特別是一旦陷入“建了拆、拆了建,修了挖、挖了修”的怪圈,將給生產生活極大負面影響。要保證新城“畫好畫美”,成為一座幸福之城,科學規劃當為第一要務。杭州灣新區以講科學的精神,從一開始就扣好“規劃”這粒新區建設的“第一粒扣子”,從而為后續各項工作的跟進開展奠定了良好開端,成為保障新區建設發展順利進行并獲取成功的先決性與前提性條件。
科學規劃,在強調美麗圖紙和實施方案形成的同時,還要強調遵循規律性、突出特色化、具有創造力,同時要一如既往地強調忠誠執行規劃的嚴肅性、規范性與延續性。杭州灣新區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按照“500天編制完成50個各級各類規劃設計”的目標,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掛牌以來共完成了55個各級各類規劃設計,如期高效完成目標任務,為新區有條不紊、有章有法的總體建設發展把好了關口、明確了布局、指明了方向。
放眼未來,杭州灣新區既要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以創新理念開展“十三五”課題研究及專項規劃編制,探索今后一個時期新型發展道路。同時要近干遠謀,前瞻性謀劃新區第二個10年的發展思路,即到2030年跨入國內一流開發區行列,成為環杭州灣“灣區經濟”的引領者。
從歷史來看,城市化從來就是沒有離開產業支撐的。只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是以產業的各種具體形象出現而已。哪怕是城市化早期的小作坊業,也構成為閃現于支撐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身影。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產城人”融合正是上述規律的生動實踐。可以說,“產城人”融合就是新區戰略模式的“脊梁”,支撐全局、貫穿始終。新區堅持城市建設發展與產業培育壯大同步進行、協同推進、共生共進、互利多贏。
一是扶大扶強龍頭企業,壯大支撐城市發展的“骨干細胞”。強化“一企一策”培育,對重點企業“量身定制”培育政策,方太、興業盛泰、雅迪、金田、沁園等骨干企業加快發展。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支撐城市發展的持久力。2014年1-10月新材料、智能電氣、高端裝備等三大新興產業產值之和已經占到新區經濟總量的20.6%。三是大力推進“四換三名”,引領產業支撐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方太、媽咪寶、沁園等骨干企業電商銷售產值分別同比增長90%、58%、76%。產業、城市和人的有機契合度、融合度、統一度不斷提升。
放眼未來,杭州灣新區提出要不斷充實和完善主導產業體系,并賦予其新的內容。繼續著重培育打造汽車和通用航空2個千億級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智能電氣、新材料、高端裝備等3個百億級產業。與此同時,加快培育發展食品、生物醫藥、保健品等產業,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不斷保持新區產業培育發展的與時俱進。
城市化絕不能只是以城市推進去簡單擠壓生態環境空間的短視行為,而是應該走一條城市不斷有機融入生態美麗的長期發展之路。杭州灣新區堅持把生態環境理念付之于實踐行動,以敢擔當的精神、負責任的態度,為居民百姓、為子孫后代、為可持續發展而大力推進美麗建設。一是全面實施“五水共治”。把治污水作為工作突破口,按照水岸同治、綜合施策的原則,投入17億元重點開展漂染園區整治。按照責任書要求,完成“垃圾河”清理,“黑河、臭河”得到明顯改善。二是深入推進“三改一拆”。重點完成了“三橫”區塊6萬多平方米違章建筑的綜合整治。三是持續開展綠化造林。加快推進新區重要廊道、重點區塊的綠化美化,2014年全年新增綠化面積162萬平方米。
放眼未來,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之路上,應進一步大樹特樹生態美麗的旗幟,以生態美麗為主導,讓新區的建設發展更加適應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推動和諧共贏發展。
城市之魂在于美好生活,而不在其大小規模。同時,美好生活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美好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是細致入微的。美好生活就是城市及城市化進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具體結果就是看建設發展者的用心如何。杭州灣新區從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出發,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真正做到細致入微、體貼備至地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比如,研究出臺人口落戶政策,制訂新區人才引進、購房落戶、投資落戶的實施意見;積極實施就學補助、住宅裝修補貼等政策;推出人才優惠房、限價房、人才公寓和人才租賃房等。新區人們安居樂業,不僅集聚了人氣,更為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
放眼未來,杭州灣新區明確把品質城市塑造、服務功能完善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推進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衛生、文化、交通、商貿等事業發展,滿足現代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努力打造“三生三宜”國際化新城。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杭州灣新區因時制宜、順勢而為的抉擇就是,改革改革再改革,繼續爭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杭州灣新區管委會自2010年2月成立之始,就著手開展了新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以“小政府、大服務”為方向,以精簡高效為原則,以職能歸并、整合、強化為重點的杭州灣新區大部制工作體制正式確立和運轉,實行大部門合署辦公,新區“一辦八局”九大部門正式掛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無窮期,下一步的關鍵之一就是要繼續發揚釘釘子與啃硬骨頭的精神,一種對新區發展敢于破舊立新、始終追求卓越的改革勇氣與智慧。
大時代誕生大奇跡。創造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新的更大的成效,要一如既往地昂揚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狀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奮斗精神,乘勝前進善作善成的頑強意志,豪氣干云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果如是,奇跡再創、大業可期。
作者:牛少鳳,浙江財經大學城鄉規劃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于新東,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