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大布局與新作為
本刊編輯部
2015年,“一帶一路”建設從頂層設計走向逐步落實。浙江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省份,在國家不久前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舞臺上,浙江應以什么姿態、用什么方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現實考題。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進入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從頂層設計走向逐步落實。2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亮相;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系統勾勒了“一帶一路”路線圖。
《愿景與行動》在“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一章中明確了各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定位,其中,沿海地區將在“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充當排頭兵和主力軍的角色。所謂“排頭兵”,是指沿海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要走在國內各省區市的前列;所謂“主力軍”,是指沿海地區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要承擔更多的項目、發揮更大的作用,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隨著《愿景與行動》的正式出臺,目前多個省份均在組織編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工作要點和項目清單,其中有些省市已經出臺項目清單。
《愿景與行動》對浙江進行了科學定位。在中央構畫的“一帶一路”建設路線圖中有兩處提及浙江,一是《愿景與行動》提出“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二是《愿景與行動》提出“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可以看出,浙江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平臺將是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群島新區、寧波-舟山港。同時《愿景與行動》提出要“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又使開放和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成為沿海地區的核心任務,這意味著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將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緣優勢、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和歷史沉淀。年初,李強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認真落實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提升浙江發展在全國的戰略地位”,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戰略的實施;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積極推進全省沿海港口、義烏國際陸港的整合與建設,積極謀劃和推進港口經濟圈建設。加強江海聯運、海陸聯運體系和遠洋船隊建設,穩步推進‘義新歐’中歐班列運行常態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支持杭甬溫等節點城市與沿線國家相關城市開展友好結對交流,深化務實合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大‘國家戰略舉措’實施力度”,聯動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積極推動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互促共進;加快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民營綠色石化基地建設,積極創建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不久前,李強省長率浙江代表團訪問白俄羅斯、以色列以及西班牙,在西班牙馬德里與“一帶一路”沿線浙籍僑領座談中明確表示,“我們的定位是把浙江省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
浙江在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必須主動服務、有所作為。去年以來,浙江加快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步伐,努力培育載體平臺、完善互聯互通設施、打造經貿合作亮點,確立起浙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戰略地位。特別是舟山、寧波、杭州、義烏、溫州等市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中以更高的定位、更寬的眼界、更長遠的考量,積極謀劃一批對接“一帶一路”的重大項目和工程,爭取列入更高層次規劃,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下的舟山:建設江海聯運服務中心。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浙江調研期間,明確提出要發揮舟山區位、岸線及航運綜合優勢,建設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今年舟山市把謀劃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作為政府工作的“一號工程”,以此統領突破新區全方位的開發建設,這是新區發展規劃具體化、項目化實施的重大舉措和突破口。今年4月14日,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中國船級社、舟山市政府共同簽訂了推進江海聯運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建設面向世界的江海聯運綜合樞紐港、大宗商品儲備加工交易基地以及構建江海聯運現代服務體系,舟山江海聯運產業投資基金亦于同日成立。實際上,舟山江海聯運服務已經突破行政區域的概念,特別是加快寧波—舟山港實質性一體化,提升舟山與寧波、上海港口合作水平,將不斷拓展延伸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輻射范圍、領域和產業鏈,進而爭取納入國家級戰略平臺。
“一帶一路”下的寧波:謀劃推進港口經濟圈。港口優勢、開放優勢是寧波最大的兩大優勢。2014年以來,寧波對建設“港口經濟圈”進行了深入謀劃,明確提出以“港口經濟圈”為引領,構建跨區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經濟要素交流網絡,實現港口輻射半徑最大化、港口功能最大化、港口經濟最大化,使寧波成為我國集聚配置國際貿易、港航、物流資源的戰略高地,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目前寧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累計投資額分別占全國的2.5%和3.6%。寧波正以建設港口經濟圈為抓手,引領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寧波都市區規劃建設和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加快甬金鐵路、滬甬跨海鐵路等項目以及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寧波—華東地區集裝箱海鐵聯運“黃金通道”和“甬新歐”貿易物流線,使寧波港成為多式聯運的國際樞紐港;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開放合作,建立“海上絲綢之路”綜合指數平臺等。
“一帶一路”下的杭州: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外貿”的新型業態,代表全球貿易新的發展趨勢。2015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為全國唯一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讓杭州站在了“網上絲綢之路”的風口。6月29日,省政府召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大會,正式發布《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首批32條創新舉措落地試驗。《方案》要求,杭州經過3-5年的改革試驗,力爭把綜合試驗區建成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規范化發展,打造全球最優跨境電商生態圈。這與“一帶一路”建設形成線上線下互動格局,為新絲綢之路注入新的內涵和動力。
“一帶一路”下的義烏:打造“義新歐”國家級新平臺。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譽為是新絲綢之路的新起點。2014年11月,“義新歐”班列首發,直達中亞和歐洲各國,成為東部沿海地區通往歐洲的首條國際鐵路聯運物流大通道;今年5月“義新歐”班列實現雙向常態化運行,加上航空口岸獲批對外開放,一個便捷、快速、低成本的全球物流體系在義烏已初步成型。義烏已提出爭取將“義新歐”大平臺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項目。同時,義烏深入實施城市轉型,著力打造集出口、進口、轉口于一體的國際陸港城市。以實施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建成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爭取開展國家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探索“市場采購貿易+海外倉體系”,加快實施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模式;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做大做強“義烏購”;義烏已經規劃了面積30平方公里的絲綢之路新區,并高標準規劃建設陸港新區,致力于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
“一帶一路”下的溫州:推進城市國際化和做強境外合作區。遍布全球的溫州人,是溫州擴大開放的巨大優勢。溫州市明確提出要加快謀劃建設溫州聯系浙中、通往中西部地區的鐵路通道,推進浙閩省際交通建設,提升空港、海港國際化水平;支持溫州企業加快“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產業基地、商業網絡;推動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創建國家級經貿合作區。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戰略支點城市,溫州已建有四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是目前省內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2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地級市。其中,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工業園)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園區建設已投入資金2.07億美元,入駐企業26家(溫州16家),引進企業投資額2.2億美元;越南龍江工業園,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園區建設已投入資金近4000萬美元,入駐企業20家(溫州3家),引進企業投資額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