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關注物流領域的體制創新
文/王之泰
物流領域體制的創新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一件事情,也是許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到的,然而,在改革的大潮中,卻始終未見進展,成了被改革大潮遺忘的角落。對于物流領域的體制創新的問題,本文在此略述一二。
物流領域在體制方面長期以來處于內涵不清、邊界不明的混沌狀態,是一種缺乏管理的狀態。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中就包括了物流業,但是,和物流業相關的體制問題卻一直是不明確、不清晰的。何以為證?請看:
本世紀以來,國家有很多重要文件涉及到物流業的發展:2001年是《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年是《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4年是《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綱要》,最近的就是2014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宗明義就提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但是,雖然明確了產業的地位,卻沒有明確劃定物流業的結構關系,沒有建立相關的領導和管理體制,可以說是有創新的思維卻缺乏創新的領導和管理體制。更進一步研究我們會發現,領導體制問題沒有解決,甚至還有扭曲。在本次《規劃》之中,雖然有專門章節是“規劃實施”,但是,卻沒有能夠明確規劃實施主體和主管部門,只是籠統地講“有關部門”,而我們在現實中卻看不到這個貫徹實施的部門在哪里?我們就很難關注、監督和進入到這個改革措施的實施中去。
在《規劃》之中分析物流業存在的問題,指出五方面,談到的幾乎都是物流運作方面的問題,卻沒有涉及和提出物流這個“業”的體制方面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運作方面的問題,一旦被我們發現,應當不難解決,而體制這樣的和物流這個產業相關的大問題卻是很難解決的,不涉及體制問題怎么行呢?
管得過多,管得過死是我國舊體制的一個弊端,這是體制改革要著重改的。舊的國家主管生產資料分配和流通大權并且和物流有一定關系的“物資部”和龐大的“物資”系統,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權力逐漸被削弱,乃至不復存在。同時,原來起著對物流橫向封閉作用的各個經濟部門,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也突破了封閉,物流就從部門的局限之下走向了整個經濟領域。
將近三十年前,物流領域出現了突破部門封閉體制的橫向運作發展,開始不同產業部門在物流方面的橫向聯合,建立了橫向聯合性的物流組織,很大程度上突破部門體制的封閉和限制,對實際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其中最具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在我國探索市場經濟初期,開展比較大規模的“配送”。
六部委發表的《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之中,對于現代物流發展做了體制性的安排。以后,國家建立的物流重點企業聯系制度,更有部級聯席會議制度,是更深層次的體制安排。體制創新最近的一個重要進展是物流產業之中最重要的結構領域——交通運輸系統的體制創新,撤銷了鐵道部,開始了“大交通”的體制安排,這些進展對于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感到物流領域的體制創新缺乏后續的跟進,尤其是缺乏創新的領導和管理體制,沒有有效的、明確的管理體制安排。
可以這樣描述物流領域體制創新的情況:曾經有過,但是缺乏后續的跟進,尤其是管理體制的創新。對物流這樣的大系統,如果缺乏有效管理,甚至在很多領域處于缺乏管理的無政府狀態,這如何實現物流的系統化?所以,這一個階段,物流領域的體制創新尤其是宏觀管理體制創新至關重要。
中國的事情,如果沒有有效的體制安排,很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所以,物流領域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這就需要有體制方面的創新,應當建立能夠把分散在各個不同產業部門之中,被橫向隔斷的物流的力量聚集起來的體制內的部門,形成能夠統一領導和有效協調物流系統化的體制內的部門。就此而言,大部制可能是我們的一種選擇,或許還有其他的思考和選擇,需要我們進行創新的探索。總之,不使《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變成一紙空文,需要有體制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