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輝,李春艷,彭英福,張 潔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在機能實驗學設計性實驗中開展PBL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李先輝,李春艷,彭英福,張 潔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設計性實驗是培養醫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獨立研究醫學問題能力的重要實驗課程。除了培養學生實驗技能,還要求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文獻檢索、課題設計、綜合分析及數據處理,在自主實驗過程中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PBL教學法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有很多共同點,因此,在設計性實驗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是非常適合的。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有助于充分發揮設計性實驗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
機能實驗學;設計性實驗;PBL教學法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教高[2008]9號)(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對規范我國醫學教育過程和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標準》中明確規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科學態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能夠結合臨床實際,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獨立研究醫學問題。機能實驗學中的設計性實驗是培養本科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獨立研究醫學問題能力的重要實驗課程;除了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外,還要求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文獻檢索、課題設計、綜合分析及數據處理,在自主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何緊緊圍繞《標準》要求,創新機能實驗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設計性實驗的作用,是一項急需研究的課題。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 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大學首創的,是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提倡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和啟發式教學模式。其精髓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學生面對問題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1~4]。PBL教學法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有很多共同點,因此,在設計性實驗教學中開展PBL教學無疑是非常適合的。現將我院機能實驗學中設計性實驗教學取得的成效,報告如下。
機能實驗學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儀器設備相關知識培訓,內容包括儀器的用途、使用方法等,讓學生初步了解實驗室硬件設施、能夠開展的實驗項目,使其設計的實驗項目具有可操作性。
在機能實驗學第一節理論課上,教師要指出設計性實驗的研究方向,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選題并組建團隊。指出研究方向即提出問題,研究方向要具有綜合性,能夠涵蓋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知識范圍,從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提煉,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研究方向的確定要結合教師自身的學術研究方向,以便能夠深入指導學生開展實驗。
學生針對研究方向展開討論,理清思路,設計實驗方案。(1)專題分析。學生根據選題組成研討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文獻檢索,精心準備和深入剖析課題相關問題,著手課題設計。在課題設計過程中,學生對其課題所涉及問題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斷發掘問題。這部分內容由教師、學生共同完成。(2)課題研討。在專題分析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以課題設計為主題開展研討,每名學生進行 5分鐘課題闡述。內容:課題研究的意義、實驗設計的依據、關鍵問題分析和解答、可行性討論以及經費預算。最終確定實驗方案。研討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獨立研究醫學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這部分內容主要由學生完成。
實驗方案的實施主要依托于機能實驗室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室,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主要體現在時間的開放、資源的開放以及教學方式的開放等方面。實驗室開放時間充分配合學生時間,實行學生自我管理,做到“只要學生有時間,實驗室大門就敞開”;實驗室提供設計性實驗所需試劑和器材,學生可以借用;教學方式的開放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教師可以是輔導者、討論者或督導者,只有換位思考,才能共同進步[2,5]。
在完成設計性實驗后,安排課題答辯。聘請3~5位教師作為答辯小組成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答辯,包括課題陳述、實驗結果展示和回答問題等環節。教師對學生的課題設計進行點評,反饋意見,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課題,將設計成果進一步完善。同時,通過答辯,還可以對每個人在課題設計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反饋給本人,幫助其進步。
我院在機能實驗學設計性實驗中開展PBL教學已有3年時間,通過問卷調查、組織座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PBL教學的評價。問卷發出315份,收回270份,回收率86%。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學生給予PBL教學法積極評價,認為在設計性實驗中開展PBL教學,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科研興趣,增強了對科學嚴謹性的認識和相互協作的團隊意識,同時認識到科學研究交流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自己獨立研究醫學問題的能力。其中,有95%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式的開展很有必要,具體見表1。

表1 學生對開展PBL教學的評價(%)
在設計性實驗中進行PBL教學,學生由以往被動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的操作者轉變為自己準備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匯報實驗結果的自主學習者、合作者和研究者,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該教學法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夠讓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方式,能夠系統推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獨立思考、敢于創新并與他人進行積極合作,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PBL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實驗教學的組織者、實驗器材的提供者、實驗設計的促進者、實驗實施的合作者和實驗結果匯報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是代替學生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或告訴學生實驗結果,而是適當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協助學生設計實驗、制定方案并實施,發現并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結果匯報等。因此,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時不再看其能否講好和示范好一堂實驗課,而是看其能否很好地設計并與學生共同參與、體驗實驗課,教學目標也不再是灌輸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是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性實驗中運用PBL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高水平、多學科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豐富的臨床交叉相關知識,良好的溝通技巧和組織能力[6]。
總之,在設計性實驗中開展PBL教學有助于充分發揮設計性實驗的作用,是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
[1]黃英,李貴林,雷菁,等.PBL教學模式在專業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94-95.
[2]蘇小平,楊明金,李楠,等.PBL教學模式在本科生綜合設計性實驗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24-25.
[3]張麗雪,許紅,胡紅云,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淮海醫藥,2014,32(1):97-98.
[4]李文春,李靜,王配軍,等.醫學課程PBL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0,10(2):170-172.
[5]王秋靜,張明,劉芬,等.臨床醫學八年制機能實驗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4-5.
[6]賴亞曼,李偉明.PBL教學模式下醫學院校教師素質探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8,7(1):1143-1145.
G424.1
B
1671-1246(2015)15-0105-02
注: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3]223號);吉首大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3SYJG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