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雪霞
論中小軍工企業的創新文化建設
■ 智雪霞
中小軍工企業是我國近代軍事工業不斷發展的產物,它不僅承載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而且也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它的發展依靠技術和體制上的進步與改革,同時也需要文化的創新。在當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不只是產品與服務質量的較量,也是企業文化積淀的對抗。因而企業創新文化建設尤為重要,而我國的中小軍工企業文化建設仍相對滯后,不僅沒有為企業發展提供軟實力,相反的甚至已經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軍工企業進行創新文化建設迫在眉睫。通過培育和渲染積極地企業文化來塑造和影響企業決策者,管理者和勞動者觀念價值觀與精神風尚。使人和企業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以適應發展的新要求和新條件,保證中小軍工企業的持續發展。
企業創新文化的定義:以一種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時期為了滿足創新思想數量最大化需要而培育的一種行為模式。 創新文化能引發幾十種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公司內創造、發展和建立價值觀,能夠喚起涉及公司效率與職能發展進步方面的觀點和變化,且使這些觀點與變化到接受和支持,使這些變化可能意味著會引起常規和傳統行為的一種沖突。創新文化需滿足以下四種價值觀和態度:公司管理者樂于冒險、公司所有員工的參與、激發創造性、共同的責任。
企業創新型文化是具有長期的、多樣化、創造性和強風險意識等特點的,并以未來發展導向的文化。創新文化是一種培育創新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喚起一種不可估計的能量、熱情、動性和責任感,來幫助組織達到一種非常高的目標。
企業創新文化是指建立一種有利于創新的文化環境,無論是技術創新、知識創新,還是度創新、組織創新,都需要有相應的機制體系和文化環境。所謂企業創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創新及創新管理活動中所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創新精神財富以及創新物質形態的綜合,包括創新價值觀、創新準則、創新制度和規范、創新物質文化環境等。
企業創新文化是組織內一種獎勵創新和鼓勵冒險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激勵和獎賞杰出工作者,對于快速變化的環境,突然出現的危機和突發情況做出迅速反應。這種文化要求員工自發產生歸屬感,勇于承擔責任的責任感。員工能夠自由迅速地就某些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做出決定,并對所做的決定負責。企業的長遠利益與個人價值實現相結合。企業充分尊重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意愿,企業長遠發展的前提下,可能為每個員工提供發展自己的空間。同時,優秀人才應考慮自己的工作如何增加企業的長期價值,立足于本職,希冀未來。培養、培育和提高員工職業技能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投資。
創新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尤其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沒有創新的企業,就是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就像股市中沒有成長性的股票,只跌不漲,長此以往,就會被ST下去。從歷史上看,凡是技術創新活躍、經濟繁榮的時代,都是由重大的創新文化引領的。如果沒有戰國時期諸子的百家爭鳴,就沒有古代封建社會的燦爛文明,也就沒有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不朽思想;如果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沒有第一次科技革命;如果沒有實踐標準的大討論,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可見,創新文化在企業中至關重要。因此,中小軍工企業應該重視其創新文化建設,改變其自身的劣勢,建設中小企業創新文化,逐步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創新文化體系,是我國中小軍工企業走向成熟的關鍵和標志,對其將來的發展與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激勵職工樹立創新觀念來調動、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人是萬物之源,產品是靠人的聰明才智設計生產出來的。我們干什么事情都應尊重人才,堅持以人為本。每一個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但如何將這些人團結起來,這就需要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使職工從一個高度上看待問題,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己的利益上。
創新文化的實質是思想的大解放。創新的主體是人,以人為本是我們長期以來提倡的原則。人的觀念、精神狀態等決定了主體對創新的態度,也就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創新。思想決定行動,如果一個人的思想長期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凡事都要看看前人說過做過沒有,不敢打破常規,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他就永遠不可能創新?,F在全社會都在營造一種適宜創新的文化氛圍,用一種廣博的思維和視角、海納百川的胸懷寬容失敗,支持創新。創新文化是陽光,是空氣,是雨露,是土壤,為創新的“種子”提供適宜的成長條件。觀念創新是創新文化的內在要求,在創新文化的構建中,觀念創新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沒有觀念創新,就不會有其他創新。觀念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就是要隨著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更新觀念。思想解放沒有止境,觀念創新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這就需要我們把解放思想放在一個首要的位置,積極推進職工的觀念創新。
觀念創新還要樹立“有作為才有地位”的意識,我們全體職工都要有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膽略和魄力,敢于冒險,不怕失敗。只要我們大膽解放思想,推行觀念創新,就一定能帶動和引導產業創新和體制創新。
我們還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將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今年五月份我所開展的“創新在我”的大討論就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它調動了全體職工參與創新、推進創新的激情,營造了人人關注創新、人人參與創新的良好氛圍。
2.努力培養團結協力的創新團隊意識,增強企業凝聚力和戰斗力。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以團隊意識強化企業凝聚力,我國的軍工事業才能興旺。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因此,一個企業內如果充滿著團隊意識的氛圍,那就意味著這個企業必定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團隊意識是一個企業同心協力不斷向上的原動力,它會讓每位隊員產生一種歸屬感,覺得為團隊做貢獻,就是在為自己爭榮譽。任何一個員工都渴望得到企業的關懷和溫暖,同事間真摯友好的幫助、領導們和藹可親的問候,都會讓他們產生“家”的感覺。當真正融入到企業這個大家庭中之后,員工的思想認識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就能處處以團隊的利益為重,嚴格要求自己,工作態度也會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愿意以實際行動為團隊增磚添瓦。可以說,一個企業的團隊意識越強,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越長久。士氣高揚、活力充沛的團隊可以將整個企業牢牢地捆在一起,更好地發揮整體的作戰能力。
3.加快創新文化建設,必須建立企業創新激勵機制。
首先管理之道在于借力。即高層領導借助中層領導的腦力,中層領導借助基層領導的腦力,基層領導則借助職工的腦力和體力,職工則借助本身智力、體力及可用的機械力。激勵的核心內容就是在整體目標一致基礎上的激勵。處于不同層次的人的個體目標及其激勵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管理者在注重職工整體激勵的同時,更要重視不同層次職工不同時期的激勵。由激勵理論可知,組織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各個群體以及個體的共同努力來實現的。激勵是個體需求滿足的過程,在滿足職工需求的情況下,才能調動積極性,進而才能實現組織的目標,所以在企業向目標奮斗的過程中,要注重目標激勵與過程激勵的結合。
其次企業應盡其所能滿足職工的合理要求。即在政策規定范圍內,保證投資者利益的情況下,兼顧職工利益。物質激勵是不是總有效力呢?根據耗散結構理論分析,如果總是采用物質激勵,職工在工作中只會一切向“錢”看,對于企業的前途和發展漠不關心,更不會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另外,美國學者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認為,人在其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后,就會渴望另一高層次的需要,如社會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等,這也正是精神文明的范疇。如果要提高職工生活水平、改善職工文體活動場所、制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奮斗目標等等,就要充分聽取職工的意見,充分發揮職工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權利,營造出一種愛企敬業的良好氛圍,使職工產生一種與企業榮辱與共的感覺。
再次在政策上也要鼓勵創新,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難點攻關是創新,正常的改進和提高也是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可以依靠自己的實力逐步積累,也可以和別人合作一起創造,敢于摸著石頭過河。創新就是不怕輸,創新就要不怕輸,輸了也不氣餒,可以重頭再來。因此特別需要對失敗的寬容和鼓勵。創新需要優秀的創新型的人才,需要那種敢于拼搏、敢于投入和奉獻的人才。比如說,搞新產品研發的,有的難度很大,并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見效,沒出成果前怎么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要適當地給予鼓勵和獎勵,以激勵研發人員的斗志。
中小軍工企業創新文化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應當始終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相結合。企業創新文化的建立需要理論的支撐,更需要企業制度的保證以及領導、職工的同心協力。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在營造一種激勵員工不斷創新的適宜氛圍,在這個創氛圍中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創新的發展中形成中小軍工企業所特有的創新文化,而建立優秀的中小軍工企業文化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
總之,通過對企業創新文化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是:我國中小軍工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整體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但創新文化建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明顯。
企業創新文化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應當始終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相結合。中小軍工企業創新文化的建立需要理論的支撐,更需要企業制度的保證以及領導、員工的同心協力。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在營造一種激勵員工不斷創新的適宜氛圍,在這個創新氛圍中推動中小軍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創新的發展中形成企業所特有的創新文化。
(作者單位:中國兵器20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