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寧 胡盧川
PPP模式在杭州全面實踐
馮海寧 胡盧川
杭州較早就開始探索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000年就對赤山埠水廠特許經營權進行拍賣轉讓,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此后更是動作頻頻,積極嘗試,在經過4年半時間的招商談判,2010年杭州地鐵1號線以PPP方式成功引入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進行投資運營,特許經營公司總投資82.1億元。2014年,杭州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工作要求,堅持把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展社會有效投資空間作為推動杭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引領性工程,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杭州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民生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思路、完善機制、落實舉措。
一是領導重視,強化觀念轉變。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在全市擴大有效投資大會及其他重要會議上,要求全市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大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力度,轉變基礎設施建設全部依賴地方財政預算的原有發展模式,加大社會資本招商力度。同時,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落實“非禁即入”原則的主要舉措,納入市委“杭改十條”和2014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二是統籌協調,強化機制建設。2013年11月,杭州市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率先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向社會集中推出基礎設施領域擬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91個項目、總投資達2074億元,其中首批實施項目46個、總投資1285億元,引起各界熱烈響應。為加快推進46個首批實施項目招商工作,杭州市發改委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計劃跟蹤檢查,強化機制建設。編制了《杭州市2014年基礎設施領域引進社會資本首批實施項目前期及招商工作計劃》,多次召開首批實施項目專題會,對照計劃,跟蹤項目進展,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問題,督促加快前期招商推進。
三是發揮各行業主管部門的主推力。根據《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杭政辦函〔2013〕195號)文件精神,為加快項目招商推進力度,根據首批基礎設施項目類型,相應成立了軌道交通、公路及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及公共停車場(庫)、市政公用等各領域工作推進小組,由分管市領導任組長,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項目推進,調動行業主管部門的積極性,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自身優勢。文一路地下通道BOT項目的成功招商就離不開市建委的積極主動。
四是強化項目儲備。在抓首批實施項目招商推進的同時,杭州市積極籌備推出第二批面向社會資本招商的項目,將前期成熟,具備招商條件的項目納入社會資本招商實施項目庫,滾動更新。經過前期梳理,已有24個項目擬列入第二批實施項目名單,總投資112.7億元,擬引入社會資本56億元,涵蓋市政基礎設施、旅游、教育、垃圾處理等領域。
五是樹立典型,強化重大項目招商。為樹立社會資本招商示范項目典型,杭州市重點謀劃“重大項目”招商,將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路—保俶北路)工程、社會停車場、地鐵5、6號線一期招商工作等重大項目列為重點服務推進對象,加大推進力度,并積極申報國家、省示范項目,其中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路—保俶北路)工程已被列為國家示范項目。
2014年,杭州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實現重大突破,首批實施項目中的文一路地下通道(保俶北路—紫金港路)工程和公園路向東延伸(大橋路-高爾夫路)工程已完成招商,共引入社會資本36.8億元,并均已開工建設。其中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路—保俶北路)工程,是杭州市首次通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公開招標方式選擇投資人的BOT項目,共有11家單位(其中8家組成4個聯合體,另外3家獨立投標,共計7個潛在投標人)參加了本項目投標,均為資金實力與專業力量雄厚的央企或國內大型公司,經過公開、公平競爭后,最終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大網新建設投資集團組成的聯合體中標,工程投資32.3億元。
作者單位: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