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軍偉
新竹科學園區建設對浙江的啟示
廉軍偉
新竹科學園區于1980年12月15日成立。園區總占地面積1348公頃,由六大園區組成,分別為龍潭園區、新竹生醫園區、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園區、銅鑼園區和宜蘭園區構成。目前,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已經形成以集成電路、光電、計算機及相關、通訊、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六大代表性的行業。
完善的基礎設施。與美國硅谷相似,新竹科學園區區位條件也非常突出。園區位于臺灣新竹東南側,臺北市西南約70公里處,離南中約80公里,距臺中港、基隆港90公里,距桃園中正國際機場55公里,中山高速公路、北部第二高速公路沿區域通過,南北電氣化鐵路貫穿區域。市政設施齊全,水、電、氣、電信等公共設施完備,例如天燃氣由臺灣中油公司供應,可滿足園區廠商需求;供水由寶山水庫、寶山第二水庫及頭前溪隆恩堰水源、三門水庫、永和山水庫等供應;污水處理由新竹、篤行、竹南及龍潭等4座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區域環境條件突出,園區擁有適合人居的良好環境,管理局對園區的公共區域、公共建筑、植被維護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構建良好綠化環境。園區內公交系統發達,開通了新竹縣公車、新竹市公車等免費公車,并開通園區免費巡回巴士,2013年園區巡回巴士載運人次為750002人,每月平均搭乘人次為62500人。
政府的“單一窗口服務”。園區由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管理,為企業提供園區的單一窗口服務。所謂單一窗口服務,即臺灣經濟部、財政部、勞動部、內政部、教育部、環保署、地方政府委托和授權管理局就園區投資審查、工商證照核發、建筑管理、勞資工安、貿易簽證等12項內容進行管理和服務。駐園區的海關、銀行、郵政、診所、倉儲運輸、報關等部門對企業提供服務。與園區企業相關的水電、工安、環保、交通委員會及工作小組也為園區企業提供服務。園區按照“廠商服務、區內完成”的原則,在園區內設有整套服務機構,為園區廠商提供全方面、多功能服務,包括環境衛生、消防、工商、地政、電腦網絡等,廠商所需辦理的手續都可在園區內完成。
享有與保稅區相同的優惠政策。新竹科學園區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刺激企業投資的法規和制度,這些優惠政策與保稅區政策基本一樣。一是稅收優惠。園區內企業進口的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半成品、物料及貨物等,均免征稅捐;園區貨物或勞動外銷者,免征貨物及營業稅。在營業稅優惠方面,最高可優惠17%;公司可在投資于公司研發支出金額的1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所得稅,以不超過公司當年度應納營業稅額的30%為限。二是土地廠房優惠。園區的整個土地只租不售,政府負責管理所有公共設施的建設及維護,民間企業經審查入區后可租地自建或租用政府標準廠房等。同時,對被認定為對科技有特殊貢獻的工業投資,可減免土地租金五年。
對創新研發和人才的高度重視。園區成立之初,就將創新和人才集聚放在首要的位置,積極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活動,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在創新研發方面,注重發揮高等院校的積極作用。園區高校眾多,擁有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元培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在學、大華科技大學、國立聯合大學等,這些大學為園區企業提供創新研發、人才培訓、咨詢服務等。國科會還推動實施了創校報創業激勵計方案,鼓勵青年學子科技創業及高附加值創新活動。園區管理局自2010年起整并既有產學計劃資源推動研發產學合作計劃,2013年共核定20件補助資金,總額達7660萬元,總計有260位企業核心工程師投入研發。為鼓勵企業從事創新產品開發及開拓國際市場,園區管理局在1985年制定了創新產品選拔制度,并于2011年修正選拔辦法,累計到2013年,共計頒發301項創新產品,當年獎勵9件創新產品。在人才培訓方面,園區管理局還負責半導體、通訊、光電等科技法律、科技管理等10項專業人才培訓計劃。同時,園區管理局制訂科學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劃,鼓勵園區周邊大專院校開辦與產業接軌的課程。園區還積極吸引歸國人才回歸發展,目前,國外海歸創業企業已達95家。
國際化發展戰略視野。新竹科學園區建設之初就瞄準美國“硅谷”,持之以恒的開展國際化發展戰略。在招商引資上,注重國際大公司在集團引進,目前已引進美國公司33家,例如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公司、美國Synopsys公司等,瑞士公司4家,如瑞士Biodenta公司、日本14家、比利時1家、荷蘭1家、英國1家、德國1家、韓國1家、新加坡2家、香港1家等。與國際科學園區開展合作,與世界26個姊妹園區建立合作關系,分布遍及13個國家。例如與英國的Manchester,與法國的Sophia Antipolis等建立的合作關系。積極參與或舉辦國際科學技術大會,交流科技成果,例如舉辦國際科學園區協會(IASP)及亞洲科學園區協會(ASPA)年會,參與科學園區年會及美國科學園區協會(AURP)等。并定期派員參加年會發表論文介紹園區及公司情況,也積極參與領袖會議、理事會議及商務洽談會等,學習國外經驗,提高知名度。
探索賦予高新園區以保稅區的優惠政策。新竹科學園區在先期能快速發展,與其優惠的政策密切相關。但發展到后期,隨著世界開放型經濟發展,以保稅區為模式的發展區域在世界經濟舞臺角色越發突出。因此,新竹科學園區賦予整個園區以保稅區的政策,對進入園區的企業在原材料進口、設備進口等方面取消稅收。這些措施減少企業的發展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在自由經濟體系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浙江在培育高新技術園區的過程中,要借鑒臺灣經驗,爭取賦予高新技術園區以保稅區的優惠政策。并力爭以高新技術園區為平臺,積極謀劃申請保稅區。
探索實施土地只租不售的模式。浙江高新技術園區與新竹科學園區在土地使用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區域范圍內的所有土地,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將土地租給入駐企業,收取租金。并且隨時根據經濟形勢和企業運行形勢,調整租金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園區可以有效掌握企業發展情況,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率。浙江在高新技術園區用地管理方面,可以探索借鑒新竹科學園區的經驗,對土地采取只租不售方式,以更好地發展和建設園區。
探索“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新竹科學園區目前形成六個園區,統一用新竹科學園區予以命名,并由統一的園區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服務。這種“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有三大特別的優勢。一是減少了行政交叉,通過統一招商、統一管理,提高園區管理效率。二是有利于形成專業化的分區格局,通過明確不同園區的發展導向,實現園區專業化發展。三是借用新竹科學園區的品牌優勢,提高其他園區的開發水平。浙江可以借鑒新竹科學園區發展經驗,探索在杭州都市經濟圈范圍內進行試點,采取“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以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品牌,聯動紹興、嘉興、湖州等地高新技術園區,并嘗試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創新,采取統一管理方式。
聚力培育一到兩個引領性產業。新竹科學園區在發展產業過程中,不求“遍地開花”,而是聚焦一到兩個產業大力培育,長期研究,形成了在這一產業領域的世界競爭力。新竹科學園區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顯著,已經形成了從IC設計到制造、封裝、測試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圍繞集成電路這一核心產業,聯動發展起來了光電、計算機及相關、通訊等產業。對于浙江而言,在高新技術園區產業培育過程中,要聚力培育一到兩個在世界具有前景和競爭力的產業,通過產業集中培育,帶動發展與其相關的其他產業。
樹立國際化的發展視野。世界經濟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開放的環境要求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必須具備國際發展的視野。新竹科學園區建設、發展和壯大是與其加快融入國際步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密不可分的。在招商方式上,用國際化的理念開展全球招商。在園區發展上,積極參與世界交流會議,提高世界知名度。浙江高新技術園區在建設過程中,應借鑒臺灣國際化發展道路的經驗,加快融入國際化步伐。一是要注重國際化的招商團隊建設,請世界專業的招商團隊,圍繞產業定位,開展全球化招商,重點針對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開發招商活動。二是積極爭取承辦和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活動,如國際科技園協會年會、國際各類專業技術研討會等。三是積極與其他國際知名園區締結姊妹合作園區,吸取世界先進園區發展經驗等。
高度重視對研發創新和人才集聚。創新是高新園區生命所在,人才是高新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新竹科學園區在發展提升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研發創新和人才集聚,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發展環境。要在世界科技園區中聽到浙江的聲音,必須將創新研發和人才集聚放到首要地位。一是要積極吸引企業研發機構集聚,發揮企業研發在帶動產業創新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資助研發團隊和創業團隊。三是繼續持之以恒的加強國際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針對國外人才的優越創業和人居環境,吸引全球人才集聚。
更加注重園區高效服務。新竹科學園區“單一窗口服務”的模式運行效率高,便利了企業的集聚;園區還非常重視科技文化等軟環境建設。浙江在高新技術園區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園區高效優質服務化管理。積極加強與國家部委的聯系,聚力國家部委力量共同建設高新技術園區。與國家和省級相關部分聯系,爭取在高新技術園區成立針對園區某一行業的檢測檢驗分所或分部。注重科技、文化元素的注入,在公共場所增設文化展覽展示的場館,吸引國內外文化團體的演出等。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和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