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華(祁陽縣中醫院,湖南永州426100)
心腎綜合征(CRS)為腎臟或心臟2個器官中的其中一個對另外一個器官功能的損害不能有效代償,最終導致腎臟和心臟功能的共同損害[1-2],臨床主要表現為腎衰竭、心力衰竭、利尿劑抵抗等。大量資料表明,合并腎功能損害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顯增高。CRS的發病與多方的因素相關,包括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脂質代謝紊亂等。當患者同時患者有以上疾病時,就極易同時發生心力衰竭和腎功能損害[3-4],目前對CRS尚無好的治療方案。玉丹參桂膠囊具有改善心臟收縮及舒張功能,對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大鼠心室重構具有干預作用,顯著提高線粒體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降低心肌線粒體內鈣含量,抑制膜質過氧化反應,抑制心功能不全心肌細胞凋亡,改善心肌組織能量代謝。本院采用玉丹參桂膠囊聯合西藥治療CRS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住院接受治療的心腎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共72例。其中男 39例,女33例;年齡 19~64歲,平均(42.64±14.82)歲;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心腎綜合征診斷標準參照腎功能不全及《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2007年版)[5]。將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20~64歲,平均(43.22±15.45)歲;對照組中男 19 例,女 17 例,年齡為19~63 歲,平均(42.01±13.6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2.1.1 對照組 予以螺內酯、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及氯沙坦鉀片聯合治療,具體用藥方法為:(1)螺內酯片(湖南恒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2010321)20 mg口服,每天2次;(2)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0130111368)6.25 mg口服,每天 2 次;(3)氯沙坦鉀片(默沙東公司,批號:120526)50 mg口服,每天1次;(4)連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療效。
1.2.1.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加用玉丹參桂膠囊(上海玉丹藥業有限公司)3粒口服,每天3次,連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療效。
1.2.2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左心室內徑(LV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胸比率、B 型腦鈉肽(BNP)、C 反應蛋白(CRP)及腎功能指標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
1.2.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心功能達到Ⅰ級或改善超過Ⅱ級、肺部啰音消失或顯著減少;血肌酐降低大于或等于20%或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大于或等于20%。有效;心功能改善等于或超過Ⅰ級,肺部啰音減少;血肌酐降低小于或等于20%、大于或等于10%或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小于20%、大于或等于10%。穩定:心功能未改善;血肌酐無增加或降低小于10%,內生肌酐清除率無降低或增加小于10%。無效:治療后心衰癥狀和體征不變或加重或死亡;血肌酐增加或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6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LVD、心胸比率、BNP、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36 36 31.13±8.48a 24.11±8.76 0.58±0.08a 0.64±0.09 1.96±0.56a 2.23±0.55 0.42±0.41a 0.69±0.53 n 70.36±12.56a 74.54±12.53 LVEF(%) 心胸比率 BNP(ng/L)CRP(g/L)LVD(mm)
2.3 兩組患者腎功能情況比較 觀察組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腎功能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腎功能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36 36 0.94±0.33a 1.00±0.21 373.58±156.45a 419.54±170.65 112.48±25.64a 140.54±136.46 n 尿素氮(mmol/L) 尿酸(μmol/L)肌酐(μmol/L)
CRS為臨床常見綜合征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心力衰竭發展至終末期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心功能及腎功能的不同程度損害,其常見病因為利尿劑抵抗、水負荷過多、腎小球濾過率降低、低血壓、血流重新分配、血管過度擴張、貧血及本身存在腎臟病等[6]。目前認為,CRS的發生與NO、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系統)與活性氧簇(ROS)之間的平衡、交感神經系統(SNS)和炎癥均可能有一定關系,任何一個方面出現障礙時,均可引起其他幾方面功能的紊亂,并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心、腎結構的損傷和功能的紊亂[7-9]。積極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是CRS治療的根本措施,BNP、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液凈化、鐵劑及促紅素的使用對疾病的治療可能有一定的益處。
從中醫理論角度認識屬中醫“水氣病”、“心悸”“喘促”、“痰飲”范疇。其根本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是心陽(氣)不足、心腎不交,標實是血瘀、濕毒。生理狀態下,心火下降于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腎功能才能協調。但是,本虛標實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特點,血瘀脈阻是標實,心陽不振、心氣不足是本虛;慢性腎功能衰竭也由本虛標實所致,但病變在腎臟,虛實夾雜,常可累及心臟功能,通補兼施是治療本虛標實的主要方法[10-11]。
玉丹參桂膠囊首創中藥“溫陽、利尿、活血”新概念。主要成分為紅參、桂枝、川芎,聯合常規西藥治療CRS患者,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提高心功能分級、改善運動耐量[12]。桂枝可提升陽氣、大補元氣,使心陽得復、心氣得足;桂枝可活血化瘀、溫通心陽,川芎可活血行氣,3藥聯合使用既可以溫經止痛、活血化瘀,又可以益氣通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紅參的主要成分人參皂苷能改善心肌代謝,增強心肌儲備能力,改善機體耐低氧能力,增強心肌收縮力,促進前列環素的合成和釋放,降低肺動脈壓,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血供。桂枝的主要成分為桂皮醛,還有甲酸芐酯、乙酸肉桂酯、香豆精等可以擴張血管、抗自由基損傷。川芎的主要成分川芎嗪具有治療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的作用,其機制為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微血管,增加和改善腎血流量,促進腎小球毛細血管及基底膜的血液循環,降低基底膜的通透性,減少蛋白尿,同時具有抗氧化,糾正自由基代謝紊亂,保護內皮細胞,抑制組織蛋白質糖基化反應,減輕或延緩腎衰竭的進程[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提示玉丹參桂膠囊可明顯提高CRS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提高疾病治療的臨床療效;另外,玉丹參桂膠囊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腎功能,有利于改善臟器功能。
綜上所述,玉丹參桂膠囊聯合西藥治療可提高CRS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明顯改善心腎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對控制心力衰竭癥狀及改善遠期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效果,將來應進一步開展大規模的循證醫學證據,將該藥通過合理嚴謹的中醫藥循證醫學模式評價,推廣于臨床。
[1]張敏,王仁平,王雷,等.溫陽利水益氣活血法治療心腎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3,28(3):407-408.
[2]陳曦,倪兆慧.心腎綜合征及其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0,11(3):263-265.
[3]韓義,興冬梅.從中西醫結合角度探討心腎綜合征的發病機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9):171-172.
[4]王慶文.心腎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及其治療[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20(1):45-46.
[5]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小組.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5-16.
[6]黃震華.心腎綜合征:發生機制與防治[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0,29(6):421-425.
[7]謝文,李姝艷,張妍婷.慢性難治性心力衰竭中醫治療概要[J].河南中醫,2012,32(7):938-942.
[8]于江,劉宇.加味真武湯聯合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心腎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9):800-801.
[9]陳宇,陳波.連續性超濾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心腎綜合征11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0):239.
[10]歐陽秋芳,黃子揚,趙紅佳,等.真武湯對心腎綜合征患者腎微循環及腎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7-29.
[11]邢海濤,曹式麗.從“血不利則為水”探討心腎綜合征水腫的發病機制[J].吉林中醫藥,2013,33(1):1-3.
[12]張杰,張翥.玉丹參桂膠囊治療心腎綜合征臨床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14):27-28.
[13]趙菊宏,劉書苑.桂枝的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1(4):1575.
[14]王永忠,童樹洪.川芎的傳統用法與現代藥理研究[J].中國藥業,2012,21(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