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啟示錄
公司創新的5大陷阱
多數知識型或科技型企業都將創新視為企業的靈魂,但經過我們對眾多企業的調研觀察發現,創新不足是問題,盲目創新也是問題。事實上,創新對企業發展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創新需要管理。盲目的創新,過度的創新,可能是企業的自殺。經過大量的企業案例調研,我們發現企業的盲目創新有五種基本情況,即過快創新、過早創新、過度創新、過虛創新和封閉創新。
一、過快創新。過快創新是單純追求技術推出速度而脫離市場節奏的一類創新。不給創新成果一段相對穩定的應用過程,總在快速不斷地推陳出新,更新換代,雖然滿足了技術人員的創造欲望,但造成創新的不經濟。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不以技術為導向,創新是為客戶服務的,不是給客戶找麻煩的。總在快速創新,不斷地翻版升級,迫使客戶不斷夠買新的產品和技術,但客戶需要的卻是把已有的設備搞好,這就是創新導向上的偏離。青島海爾是非常重視創新的公司,但海爾秉承的技術創新原則是:客戶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以求避免脫離市場需求的過快創新。
二、過早創新。過早創新產生的理由之一,往往是因為強調所謂的長遠目標或長期戰略,而忽視了企業近期的生存需要,于是,當欣賞新技術所描繪美好遠景的人數過少的時候,創新可能會演變成“找死”的盲動主義。企業創新必須注意短期市場和長期市場的協調,“明天是美好的,但別在黎明前死去”,活著才是硬道理。企業創新必須是客戶需求導向。北京的中關村電子街流行一句話很到位,“賣出去才是硬道理”。什么賣得動就進什么貨,而不是什么貨先進進什么貨;同樣,在研發方面,應該是什么賣得動,就開發什么,而不是什么先進開發什么。有時候,過渡性產品反而是最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比如VCD的成功,只要能滿足客戶需求,與最先進技術水平(比如DVD)有一點差距的產品也是合理的。當企業可能陷入不得不批評競爭對手產品技術落后,不久一定會淘汰,而客戶卻不大以為然的時候,就該反思企業是否偏離客戶需求導向了。
三、過度創新。過度創新,是指企業在組織或管理變革方面過于激烈的、急風暴雨式的創新。由于創新或變革對原有組織或管理系統造成過大沖擊,使組織失去了起碼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很多公司創新或變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國企用人制度改革措施不當引起員工上街、上訪,致使改革夭折,因為失去了政治上的穩定就失去了一切。企業規模越大,其管理結構、流程以及人際關系就越復雜,適宜搞改良,不適宜鬧革命;適宜循序漸進,不適宜大的震動。華為總裁任正非形象地將這種創新叫“溫火慢慢烤”,聯想柳傳志則比喻為“繞大彎”。
四、過虛創新。過虛創新主要有兩類表現形式。一類是形不成專利和標準,不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以至壟斷地位的創新;二是只喊口號,沒有相應鼓勵有效創新的考評和分配機制的創新。過虛創新所造成的問題是,有創新無專利,有創新無機制。比如有的公司發明了某種技術或工藝,忽視申請專利或不進行其他保護措施,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或被人參觀企業時獲取等,競爭對手拿去申請了專利,反過來制約原始創新者自己。又比如申請的專利只是圖虛名,不懂知識戰略運作,不能為企業創造實際效益,不能通過交叉授權獲取他人的新技術專利。再比如創新成果形不成市場上的“事實上的標準”,等等。能夠做實的創新是那種為企業爭得某種權利和地位,能夠形成企業知識資產的價值化創新。
五、封閉創新。創新不是一味強調從無到有,模仿超越式創新也是可以的!有效的創新要學會繼承與發揚、自立和合作的平衡。華為公司為此提出了創新是“70%的繼承+30%的創造”的理念。100%自己做,那就是小農意識!任正非甚至否定自主創新的提法:“自主創新就陷死在里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我們為什么要排外?我們能什么都做得比別人好嗎?為什么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我們反對自主。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強調只做我們有優勢的部分,別的部分我們應該更多的加強開放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構建真正的戰略力量。”
總之,創新是實現企業持續成長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盲目的創新極有可能導致企業掉進過快、過早、過度、過虛和封閉創新這五個陷阱。為此,企業的創新管理包含五個方面,那就是,對創新速度、創新時機、創新力度、創新類型以及創新機制管理。所以,對于志在做大、做強、做久的企業來講,創新重要,如何管理創新,避免創新陷阱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