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李瓊燕 李景霞

[摘要]本研究通過分析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相關因素,闡述與導樂陪伴分娩的關聯性,探討導樂陪伴分娩對預防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影響和作用,旨在為產科醫護工作者了解孕產婦產期心理應激特點、做好圍生期心理保健、促進順利分娩及保障母嬰安全提供依據。
[關鍵詞]產后抑郁癥;導樂陪伴分娩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4)20-128-03
Analysis relevant factor of doula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ZHANG Huijuan LI Qiongyan LI Jingxia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Workers Hospital of Luoyang Northern Enterprises Group Co., Ltd, Luoyang 471031,China
[Abstract]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happening, and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doul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ula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can provide basis for obstetric medical professionals to understand the maternal perinatal psychological stress characteristics, well do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promote the smooth delivery, and ensure their safety
[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 Doula
妊娠、分娩是女性自然的生理過程,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很多女性對分娩具有恐懼感和不安情緒,狀態失衡時直接影響產程和身心健康,重者發展為產后抑郁癥及其他并發癥。有報道認為,產時劇烈的疼痛及缺乏來自親人或醫護人員的關懷支持可增加產后抑郁風險,調查表明產后抑郁癥的患病率在國外為3.5%~33.0%,國內達11.38%[1],它不僅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家庭生活和諧穩定。臨床發現,導樂陪伴分娩能有效預防產后抑郁癥,通過醫護導樂人員為產婦提供家庭式、專業化的服務,并使用非藥物、無創傷的導樂儀,阻斷來自子宮底、子宮體和產道的痛感神經傳導通路,達到持續、顯著的分娩鎮痛效果,讓產婦在舒適、無痛苦、母嬰安全的狀態下順利自然分娩,值得臨床推廣。
1 產后抑郁癥現狀分析及與導樂陪伴分娩的關聯性
1.1 產后抑郁癥現狀分析
產后抑郁癥的發生是多種誘因相互影響的結果,因產時帶來的心理應激是主要促發因素。妊娠和分娩期是婦女心理最脆弱的時期,尤其初產婦更易出現緊張、疑慮、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研究顯示,37.1%的孕產婦在產前普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2],產前抑郁癥的發病率高達20%[3],產后嚴重抑郁癥的發病率約15%~20%[4]。由這一系列不良心理狀態引發的抑郁癥,使孕產婦處于一種不良的健康狀態,導致產程延長、產后出血,增加產科并發癥,個別嚴重的在產后還會有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或行為。
1.2 抑郁癥與導樂分娩的關聯性
產后抑郁癥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到婦女本身,還影響夫妻關系以及整個家庭和社會[5],危害性極大。臨床研究認為,導樂陪伴分娩,大大降低了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和抑郁程度[6]。在產時,有助產士“一對一”導樂分娩,丈夫在一旁陪伴,給產婦以生理及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消除恐懼、焦慮和緊張心理,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
2 產后抑郁癥病因分析
產后抑郁癥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生理因素
產后心緒不良、內分泌改變等,約有一半以上女性在產后出現這些情況[7]。雌激素的變化致使腦內和內分泌組織的兒茶酚胺減少,影響神經遞質的變化,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從而出現抑郁癥狀[8]。孕激素減少導致類似于苯二氨芷類藥物突然戒斷,促進抑郁情緒發作[9]。產后血清甲狀腺素水平迅速下降,產后T3<140ng/mL的產婦為產后抑郁癥的高危人群,推測甲狀腺功能降低可能為產后抑郁癥的發病因素之一[10]。
2.2 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角色轉換考驗著產婦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產婦的心理因此發生變化。特別是產后1周情感變化明顯,心理處于嚴重的不穩定狀態,產后身體的各種不適,產婦會覺得委屈,產生煩心、焦慮的情緒[11]。研究表明,非計劃妊娠的女性沒有為孩子的出生做好孕前、孕期、產后的準備,產后心理壓力大,增加了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12]。
2.3 社會因素
女性在分娩時渴望得到幫助,陪護人員的言語、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產婦情緒和狀態。研究指出,夫妻關系不融洽者發生產后抑郁癥的危險性較大[13]。產婦的家庭收入、家庭關系、分娩方式、住院環境、醫院服務質量等因素,對產后抑郁也有顯著影響[14]。研究表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缺乏丈夫的支持,是產后抑郁的重要危險因素[15]。
2.4 產程因素
分娩方式是產后抑郁癥的主要誘因之一。研究表明,自然陰道分娩和陰道助產的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比緊急剖宮產的低,選擇性剖宮產的風險比緊急剖宮產的高。手術分娩可使產婦產生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剖宮產術大多較順產者失血多,失血可能導致大腦皮層處于抑郁狀態,使產婦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引起產后抑郁。
3 對策措施及方法流程
研究表明,采用導樂陪伴分娩可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16]。即產婦入院后,由專職導樂人員對其進行產前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及整體的程序護理,并對其進行“一對一”導樂陪伴,直至嬰兒出生。
產婦進入待產室,由有分娩體驗的親屬或丈夫陪伴,隨時安慰、鼓勵產婦。產婦宮口開全進入分娩室,陪伴者需穿隔離衣,進入產房陪伴,讓產婦隨時感受家庭般的溫暖,以減少焦慮、恐懼心理。
臨產時,醫務人員向產婦及家屬宣教,講解分娩過程,確定分娩時限,讓產婦了解自己所處哪個分娩階段、大約還需多長時間,避免過分急躁,免除緊張心理。醫護人員全時全程護理,開展無痛分娩技術,適時指導產婦正確腹壓,使產婦在視、聽、觸覺等方面得到良性刺激,減輕疼痛及不適。
分娩后,導樂人員協助新生兒皮膚接觸,與產婦討論分娩過程和經歷,教育產婦如何初為人母,同時要求丈夫共同參與傾聽與交流。資料表明,丈夫的情感支持、言語交流對產婦產后抑郁的預防和改善有重要意義。研究認為,對產后抑郁癥產婦的護理主要是防止自殺,因為產后抑郁癥最大的危害是發生自殺[17],故應高度警惕產婦的反常行為,及時加強教育防范。
4 結論
導樂陪伴分娩所提供的家庭化、個性化優質服務和人文關懷是一種良好的社會心理支持,融洽和諧的醫患關系,緩解產婦所面對的應激環境,使其增加了安全感,減少了各種心理壓力,有效改善產婦產后抑郁情緒,減少抑郁癥發病率。
導樂陪伴分娩是在家庭分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產婦由被動變為主動,配合醫務人員而順利分娩[18],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改變了單純以“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順應了當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
綜上所述,導樂陪伴分娩對預防產后抑郁癥有著重要影響,在國內外多家醫院已開展,其在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癥中的作用已被臨床所證實,相信它會被臨床普遍推廣應用,從而惠及廣大孕產婦朋友。
[參考文獻]
[1]楊怡,何仲.產后抑郁癥發生情況與分娩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3):63.
[2]Lee AM,Lam SK,Sze Mun Lau SM,et al.Prevalence,course,and risk factors for ant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J]. Obstet Gynecol, 2007,110(5):1102-1112.
[3]Bowen A,Muhajarine N.Antenatal depression[J].Can Nurse, 2006,102(1):26-30.
[4]Eros E,Hajos A.Prevention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th periconceptional care[J].Orv Hetil,2011,152(23):903-908.
[5]Perinatal Mental Health Consortium.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2008-2010:Full report. beyondblue[M].National Depression Initiative,2008.
[6]王霞.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1):104.
[7]Brummelte S.Galea L.A.M.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Contribution of stress and ovarian hormones[J].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0,34:766-776.
[8]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95-302.
[9]范學紅.產后抑郁癥發病危險因素研究[J].臨床和實驗雜志,2008,7(5):27-29.
[10]Drevets WC,Todd RD.Depression, mania and related disorders.In:Rubin E, Zorumski C,editors[M]. Adult psychiat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11]韓思敏,許波,何文靜.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59-60.
[12]Kheirabadi GR,Maracy MR,Barekatain M, et al.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rural areas of Isfahan Province,Iran[J]. Archives of Iranian Meicine,2009,12 (5):461-467.
[13]潘青葉. 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 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34-36.
[14]王彩霞. 產婦產后抑郁相關因素及認知功能護理干預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40-41.
[15]傅紅珠.產后抑郁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3):65.
[16]茍文麗,吳連方.分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0-41.
[17]林秀英,林小紅.26例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09,l(1):37-39.
[18]陸慶寧.陪伴分娩的臨床實施及效應[J].廣西中醫學報,2000,17(2):89.
(收稿日期:201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