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英 張玉梅
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測及臨床應用
孫敬英 張玉梅
目的 探討臨床應用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的監測情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應用萬古霉素并對血藥濃度進行監測的30例患者資料,對有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應用萬古霉素患者的有效率達63.3%;測得萬古霉素血藥濃度峰值<24 mg/L的占60.0%,血藥濃度谷值<4 mg/L的占53.3%;治療后患者腎功能異常為13.3%。結論 臨床萬古霉素應用量及其血藥濃度均較小,應結合血藥濃度實際監測情況,進行針對性給藥。
萬古霉素;血藥濃度;臨床應用
萬古霉素是一種糖肽類抗菌藥物,屬于東方鏈球菌與土壤絲菌屬,由于其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較強及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而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但應用不合理會對耐糖肽類抗生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誘導,并產生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具有較為嚴重的后果[1]。此外,因萬古霉素具有相對較窄的治療范圍,個體存在較大差異,對于腎臟具有明顯毒性,臨床應用時還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并檢查患者腎功能,以便及時調整用藥劑量。采用個體化給藥方式,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文針對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測及其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采用萬古霉素治療并檢測血藥濃度的 30例患者資料,總結分析患者一般資料及其用藥效果、血藥濃度監測及腎功能等情況。
1.2 血藥濃度測定方法 應用血藥濃度監測儀、離心機及萬古霉素質控盒、試劑盒等采用熒光偏振免疫法進行測定。
1.3 療效評價 主要根據患者血常規、體溫、愈合傷口及細菌檢查等指標進行療效評價,患者體溫降低,愈合傷口良好,血常規、實驗室檢查等恢復正常為治愈;體溫降低,傷口部分愈合,血常規、實驗室檢查等未全部恢復正常為改善;療程結束后,體溫沒有降低,病情加重或沒有效果為無效[2]。有效率(%)=(治愈例數+改善例數)/總例數×100%。
2.1 患者一般資料 收集應用萬古霉素的完整患者資料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3~72歲,平均(34±20)歲;有12 例患者年齡小于10歲,有10例大于60歲;監測萬古霉素血藥濃度76例/次,平均測定每例病例次數為2.53次。其中,進行病原學檢查25例(83.3%),以血、腦脊液、尿液、痰液、膿液等作為送檢標本,檢查顯示20例病原學培養結果為陽性,培養27株病原菌株,有6例患者培養的病原菌超過2種。
2.2 用藥情況 30例患者中,有4例(13.3%)患者單獨應用萬古霉素,14例(46.7%)患者聯用 1種抗菌藥物,7例(23.3%)患者聯用2種抗菌藥物,3例(10.0%)患者聯用3種抗菌藥物,2例(6.7%)患者聯用超過4種抗菌藥物。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滴注用藥方式,劑量 0.04~2.72 g/d,平均(1.0± 0.7)g/d;用藥時間4~25 d,平均(10±7)d。2.3 用藥效果 患者應用萬古霉素治療后,治愈4例,改善15例,無效11例,有效率達63.3%(19/30);測得萬古霉素血藥濃度峰值<24 mg/L者 18例(60.0%),血藥濃度谷值<4 mg/L者16例(53.3%);治療后患者產生腎功能異常者4例(13.3%)。
萬古霉素作為臨床應用的殺菌劑,緊密結合細胞壁前體D-丙酰胺,溶解細菌細胞,并改變細菌細胞壁通透性,與黏肽側鏈構成復合物,對合成細菌RNA具有抑制作用,從而使殺菌作用得到發揮[3]。萬古霉素血藥濃度與藥理作用存在相關性,而監測血藥濃度的重要指標就是血藥濃度的治療范圍。
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原患疾病具有較廣的分布,大部分屬于危重病情與復雜感染,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其免疫功能較低是造成萬古霉素療效不高的重要原因。此外,也可能與療程存在一定關系。研究顯示,對嚴重感染患者治療時,萬古霉素療程可延長至1個月以上[4]。在萬古霉素的臨床治療中應注意,應用前提高對病原學檢查的重視,結合藥敏試驗結果進行選用;并加強監測患者的血藥濃度,對給藥劑量合理進行調整,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之,臨床萬古霉素應用量及其血藥濃度均較小,應結合血藥濃度實際監測情況,進行針對性給藥。
[1] 李玉強,高克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房,2006.17(17):1325-1327.
[2] 金仲品.治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藥物選擇[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4,27(3):53-54.
[3] 汪復,張嬰元.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196-197.
[4] 王秀蘭.萬古霉素對老年患者腎毒性的觀察及血藥濃度監測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06,13(12):1984-1986.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un Jingying Zhang Yume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 i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collected in 2010 January to 2011 January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 and th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s were monitored.Results The measured peak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24 mg/L for 60.0%,valley value of less than 4 mg/L for 53.3%;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have abnormal renal function 13.3%.Conclusion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re smaller,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practical,targeted drug.
Vancomycin;Blood drug concentr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R965.3
A
1673-5846(2015)03-0094-02
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孫敬英,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