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研究空白 《中國新聞傳播技術史》開題
本刊訊 4月1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中國新聞傳播技術史》”開題報告會暨中國新聞傳播技術史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這一課題項目的研究涉及中國社會生活史、文化交流史、科技應用推廣史,具有諸多學科相互影響、交叉發展的學術特性,因此是一項填補空白的研究課題。與會專家共同為使整個項目的研究架構更加科學合理、特色凸顯,深化專題研究內容開展了研討。
研討會首先圍繞“中國新聞傳播技術史研究”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框架結構、時間縱軸與發展橫軸的合理布局等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各子課題組負責人分別對本卷研究、某一專題進行了闡述。評議專家則對某一子課題進行深入的具體的研究指導,幫助子課題負責人完善研究框架。
據項目首席專家南京大學韓叢耀教授介紹,由于中國新聞傳播技術史的研究涉及學科眾多,與中國新聞思想史、中國印刷出版史、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中國社會生活的歷史密切相關,幾乎是一部中國文明發展歷史的研究,而突顯其中技術的發展是本項目的一大特點和難點,且時間跨度從漢代至今達2400多年。因此,該項目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重大意義。該項目設有12個子課題,分別是:古代卷、文字印刷卷(分上、下卷)、圖像卷、攝影卷、電影卷、廣播卷、電視卷、網絡卷、通訊技術卷、大事記(分上、下卷)。
參與研討會的學者中既有中國新聞史學、廣播電視新聞史、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新聞學理論、政治學理論方面的專家學者,又有廣播、電視、通信等領域的教授級高工。韓叢耀長期專注于視覺傳播、圖像史、傳播技術學等研究領域,多次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并獲有多項學術成果。
(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