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金融投資報》2014-11-21)
在溫室保護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能不能長成世界企業之林的參天大樹呢?我們將中國石油的收入利潤比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做個比較。埃克森美孚2013年的銷售收入是40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2.57萬億左右,凈利潤是325.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50億左右;中國石油2013年的銷售收入是2.26萬億人民幣,凈利潤只有1296億元左右。從這個數據看,中國石油每年的收入基本和埃克森美孚相當,但凈利潤率只有埃克森美孚的63%,也就是說,在各種行政的非行政的呵護之下,中國石油的賺錢效率只有埃克森美孚的60%多一點。可以想象,一旦這種溫室保護消失了,又會是怎樣一種結局?如果繼續拿溫室養著寵著這些奇葩企業,它們看上去真的是大樹,只不過不知道能熬過幾個自然界的冬天。
(《21世紀經濟報道》2014-11-21)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讓本地企業不退市等目的而長期對其“輸血”,讓低效率的企業茍延殘喘,導致了產能過剩,由此造成的那些對利率不敏感的“僵尸企業”也會讓貨幣政策的效果打折扣。而且,目前國外對中國一些企業發起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與訴訟日益增多,而地方政府的不當補貼行為很可能授人以柄。要想解決以上問題,政府和市場的角色必須厘清,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做中立的制度提供者,主要職能是為地方公共利益服務,而不可能不當參與。政企分開的改革必須徹底。從理論上說,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一樣,都意味著公共財政開支的相應減少,逐漸造成財政收入遞減效果,這也意味著全體納稅人承擔損失,根據稅收法定的原則,補貼和優惠都必須遵循嚴格的合法性程序。
(《經濟參考報》2014-11-19)
近年來,“契約精神”在我國成為企業界和社會各界耳熟能詳的熱門詞匯。在契約精神成為稀缺資源的情況下,人們必然渴望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包括三大元素:契約自由、契約正義與契約嚴守。在實踐中,漠視契約自由、行政管制濫用的現象很多;漠視契約正義、霸王合同的現象很泛濫;漠視契約嚴守、言而無信的現象也很嚴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為我國完善資本市場誠信法治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行為指南。要進一步夯實我們的資本市場誠信根基,既要一手抓法治建設,也要一手抓道德建設,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既要靠好人,又要靠好制度,更要靠好文化。
(《每日經濟新聞》2014-11-27)
不管什么領域,也不管什么工程,政府在制定項目規劃、工程招投標方案時,首先必須將有沒有錢賺作為最重要考量指標,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與措施,確定合理的投資回報率。對那些本身就具備較好盈利能力的領域,毫無疑問應當首先向社會資本開放,以此來激發社會資本的信心。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公共服務設施、社會事業建設是一個方向,但是,如果無利可圖,社會資本也不大可能進入。政府必須有明確的盈利預期和盈利目標,有讓社會資本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否則,也就難以達到目的。
(紅網2014-11-24)
“吃空餉”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沒有花單位一分錢,受損失的是國家,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才會不管不問。其實,公職人員“吃空餉”只是表面現象,暴露出公職人員在招聘、選拔、考核、管理等多個管理環節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實際上,機關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制度,都是人事或財政部門的一些規范性文件,應該上升到法律層面,加大懲罰的力度。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查處“吃空餉”必須在公職人員管理的各個環節推行公開化、陽光化,公務員或公職人員的編制以及工資開支必須透明化。應該把“吃空餉”定性為腐敗或者瀆職行為。如此一來,誰還敢包庇縱容“吃空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