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 彥
哲學視野下的鄧小平治國思想
——評《鄧小平治國論》
□文|孟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關于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新觀點和新思想,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一輪改革是對鄧小平理論的堅持和發展,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鄧小平治國思想。鄧小平治國理念在今天仍然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廣泛的影響。由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所著《鄧小平治國論》(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一書,從哲學視角出發,系統梳理了鄧小平的治國思想,豐富了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內容,總結了鄧小平治國政策的經驗,從認識論、方法論等哲學層面歸納了鄧小平治國思想的精髓,是一部兼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之作。
《鄧小平治國論》一書從鄧小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思想、治國哲學、治國“硬道理”、治國“動理論”、文明治國戰略、民主治國構想、治黨論等八個專題出發,還原了鄧小平理論的邏輯體系,解讀了鄧小平治國政策,呈現了鄧小平治國理政的獨特思維,概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下,挖掘前人執政治國的客觀規律,用于指導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本書將對鄧小平治國理論的研究置于哲學視域的框架,從本質、認識、方略維度解析鄧小平治國理論,實現了鄧小平治國理念、治國思想和治國方略的有機統一。
該書具有濃厚的本體論論述特色。本體論是為了實現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整體把握的研究范疇。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首先要從對鄧小平治國理念的認識上入手。鄧小平治國理念,是指鄧小平在其所處的時代,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本質、邏輯的科學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我國國家治理的一系列基本觀念。這種治國理念實則是鄧小平理論的內核。書中對鄧小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治國思想等章節的闡釋,表明了作者力圖探究鄧小平治國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性質,是對鄧小平治國理論的總結,即以共相為著眼點從宏觀上對鄧小平治國理念作出界定。
該書從認識論的視角深化了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認識論在哲學意義上追求的是思維與客觀實在的關系,揭示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鄧小平治國思想作為其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綱領,是指在大政問題上的構想與方針,這是在對中國當時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形成的一種思維對存在、認識對實踐的辯證統一。作者從實際出發,詳解鄧小平在理性層面上關于民主治國、依法治國、文明治國等方面的構想,反映了其基于理性選擇的治國思維。就認識論方面而言,本書展現的是綜合內在經驗和外在環境而得出的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開創者的治國思路。思想具有比理念更為廣闊的內涵。作者通過對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民主自由發展等觀念的論證,拓展了鄧小平治國思想的外延。
該書蘊含著鄧小平治國方略在方法論層面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的諸多范式。哲學意義上的方法論是指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主要方法,聯系到治國方略上則是治理國家的方式和途徑。書中列舉的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的動力,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等觀點,都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參考和范式。可見,鄧小平治國方略是其治國理念的外在表現和治國思想的具體落實。在此,實現了鄧小平治國理念、治國思想、治國方法的緊密結合,也實現了哲學視域下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的有效統一。作者以哲學理論思維來深化對鄧小平治國理論的認識,使得鄧小平治國理論之于今天,具有更為深厚的哲學價值和理論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