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玨

2015年1月10日,為期三天的北京圖書訂貨會閉幕,共有8.8萬人次到場參觀,現場館配采購碼洋達1.85億元。根據北京圖書訂貨會組委會發布的消息,2014年全國實體書店圖書零售市場同比增長率達3.26%,結束了過去兩年的負增長現象。目前,圖書市場的頹勢有所緩解,書市在逐漸回暖。
少兒圖書是熱點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從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得知,生活休閑類、勵志類、少兒類、歷史類依然是熱點題材,而少兒圖書將是2015年出版業持續的熱點。
事實上,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十年來全國圖書零售市場中成績最好的是少兒圖書。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數據,2013年全國共出版少兒讀物32400種(其中初版19968種)、4.56億冊、總定價86.7億元。與2009年相比,2013年兒童讀物出版種數增長208%,總冊數增長160%。少兒出版市場高于整體出版市場增速,成為維持市場增長態勢的主力軍,2014年,少兒類圖書占整體圖書零售市場的比重已經超過16%。
鑒于我國未成年人人數達3億,其中0~6歲嬰幼兒人數為1.4億左右,未來少兒讀物市場空間巨大。
正是基于這個樂觀預期,不僅專業少年兒童出版社,非專業社也在進軍少兒圖書市場。以出版經管和社科類圖書為主的東方出版社,也在兩年前將一部分資源傾向少兒圖書。東方出版社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除了之前比較成功的崔玉濤系列圖書,2015年重點推介的是從日本引進的《無敵鑰匙奶奶》系列繪本圖書,這是一套自問世以來加印達79次的日本經典兒童文學名著。“我們近兩年才開始進軍少兒出版,雖然目前少兒出版的銷售收入占比很低,但增速很快,我們對這塊業務很有信心。”該工作人員表示。
低幼繪本靠引進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銷售部副主任張念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幼兒類圖書的主推是繪本,2015年新推出的是從法國引進的一套繪本圖書,跟市面上的其他繪本不一樣,這套每本十個故事,除了故事本身,每個故事后面還有兒歌,謎語,手工。”
張念表示,近兩年,繪本類雖然有原創,但引進的更多一些,因為目前市場上繪本銷量好的基本上都是引進版。除了兒童文學,就是漫畫和繪本類。“這次我們發現來訂貨會的每家少兒專業社都在朝繪本類的方向發展。我們在繪本類圖書的出版方面已經起步較晚,低幼繪本類圖書近兩年增速很快,這塊業務也占到我們總業務量的20%左右。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業務的重心朝低幼類有所轉移。”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這次圖書訂貨會上帶來的新書有60多套,200多類。不過,市場推廣經理黃蘭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坦陳,“在低幼類圖書市場,我們主推依然是三年前的一套引進自日本的繪本圖書《小雞球球》成長系列,在當當網一直處于暢銷書之列。”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圖書發行公司副總經理魏異君說:“作為國內第一家引進繪本類圖書的出版社,我們近兩年幼兒繪本類引進的國外圖書占比到繪本類的90%,國內的圖書占10%。而事實上,幼兒繪本市場之前沒有國內的圖書,這10%也只是來自于現曹文軒以及幾個名家的故事繪本。”
一名專業出版人士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多,并不能簡單說成是出版社和讀者崇洋媚外,買國外版權來充“數”。首先,國內的繪圖編排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其次,國內的低幼圖書創新不足,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選材水平上,無法適應當下的新變化,這就形成了市場空缺,而國外引進的繪本在故事題材的選擇上更有啟發性,也更吸引孩子的興趣,國內的繪本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魏異君至今還能記起第一批引進的書目,“1998年前后國內第一批引進的繪本圖書《彩烏鴉》等,已經成為經典繪本圖書,被納入全國多地小學入學的必讀書目。”
兒童文學靠名家
少兒圖書市場的主力依然是兒童文學,張念說,“少兒圖書市場,仍以兒童文學的銷售占比最大,達40%多。”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的編輯與銷售主力也依然在兒童文學。張念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今年主力推出的是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兒童文學繪本,共十本。”
張念透露,這是長江少兒的一個出版計劃,此前已經出版過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曹文軒的繪本系列,并且市場反響熱烈。楊紅櫻繪本系列一年的銷售碼洋達到3000萬元,曹文軒系列2014年的銷量達5萬套。“正是基于這樣的銷售數據,接下來我們將做王一梅等一批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的繪本圖書。”張念說。
與文學名家合作出書的銷售策略,成了諸多專業少兒社取勝市場的重要砝碼。魏異君表示,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4年增速最快的是兒童文學。“這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打產品。主要都是推出名家作品,如童話大王鄭淵潔、童話皇后小玲玲當、幻想大王楊鵬、曹文軒等20多位名家的少兒文學作品,占到銷量的30%左右。”
而兒童文學市場的連續走強,也讓更多的文學名家加入到少兒圖書市場。2015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幾家少兒出版社都不約而同地展出了自己簽約的“新人新作”:從閻連科的《從田湖出發去找李白》到周國平的《侯家路》,從楊志軍的《最后的獒王》到姜戎的《小狼小狼》。
精品依然稀缺
不過,在深圳書城中心城文教少兒店主任黃偉平看來,雖然少兒圖書行業競爭激烈,但少兒文學類讀物出版質量仍有待加強,精品依然稀缺。
對于少兒出版,浙江新華發行集團采購部經理樊利明認為,低齡類的讀物如繪本、大年齡段的兒童虛構類讀物,國內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
越來越多知名作家的加入,對出版社而言是增加銷售碼洋的手段,而對讀者來說,未嘗不是多了一種選擇。然而,如此龐大的市場僅僅依靠少數的名家隊伍還遠遠不夠。魏異君表示,他們也在行動。“2015年主推的兒童文學的兩套書,一套是與淘米合作的《逆轉世界》、一套是由一位教師出身的80后新作家所寫的《章魚國小時代》。”
針對少兒圖書出版市場的浮躁氛圍,業內人士表示,應該從監管層杜絕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從政策創新來說,建立國內推行少兒圖書分級,有助于改善兒童出版和閱讀的紛亂現狀。“一種科學、有效的童書公共分級制度往往包括了對少兒心理接受能力、認知能力和識字量等的詳細標準,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各個年齡段兒童閱讀環境的適宜性。”
閱讀推廣人王林也表示,政府應借助專業學術團體的力量,告訴大家什么是好書。而出本社也應該從多出書轉變為出好書更加注重出版質量,加大自主創新的手段,推出自主品牌,并為產業鏈延伸打造精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