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殿國
精耕細作 春華秋實
■ 楊殿國
近兩年,遼沈集團以精益戰略為抓手,全面推進降本增效,精益研發、精益采購、精益物流、精益制造初見成效。通過落實相關幾十項措施,僅去年實現壓縮成本費用2400余萬元。2015年,我們要積極構建精益管理持續改善常態工作機制,總體規劃,系統推進,在“精、細、真、實”上狠下功夫。
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換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新常態下,企業更要堅持眼睛向內,主要依靠內涵提升價值創造力,促進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而體現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就是向精益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在精益的沃土上精耕細作。
精益文化使得企業表面的管理活動逐漸變成習慣,融入企業的血液,注入企業的骨髓,從而形成精益DNA。只有如此,精益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正在孕育,信息化和工業化加快深度融合,這對于傳統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如尹家緒董事長所說,我們做企業,必須看得見、看得懂、跟得上大勢。近兩年,我們走出去、請進來,學習對標外部企業的管理經驗,探其所衷,動其所以,尤其對那些卓越企業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效果引起了強烈共鳴。縱觀卓越企業,都有著獨具特質的管理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文化的傳承堅守成就了自身超強的生命力,通過一以貫之的推動、堅持不懈的傳承、潛移默化的影響,將自己的文化外化在企業的制度、流程、管理、執行中,內化在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上,打造形成植根于全體員工心中共同推崇踐行的文化認知,使員工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操守和精益求精的執行力。如“勤勞樸實做人,止于至善做事”,為臺塑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靈魂和軟實力。
與卓越企業相比,我們在精益文化的培育和建設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遼沈集團是一個有70多年歷史的老企業,雖然在歷史長河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甚至我們的文化理念不乏高昂和漂亮,但不能真正落地。從影響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面尚未有實質性改善的狀況看,問題的背后是企業歷史積累與現實疊加的結構性矛盾還十分突出,同時多年來形成的粗放管理狀態沒有徹底扭轉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究其根本原因,差在精益文化育成、堅守和執行不持續,系統機制不完善,沒能真正把上層設計倡導的文化變成全員認可并踐行的共同文化。
學習卓越企業,制度、表格復制容易,經營理念和組織文化卻不易復制,今后我們要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導下,著力培育以精益思想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其所具有的導向、凝聚、約束、激勵作用,把精益文化理念切實落實到一系列制度和機制建設之中,不斷增強員工的切身感、責任感。
與精益文化相輔相成,精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應用,管理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重在堅持中改善,在持續改善中發展,而非朝令夕改或推倒重來,盲目追求所謂的“創新”。探究一些卓越企業的管理奧妙,并沒有高深的理論,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我們并不感到陌生,而且有的管理方法我們企業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前就曾做過,難能可貴的是不斷地堅守與發展,甚至幾十年不變。而我們往往由于體制的變更、領導人員的調整等因素,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總是處在變化和調整的狀態,久而久之,精益管理思想和那些久經實踐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難以系統地、一以貫之地落實到企業經營全過程,也就難以形成員工的共識,全員參與精益改善的習慣也就難以養成。
一位知名企業家說過,我們的職業生命要比企業的生命短暫的多,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按照企業運行的規律,沿著企業固有的生命軌跡認真地跑好我們這一棒。我感到,作為軍工企業,我們更應把握好企業發展的科學內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避免急功近利,特別要把精益管理作為一個持續強化獲利潛能的過程,有的雖不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貴在持之以恒。在當前新一輪結構調整中,做精益其實就是在做“除法”,是擴大分子、縮小分母,實現降本增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的有效途徑。近兩年,遼沈集團以精益戰略為抓手,全面推進降本增效,精益研發、精益采購、精益物流、精益制造初見成效。通過落實相關幾十項措施,僅去年實現壓縮成本費用2400余萬元。2015年,我們要積極構建精益管理持續改善常態工作機制,總體規劃,系統推進,在“精、細、真、實”上狠下功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將長期持續的致力于精益,耗費苦心去追求,從點滴做起,從細微做起,通過管理的持續改善,把管理做到精益,把產品做到精致,達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集賢成道”,治企亦當以延攬賢才為正途。全員參與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內涵,實現精益目標必須以精益人才為保證。卓越企業將員工視為企業的長期伙伴,從管理學角度及對人性的認知而選擇不同的促進人才成長的培養方法,如質量小組團隊改善模式;積沙成塔、眾志成城的目標達成模型;運用管理指標旗幟圖評估團隊改善績效等,都充分體現了人才帶動、全員參與的文化,努力創造員工、股東、顧客三贏之局面。同時,注重人力資源的源頭培訓,并通過“道場訓練”等方式增加實戰培訓的趣味性和感召力。
借鑒卓越企業經驗,今后我們要注重人本為先,塑造員工,將人的潛能發揮到最大。要統一規劃,分級培訓,多措并舉,不斷為企業孵化培養有用、適用人才,特別是針對目前從事精益管理的人員大部分是非專業人才,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有限的狀況,要繼續通過內外部培訓和實戰訓練等方式,培養公司級精益講師和精益專家,提升基層單位專職精益管理員的專業素質水平,還要選擇優秀大學畢業生充實到班組長崗位,并通過實施“技能提升工程”、“精益班組長培養”、中層干部培訓及全員培訓等渠道,為精益改善提供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持。要使企業的激勵制度逐步走上科學正確的軌道,不斷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營造“人人參與改善、事事追求精益”的濃厚氛圍。
推進全價值鏈體系化精益管理戰略是一項長期工作。相信,只要精耕細作,必能春華秋實。
(楊殿國,遼沈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