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英
富陽撤市設區:機遇和挑戰
趙曉英
“撤市設區”,使富陽從一個獨立的縣級市,融入杭州同城化發展,城市共生關系和生態環境均發生了重大變化。撤市設區對富陽是把“雙刃劍”,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是富陽“十三五”期間城市發展的重要出發點。
基礎設施同城化。撤市設區后,富陽將迎來從融入接軌到全面同城化發展的轉變,客觀上要求富陽以主城區的標準和要求,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富陽作為杭州都市經濟圈綜合交通體系重要樞紐之一,撤市設區有利于富陽加快建設內接大杭州外連長三角的綜合交通體系,發揮同城效應。
加快城市化進程。富陽作為杭州市域網絡化大都市和杭州都市經濟圈聯系最緊密的節點城市,抓住杭州實施“城市國際化”、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等戰略機遇,發揮自身區域優勢,積極融入,將有力促進富陽城市化步伐。
加速產業轉型。富陽是接受杭州中心城市輻射較多的城市,在承接杭州產業梯度轉移中,起著承東接西的作用,通過撤市設區,主動承接杭州項目、人才、技術等梯度轉移,既有利于推動杭州中心城市產業結構提升,也有利于促進富陽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增強競爭力。
提高創新能力。杭州在建設網絡化大都市中明確提出,“要建設開放共享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試驗平臺,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富陽依托杭州科技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借梯登高”,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可為建設創新型城市創造良好的機遇。
提升對外開發水平。富陽是杭州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腹地,撤市設區對富陽利用杭州城市國際化優勢和自身環境、級差地租、居住地緣優勢,尋求與杭州經濟發展的契合點,把更高層次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拓展招商引資帶來機遇。
新規劃對有限資源的分流。撤市設區是城市群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分配。《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修改草案中明確,新增建設用地空間向副城和組團傾斜,新增大江東、城北和余杭未來科技城三個副城,未來杭州的資源規劃會重點向主城和這三個副城集中,在填補副城尚不足的情況下,位處生態涵養區的富陽較難分享融城優勢。
經濟下行期杭州的虹吸效應。由于富陽撤市設區走在余杭、蕭山之后,且距離杭州主城更遠,杭州大量的城市建設、產業和人口需要向大江東、城北和未來科技城填充。在撤市設區發展自主權相對下降的情況下,杭州對富陽的資源可能形成虹吸效應。
與杭產業對接不占優勢。根據新規劃,杭州的產業重心在東部,杭州能帶給富陽的輻射有限。在產業集聚基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綜合配套條件下,同為國家級的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吸引力,實際排在杭州六個國家級開發區末位。與此同時,富陽以造紙、銅冶煉和光通信為主導的產業現狀,在杭州十大產業中也缺乏競爭優勢。
區域發展成本提高。一方面,由于富陽目前住房、就業、保障等相關政策與主城區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撤市設區富陽執行主城區標準,雖然提高了老百姓的保障水平,但對政府的財力是個考驗,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撤市設區可能將增加一定的行政層級,對區域發展的自主權和行政協調也帶來一定挑戰。
觀念融入。撤市設區后,富陽的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將承接同城效應,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等將形成主城標準,干部能力、干事氛圍將提高到城區水準。要認真汲取蕭山、余杭14年撤市設區的經驗與教訓,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以觀念融入、理念融入為先導,以更加開放、大氣、主動、積極的姿態迎接融合,實現“建設新城區、實現新發展”的目標。
定位互補。繼續深化杭富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積極對接杭州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將富陽納入杭州大都市進行規劃布局。一是爭取將富陽成為杭州重要的副城,將新登與場口作為杭州發展組團,以繼續當好引領杭州西部發展“排頭兵”和輻射帶動西部為發展為目標,明確富陽副城在杭州大都市中的城市功能和地位。二是依托輕軌、高鐵、高速、國道等交通優勢,在杭州旅游西進戰略中承擔旅游休閑集散中心功能。三是發揮生態、服務優勢,突出產城融合理念,建成杭州西部品質人居和重要商務商貿中心;發掘、整合、開發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富春山居文化中心。四是抓住省、市產業戰略調整機遇,形成智慧經濟、健康休閑產業的重要發展基地。
產業接軌。一是積極參與都市產業鏈,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對接、合作和升級為重點,強化產業鏈聯系,深化產業縱向延伸。二是借助杭州爭創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契機,結合京東電商產業園、大華智慧(物聯網)產業園功能設置,依托跨境電商物流服務要求,加快信息經濟、智慧經濟、高端裝備制造、電商物流等產業發展,打造綜合型智慧物流園區,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借力發展。三是緊緊抓住杭州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利用6號線軌道交通輻射,聯合頤高圣泓工業設計園、浙大網新(銀湖)創新研發園、杭州天安數碼城、中國智谷富陽園區等產業綜合體,打造銀湖硅谷小鎮,融入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發展帶。四是加強與未來科技城、濱江高新區的產業對接聯系,積極承接杭州項目、人才、技術等梯度轉移,加快形成產業承接、輻射帶動、互惠互利的良性發展模式。
交通對接。一是主動參與區域合作,加快推進春永線、杭州繞城高速西復線等公路入城口和杭黃高鐵、地鐵6號線等軌道入城口建設,謀劃建設彩虹快速路延伸、閑祝路和留和路改造提升等項目,構建杭富快速交通通道,加快融入主城區“半小時交通圈。二是持續推進“斷頭路”貫通工程,進一步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扎實推進農村聯網公路建設,實現路網結構大改善、大提升。三是爭取杭州調整完善鐵路站場規劃,將杭黃高鐵富陽站提升為杭州西站,輻射杭州西部地區。同時,發揮錢塘江—富春江黃金水道優勢,支持富春江碼頭建設。四是全力推進杭富公交一體化。在現有杭富杭富公交一體化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完善富陽公交汽車客運專項規劃,爭取增設BRT等快速公交線路。爭取組建公交運營聯合公司,爭取市財政按出資比例承擔富陽區公交一體化政策性虧損。五是加大出租車運營統一管理,爭取存量出租車按區域經營政策維持不變。
民生共融。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的原則,以主城區的標準和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一是爭取逐步實現富陽區與主城區之間社會保險繳費權益(繳費年限、記錄和個人賬戶)和醫保定點單位互認;適時調整就業,社會保險參保范圍和對象、繳費和待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經費和待遇標準;婦女“兩癌”篩查、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及計劃生育標準。二是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實感受的社會撫恤、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等政策一步調整到位。三是完善教育、衛生等優質公共服務設施,爭取加快與主城區名校(園)集團化辦學和學校(幼兒園)互助共同體建設,引導主城區優質中小學到富陽舉辦、承辦和領辦新校(園)。四是做好公積金系統對接聯網,制度、審批標準、服務流程統一等工作,對富陽公積金政策進行梳理,爭取逐步與主城區統一。五是堅持實物配租和貨幣補貼相結合,進一步健全住房保障體系,逐步改善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
改革同向。一是市民卡。爭取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與富陽市民卡中心進行公司化整合,實現市民卡統一管理和運營。二是戶籍管理。由于杭州戶籍管理要求比富陽高,而富陽又是全省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因此爭取在戶籍管理政策上保持富陽現有的政策不變,初步考慮設定5年過渡期。三是關于行政審批體制問題。爭取繼續保留富陽擴權縣市經濟管理權限,并按照“應放盡放、高效便民”的原則,授予富陽更多的行政審批權限。富陽自身要按照依法治理的理念,深化“三單一網一圖”改革,壓縮行政審批事項,提升“一站式”服務水平。四是關于規劃管理權限。為強化城市規劃的法定效應,利于控制引導城市建設,考慮參照《杭州市委推進蕭山、余杭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若干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作者單位:杭州市富陽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