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銀
(南京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3)
衡量教育家型校長最為重要的指標是功德。校長是辦學、做教育實踐的,沒有辦學成果,沒有超乎尋常的實績,又怎么能稱之為“教育家型校長”。古人言圣賢完人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功”是排在第二位的。而“功”從何來,自然得之于創造之力。而創造力是怎樣的一種“力”,教育家型校長的創造力又從何而來呢?
創造力,是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因素綜合優化構成,能夠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其主要來自于發散性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一種特殊的思維。可以說,創造力就是用自己獨到的方法創造新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的一種能力。
如此說來,具有了以人格奠基的卓越的“領導力”[1]和以知識奠基的優秀的“思維力”[2],教育家型校長的創造力便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逐漸生成了。
那么,憑借此“創造力”,教育家型校長又是如何“建功立業”的呢?通過對大量優秀教育家型校長的觀察分析,筆者以為他們的嘔心瀝血、建功立業一般都經歷傳承、開創、成業并進而錘煉精神、產生思想、豐厚文化等幾個環節和階段。
傳承是傳統和文化得以延續的主要方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歷史悠久、文化豐厚,全得益于傳承之功。一所學校,百年甚至數百年老校,其“老”之關鍵不在于其“年齡”,而在于代代傳人——校長的傳承之功。與某些視校長職位為“權力”、辦學就是為了產出即時“政績”的校長不同,優秀的教育家型校長,總是對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包括歷任校長的功業、思想充滿敬畏,把繼承、捍衛、發揚光大視為自己的神圣使命,絕不輕易否定,也從不敢推倒重建。當然,繼承也不是毫無原則一股腦兒地全盤接受,以至于“食古不化”,進而導致故步自封;而是如魯迅先生之所謂“拿來”:“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也就是如毛澤東所言,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華。不僅如此,需要致力的是不斷研究、挖掘其神韻和精髓,并使之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揚光大。并且,學校的財富尤其是堪稱文化的財富經由長期的積累而形成,每一代校長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曾為之付出艱辛,傾注心血,灑下汗水,這自然少不了一代又一代傳人在傳承基礎上的“開創”之功。
就一所優秀學校的文化成長史而言,傳承從來都是主流,但僅有傳承又何來發展?傳承基礎上的開創才是文化不斷進步和完善的“活性炭”。就現實教育而言,我們一方面鼓勵大膽創新,努力提升和發展,但教育和其他社會事業尤其是經濟發展大有不同,教育似農業,是慢工出細活,需要文火微風溫柔的陽光,所以開創之“識見”尤顯重要。
開創是基于對于既往歷史文化深度了解的發展,這是一個學校文化修煉的必由之路。與時俱進,才可能生命之樹長青。但這樣的發展需要理念、設計和思路。它需要斟酌、論證,在專業引領下做出頂層設計并拿出具體的行動策略和思路,以確保文化的存續和越來越精純。開創應該是在敬畏歷史和文化的前提下謹小慎微地“添加”和完善。開創不是大開大合,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多做加法,少做減法,而對自己的欲望多做減法,少做加法。更需要克制和收斂一己之個性、私心和政績的沖動。而且要么不做,一旦決策,新做的必須做成精品,添加的必須做成極品。開創需要秉持規律,追求和諧,需要從整體性上觀照和考量。某些急功近利的校長總是希望主政一方,能夠大干快上,立竿見影,心想事成,做有實績,從而達至青史留名。教育家型校長則恰恰相反,從不急于事功,而是站在高處,審視歷史文化的來龍去脈,發現儼然渾金璞玉的整體功用,以及這一整體中可以進一步雕琢的部分,部分之美原來是從屬于整體的美感和和諧的。很多年前,到江蘇南通的一所高中,發現校園臨水的一個角落煥然一新,精致的建筑配以綠化帶和小園子,沾著水的靈氣,亭亭玉立,與整個校園的格局渾然一體。筆者驚嘆于這樣“建設”的美輪美奐,后來才知道,這是現任校長用多年時間,動用多種資源甚至包括歐美建筑設計師的力量精心完成的。這樣的創造,堪稱經典,將與學校的發展相始終,成為學校文化的有機體。
教育思想的生成是教育家型校長成長并走向成熟的標志,教育家與一般的教育工作者的最為鮮明的區別性特征就是“思想”。豐富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經歷,對于學生、學校、教育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加之自身獨特優秀的思維品質,日久天長,關于教育的理解、主張進而升格為思想,便是水到渠成的了。教育家型校長思想之生成也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一個體系,實際上總是經歷下列幾個階段。
一是理念迸發階段。由于實踐豐厚,也由于有大量的學習、考察和比較,再加上求異創新以至超越一般的欲望的驅使,常常自覺不自覺總會有一些思維的火花閃現,比如我國語文教學領域最近幾年很多極富個性色彩的語文教育觀如“某某語文”一類,可謂風起云涌,成為中國語文教育的世紀奇觀,現如今對其意義、價值以及對于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教育的發展的影響還很難估量。而在校長層面,在很多小學,假以理念和文化名義的“某某教育”“教育就是某某”也一時風行全國,令人目不暇接,比如“教育就是欣賞”“智慧教育”等。這樣的提法在一個特殊學校的特定時期,面向特定的學生群體,肯定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以為教育真的就僅僅是“欣賞”,教育真的主要是為了培養“智慧”,顯然是不穩妥、不合適,甚或是背離教育的原則和規律的。但我們不必因此否定這樣的理念和思想火花的進步意義,這實際是幾乎所有優秀的校長在其發展過程中難以繞過的階段,這是思想散點和碎片化的階段,這是思想成長的初級階段,相當于思想的“學語學步”。
二是矯正、調整和修補階段。理念提出,提出者總會與團隊成員或者追隨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力行,而不管你以為多么正確、優秀的教育觀,一旦踐行,一旦與教育教學結合著實施和推進,其無論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無論是先進還是落后,都會暴露無遺。因此,倡行者的反思跟進就顯得異常重要。于是,清理、修補、矯正和調整的工作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三是逐漸展開并漸成體系階段。散點的理念不斷被提出,修補和完善的工作不斷地開展,久而久之,由點及面,就極有可能勾連出學校教育的思想系統,正所謂觸類旁通,一通百通。觀察中國優秀的名校,其發展過程中一定有幾位“先知先覺”的教育家型校長曾經高視闊步、長袖善舞,曾經真正占據過教育大局的制高點,以其教育理解、主張和思想“經營”學校,引領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其獨樹一幟的思想的“建構”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
優秀校長的優秀教育思想畢竟屬于校長個體,這樣的思想常常可能會成為該校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有可能出現異變,“人走茶涼”“人去政歇”,這在現實中不乏成例。優秀校長杰出的創造尤其思想的創生,只有融匯而成校長個體獨特的文化品格,顯示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張力,才能夠滲透、化合而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從而實現超越,達至生生不息。校長之文化品格要想融入學校文化的“血脈”,一般要求校長的精神品格高尚,創造的成果足夠豐碩,成就的思想真正卓越。這似乎是一個優秀校長在一所學校被該校文化、歷史“接納”必經的三個階段。當你用三五年時間率領師生勤于耕作、精于開拓、勇于求索,不斷進取和超越,在繼承的基礎上有創新,實現了從教學質量到學校文化的突破和超越,可能才會有學校師生、家長、社會乃至行政的認可和接受;而經歷過風雨同舟、艱苦備嘗,共同體成員對于引領者和決策者的個性、品格、領導力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于是便從心底里產生了欽佩和折服,認同和追隨便成為自然;有了這樣的基礎,教育家型校長的理念和思想之火花迸發并進而成燎原之勢,便都在預料之內了。這一方面是校長自身發展境界的必然,另一方面,追隨者的參與和投入便如“眾人拾柴火焰高”,于是所謂校長的教育思想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了。學校的物質財富增加并增值,那是文化的外顯;校長的精神品格逐漸彰顯,成為師生效行的典范,這是校長個體文化品格的偉力輻射;而思想作為校長精神的內核,源于本校文化和校長自身的才干和魅力,這是任何學校文化所不愿錯失的“財富”。這才有可能被師生所接收、文化所吸納、歷史所認同。并再經由如滄海桑田般的“裂變”升華,變化融匯,這才成為其真正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此,校長的教育生命和文化生命獲得拓展和延伸。
創造力的源頭是思維力,思維力是創造力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但創造力又反作用于思維力,旺盛的創造力和豐碩的創造成果,又帶給優秀校長以自信、激情和靈感,促進思維力的不斷發展和強勁,于是,創造的火種便又綿延不絕地綻放。
在當今中國行政強勢的背景下,創造力的發展和發揮需要組織和領導的支持、寬容和保障。在以煙草著稱的云南玉溪市,有一所百姓交口稱譽的第一小學,其校長楊瓊英最近榮膺教育部全國首批“領航校長”64人之列。當培訓基地導師赴玉溪一小調研診斷、梳理楊校長及學校的成長軌跡時,發現該市分管副市長楊洋博士,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管理理念給大家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教育的投入和環境建設是政府的事,具體辦學、學校發展是教育專家和校長的事。據楊瓊英校長介紹,在得知自己被教育部審批參訓“領航班”時,楊副市長竟然設家宴為之慶賀,并感謝楊校長對玉溪教育的貢獻,令楊校長特別感動。青海西寧21中的于大偉校長是教育部領航班學員中的另類校長,他對于現實應試帶給中國學生和教師的“災難”深惡痛絕,他的基于大量教育經典閱讀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而有的教育理解、主張絕對超前和領先,他以幾乎宗教般的教育情懷,執著得近乎癡迷和瘋狂的追求,在西北這片并不肥沃的教育土地上,辦成了一所“西北風、江南味”的特殊學校,他并不以應試成績的驕人作為辦學的唯一目標追求,而是以一種名為“智慧幣”的載體,推進一種社會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自主精神和綜合素養,而且努力促成師生教學生活的真正愉悅和快樂,享受學校教育的快樂。這所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于校長的特立獨行,主要得益于幾任市、區教育行政領導的鼓勵和支持。
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會帶來校長的自信和對自身的積極肯定;而寬容和保護,則給予創造者無限的安全感。教育家型校長與生俱來的創造潛質,長期積累的教育及管理的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在這種自信和積極精神和態度的推動下,加上這樣友善環境的保障,其創造的才干將以“當量”的層次迸發出來。
我們從這些優秀校長和學校發展的故事中,發現了當下仍很強勢的行政背景下教育發展、校長創造力激發的關鍵所在。
教育家型校長創造力的發展和壯大尤其需要全社會培植起對于教育專家的尊重和敬畏。我們總是講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要尊重教育規律,要尊重青少年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問題是,這些規律究竟是怎樣的,誰最懂得這些規律,似乎并沒有人深究。因為,習以為常的是,幾乎所有的社會人士、家長代表、行政官員,都可以對于教育說三道四,吆五喝六,都可以對學校、對校長指手畫腳、發號施令。教育的應試演進到今天這樣的慘烈、非人的地步,與全社會的以“考分”“升學名次”為唯一指標的“綁架”有著重大的關系。學校教育是極為專門的科學,正如同外科醫生和醫學專家才有資格對于手術之成敗有發言權一樣,對于教育只有教育專家才有發言權,敬畏教育專家,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才有可能辦出科學的教育。而一旦全社會真正尊崇和服膺校長的教育主張和思想,校長便可以自由放任地思考思索,舒心大膽地探索探求,心無旁騖地實施踐行,創造力、創造精神就不僅僅是火花閃爍,而應是星光璀璨、光耀史冊了。▲
[1]嚴華銀.領導力:“教育家型校長”的文化品格[N].中國教師報,2015-08-19(12).
[2]嚴華銀.思維力:教育家型校長的創造之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