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童俊
從兩張“500強榜單”看浙商實力
毛童俊
不久前,“2014浙商全國500強”與“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兩張榜單相繼揭曉。前者由《浙商》雜志發布,2014年是第6年;后者由全國工商聯發布,2014年是第17年。這兩張榜單都比較權威,社會影響也很大。經對比發現,兩張榜單中的浙商企業并不完全一致。綜合兩張榜單,實際共有169家浙商創辦的民營企業能夠入圍“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是91億元,浙江有138家民營企業榜上有名,入圍數量比江蘇多42家;營業收入總額為28743億元,比江蘇略高1%;戶均規模為208億元,比江蘇少30%。其中,有5家省外浙商創辦的民營企業入圍“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分別是北京建龍重工、河北新華聯合、上海復星科技、上海華冶鋼鐵、上海均瑤集團。加上這5家企業,“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實有143家企業。
——“2014浙商全國500強”榜單中還有26家民營企業達到“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分別是千億級企業萬向集團,可排在全國榜單第12位;500億級企業綠城房地產,可排在全國榜單第28位;200-500億的企業阿里巴巴、可排在第45位,橫店集團、可排在第51位,杉杉可排在第125位;91億-200億的企業維科控股、圓通速遞、上上集團、大北農、華成控股等21家。由于這26家企業沒有申報而沒有出現在全國榜單上。算上這26家,浙江有169家民營企業能夠入圍全國榜單,比江蘇(96家)、山東(54家)、廣東(24家)三省總和少5家;2013年營業收入總額是37117億元,比江蘇高31%。由此表明,浙江民營企業綜合實力仍然領先全國,民營經濟仍然保持強勁活力。
從兩張榜單的行業分布來看,浙商企業轉型發展的成效初顯:一是“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制造業企業仍是浙江民營經濟的主力軍,占比超55%。其中,電器機械和器材,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鐵路、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裝備制造業企業有23家,占入圍企業的16.7%;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占比較2008年減少3.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快速提高,從2008年的13家,占比7.4%上升到2014年的18家,占比13%。
二是“2014浙商全國500強”榜單中,同樣呈現制造業占龍頭的局面。其中,機械與電器設備制造業入圍數量是79家,占據榜單總財富的14%。隨著浙江經濟創新轉型的發展,能率先抓住市場先機、快速適應轉型的企業得到了壯大發展,特別是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迅猛,其中信息技術與文化傳媒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35%,位于各大行業之首。
《浙商》雜志社連續6年發布的“浙商全國500強”榜單,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基礎,但也不是很完整,比如浙商500強榜單中只有111家浙商民營企業達到全國的入圍門檻,而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則有138家浙商民營企業。建議由省工商聯、省經合辦、省統計局等有關部門牽頭,省外浙江商會、《浙商》雜志社等共同參與,聯合發布“浙商全國500強”,全面反映省內外浙商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
建議加快培育500億、1000億級的龍頭大企業。目前,浙江世界500強企業有2家,分別是物產集團、吉利集團,千億級企業4家,500-1000億企業14家。阿里巴巴、橫店集團、奧克斯、遠大物產、盾安這兩年也有望突破500億元。這批企業是浙江經濟的骨干力量,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開展一對一的服務,全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建議深入實施“浙商回歸”工程,充分激發天下浙商發展浙江經濟的動力。省外浙商的實力超群,從“2014浙商全國500強”分布看,省外企業有66家,占比13.2%。其中,北京建龍重工超700億元、河北新華聯合超600億元、上海復星科技超500億元。這66家省外浙商企業應該是浙商回歸的重要骨干,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開展一對一的招商引資,主動謀劃重大產業項目,吸引優秀的省外浙商回鄉投資創業發展。
建議繼續強化“四換三名”,利用轉型升級實現大浪淘沙、優勝劣汰。一大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后、低端、低效產能正在逐步淘汰。而能抵抗壓力和風險,充分激活企業內生動力,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成為了轉型升級的受益者。這一勝一汰猶如給浙江經濟來了次大換血,清除了體內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使機體煥發了新的活力。各地各部門要不遺余力繼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愛衛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