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潔,宋 英,武靜茹,鄭小鋒
(徐州醫學院麻醉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麻醉設備學課程開展形成性評價的方案設計
徐 潔,宋 英,武靜茹,鄭小鋒
(徐州醫學院麻醉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形成性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學知識、技能及學習行為、態度、能力的動態評價和及時反饋。通過對麻醉設備學課程形成性考核環節的設計,探討該課程形成性考核體系構建,建立學生學習成績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麻醉設備學;形成性評價;教學方法
麻醉設備學是麻醉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屬于麻醉學與理工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該課程研究對象是與臨床麻醉和急救醫學相關的治療設備及監測儀器[1]。我院在全國醫學院校中最早開設了麻醉設備學課程(2000年以前稱為麻醉物理學課程)[2]。該課程一直采用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在學期末通過筆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該評價方式存在一定弊端[3]:(1)注重對各知識點的識記,命題拘泥于書本,不少題目屬于單純記憶型,因此,很多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突擊,死記硬背,缺乏深入理解;(2)考完試后學生就將所學內容拋之腦后,等一年多后進入臨床實習時,這些知識也基本忘記了;(3)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素質,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現象;(4)只依靠期末筆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回顧式評價,容易得出錯誤的評價[4],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平時學習中學生看不到自身發展和進步。因此,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該課程知識,傳統評價方式亟待改革。
形成性評價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首次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他提出,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了解教學效果和需要采取的改進措施[5];及時反饋評價結果,教師和學生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整改意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的特點在于評價伴隨學習過程進行,它關注學習過程,試圖通過評價學習過程來促使學生重視、優化學習過程,從而獲得較好的學習結果。形成性評價除了評價學生知識、技能外,還關注其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合作精神等[6]。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反饋使教師進行反思性學習,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7]。
基于形成性評價的特點,我們準備將該方法引入麻醉設備學教學中,并設計了相應方案。
將本課程考核分為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側重考查學生學習態度,教學參與情況以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分析、應用、實踐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50%;終結性考核側重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于課程結束后進行,占總成績的50%。兩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既關注學生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達到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統一[8]。
3.2.1 課堂討論 每兩周設計一個與課程相關的開放性思考題,提前通過網絡平臺(如QQ群、微信群等)發布,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后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根據發言情況進行打分。
3.2.2 網絡平臺討論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課堂發言;對此,學生可以在QQ群、微信群中繼續進行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根據發言情況進行打分。
3.2.3 階段性測驗 在每一章教學結束后安排時間進行當堂測試,題型為選擇題,題量10~15題;教師利用PPT展示題目,學生在紙上作答,并在最后寫下這段時間的學習感受及對教師教學的意見與建議。教師進行批改,并認真讀取學生意見,參照意見改進下一步教學。
3.2.4 期末考試及試卷講評 在學期末進行考試,批改完試卷后統計每道題的得分率,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并作試卷講評。因為醫學課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做好試卷講評工作有利于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教師也可以從每道題的得分情況找到教學薄弱環節,并在下一輪教學時進行相應的改進。
3.2.5 技能操作考核 學生以4~5人為一小組,在“麻醉機的用前檢查”及“通氣機的用前檢查”兩題中任選一項進行操作,教師根據操作情況進行打分。
3.2.6 考勤 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定期考查出勤狀況,每學期 5次,根據學生出勤情況進行打分,采取扣分制,如遲到、早退一次扣10分,曠課一次扣20分。
學生課程總成績及單項成績均按百分制記錄,具體見表1。

表1 麻醉設備學課程總成績構成(%)
由于形成性評價模式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的考核模式,因此,在上課前應詳細跟學生說明采取該考核方式的意義及具體實施辦法,需要說明:本課程采取哪些形成性考核形式;各種考核形式所占比重;各類形成性考核的具體項目、內容、方法及評分標準。
教師在提出課堂及網絡平臺的討論題目時,要注意選擇開放性思考題,而不是書本上有現成答案的題目;提出的問題要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并在評定成績時對具有創造性的答案多加關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形成性評價與傳統終結性評價方式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更注重學習過程的階段性反饋。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考核,評價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契合度,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習進度。形成性評價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改革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
[1]趙嘉訓.麻醉設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范從源,鄭方.麻醉物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3]丁曉慧,吳敏范,江敏,等.形成性考核評定方法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2):33-35.
[4]張弛,曾勇智,趙戰芝,等.醫學機能實驗學形成性考核應用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8):771-773.
[5]沈玉順.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錢建源.形成性評價的原則及其方法舉隅[J].基礎英語教育,2005,7(2):66-70.
[7]聞德亮.醫學教育中的形成性評價方法[J].高校醫學教育研究,2011,12(1):36-38.
[8]張付芝,劉瑩.形成性考核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5-7.
G424.74
A
1671-1246(2015)15-0039-03
注:本文系徐州醫學院2014年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Xjy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