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 李巖益
新常態下的浙江外資工作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 李巖益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態勢,全省發改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工作富有成效。2014年,全省合同利用外資244.1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7.97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0.1%和11.6%,實際利用外資進度完成年度目標103.3%。境外投資繼續保持全國前列,2014年中方投資額58.15億美元,實際投資34.83億美元,同比增長45.2%。
2015年世界經濟與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總體上仍有利于對外經貿往來。世界經濟進入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新常態,將延續溫和復蘇態勢。主要經濟體走勢繼續分化,美國經濟進入穩步增長軌道,歐元區仍將維持低速增長,日本經濟可能再度陷入衰退,新興經濟體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國際環境的基本穩定有利于出口維持中速增長局面,但由于我國商品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受到制約,依靠出口需求化解國內過剩產能難度加大。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將加大全球資金無序流動風險,加劇我國短期跨境資本和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但仍將保持合理增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我國對外開放發展階段性特征,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海自貿區建立并取得長足發展,境外投資審批制度實現重大改革,受國務院《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等對外貿易扶持政策影響,對外貿易政策環境繼續優化,紅利持續釋放,有利于激發外貿發展的動力,調動民營經濟積極性。
國家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角色定位逐漸轉變,為“走出去”帶來新機遇。以開放促改革,培育競爭新優勢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部署,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的要求。去年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舉措,如放寬海外投資限制、簡化審批程序等,目前中央在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等都旨在建立更加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加快“走出去”也是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戰略選擇。需求疲軟和競爭加劇、國內勞動力成本的逐漸高企、環保相關法規的漸趨嚴苛,迫使企業開始改變經營戰略,開始不滿足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2014年我國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但由于國內外環境變得更為復雜,當前“走出去”仍面臨社會安全風險、法律制度風險、項目投資風險、跨國機構整合風險等,需要政府和企業自身共同努力,研究如何發揮好比較優勢,通過政策支持和風險防范服務保障,“走出去”獲得更大的資源、技術等。
利用外資進入調整期,對“引進來”提出新的要求。近年來中國利用外資的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全球跨國投資受世界和中國經濟雙重影響,美國經濟強勢復蘇,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使得國際資本加速回流本土尋找投資機會,其他新興經濟體加大引資力度同樣對我國形成了較大挑戰,加速國際資本從中國流出。從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情況分析,傳統引資優勢受到較大的削弱,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理性回落,經濟增速已經下降到7.5%以下,其中包括外資在華分享的蛋糕以及投資回報增速都在下滑,這對外資外企的吸引力減弱。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和轉型,內外資政策的并軌也使得長期以來外資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已經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成本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影響也是外資投資的重要因素。
雖然利用外資規模增速放緩,但我國仍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地,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從傳統的加工裝配環節向產業鏈高端和服務業延伸。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利用外資有可能會進入一個“調整分化、低速平穩”的發展階段,一些市場尋求型的外資會繼續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而加大投資,服務業外資隨著國內開放擴大,會加緊搶占商機,而出口導向型的外資、制造業的外資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國家目前在重點推進的工作就是外資進入的便利化改革,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將限制外商投資產業條目由原來的79條減少到38條。綜合這些因素分析,2015年利用外資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水平會進一步提高,結構會進一步優化。
謀長遠:編制“十三五”重點規劃?!独猛赓Y和境外投資“十三五”規劃》編制是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系到浙江下一步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戰略選擇。重點包括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建立促進“走出去”戰略新機制,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強支持保障機制建設等。啟動編制《浙江省各類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總結開發區“十二五”時期發展現狀分析,提出全省開發區“十三五”發展總體思路、發展定位,制定經濟增長、空間布局、平臺建設、循環發展等方面的主要發展目標,及時銜接國家新一輪開發區清理整改工作,開展開發區設立、擴區、調區的相關準備工作。規劃制定要細化分工方案,進行實地調研,確保規劃制定科學有效。
抓重點:推進重大外資項目建設。組織實施《2015年浙江省重大外資、境外投資項目推進計劃》,2015年,計劃安排項目64個,項目總投資219.98億美元。其中實施類項目48個,總投資132.41億美元,2015年計劃投資19.06億美元,前期類項目16個,總投資87.57億美元。外國貸款項目8個,其中實施類6個,總投資18.03億美元,利用外貸額度12.41億美元,2015年計劃投資3.33億美元;前期類項目2個,總投資5.38億美元,利用外貸額度2.69億美元。重大境外投資項目26個,項目總投資132.12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130.8億美元,2015年中方投資計劃完成26.23億美元。繼續開展重大外資項目推進情況監測分析,加強對外資重大項目服務。
強改革:創新外資項目管理。根據國家發改委《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2014年第12號令)和《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2014年第9號令)要求,進一步縮減核準范圍,下放核準權限,完善監督管理。爭取盡早印發實施《浙江省外商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浙江省境外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按照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對外資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的要求,進一步簡化程序,做好服務,同時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外商投資管理模式的新思路、新舉措,會同當地行業主管部門,做好外商投資項目的監管工作,建立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準入標準等信息互通制度,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境外投資工作要徹底跳出項目核準的傳統管理思路,把工作重點放在加強指導協調,完善境外投資項目監管、加強信息共享。
建平臺:深入推進各類開發區整合優化提升。各類開發區是承接有效投資的主平臺和對外開放的先行區,要改變各類開發區“低小散”、同一區域存在多個主體、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整合開發區空間布局,優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提升開發區發展水平。各市是各類開發區整合優化提升改革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按照省政府《關于各類開發區整合優化提升意見的通知》,以“一個主體、一套班子、多塊牌子”的原則,盡快研究各類開發區整合優化提升的改革方案,加大設區市市本級各類開發區整合力度,同一行政區域內、區塊相鄰的開發區,原則上以國家級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為主體進行整合優化提升,適合大規模高強度開發的工業大縣(市),要以國家級和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產業園區為主體,整合各類工業(產業)園區,省級以下各類“低、小、散”園區要堅決整合退出。整合優化提升方案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要細化配套政策,明確具體措施,建立工作機制,確保開發區整合優化提升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實效。
優服務:強化引資引智能力。從浙江經濟發展實際來看,應該從量和規模上的引資轉變為從質上選資,引進高科技項目外資,引進對提升浙江創造創新有幫助的外資。要改善外資投資環境,特別是政策、法治、人才和服務等方面,積極開展外事活動,善于在重大會議、對外交流等過程中推介浙江投資的良好環境和優惠政策。要變追求數量指標為追求綜合指標,利用外資做大制造業、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服務業,吸引世界500強和優質跨國公司設立綜合性的生產與服務配套基地。要進一步拓寬外資引進渠道,特別是重視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相結合,以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引進、高科技創業創新成果轉化為抓手,積極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團隊,實現人才工作和經濟發展雙向共贏。
走出去: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積極配合國家新時期開放戰略,中央明確提出的三大戰略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與浙江省直接相關,要搶抓機遇,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和其他部門的銜接,組織推動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支持大型企業承攬國際重點項目,推進中小企業進行相關配套產品供應,推動浙江企業和資本加快“走出去”。進一步強化境外投資的戰略謀劃和重大項目統籌,開展浙江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案例研究,適時開展十大成功“走出去”企業的評選活動,通過案例研究、成功經驗推廣,支持浙江企業“走出去”獲取資源技術,拓展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投資,尤其重視獲取智能制造、現代金融等高端制造業與服務業合作機會,實現以資本換技術策略。要搭建“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政府服務,積極探索和推進涉外金融改革,優化“走出去”稅收服務體系,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增強抵御外部沖擊和風險的能力,健全風險預警,外資安全審查、境外權益保障等機制,維護好國家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