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松

編者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河南省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2015年,河南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為此,1月15日~16日,河南省委在鄭州召開農村工作會議。
2014年,面對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自然災害多發的不利環境,河南省再次奪取了糧食豐產豐收、農業發展持續向好的驕人業績,推動了農村經濟持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
面對經濟新常態,2015年,“三農”工作如何因勢利導,再上新臺階?1月15日~16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15年河南省將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抓好糧食生產、現代農業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實現生產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豐收。
打好王牌,實現糧食穩定發展
【亮點】 2014年,河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1154.4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一連增”。
【難點】 農業資源偏緊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制約日益突出,農業面源污染、耕地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問題凸顯。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亟待破解。
【路徑】 繼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快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努力實現高標準糧田畝產噸糧的目標。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在提高精準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實惠可得。圍繞解決豫西、豫西南、豫北地區干旱缺水問題和重要跨區域水利骨干工程建設問題,研究制定全省水利發展規劃綱要。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力爭在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努力做到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堅決把農業資源環境惡化勢頭壓下來,讓透支的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較強市場意識、懂經營、善管理、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加快轉變,推進農業現代化
【亮點】 2014年,河南省新增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139個,打造出一批全國知名農業品牌,有力地改變著河南農業形象,也讓世人感受到了河南農業的力量。
【難點】 隨著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各種結構性矛盾也在累積,農業受到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帶來的雙重擠壓。
【路徑】 對此,今年的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區域優勢、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產業化集群,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全年力爭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200個。加快建設一批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休閑觀光、創意農業等農業新型業態,今年重點支持鄭汴洛等地先行先試、率先發展,加大對8個示范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推動農產品生產由“生產導向”向“生產與消費導向并重”轉變,由“原字號”向“深加工”轉變,由“重產量”向“重質量”轉變,打造出更多叫響國內外的河南農業品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快農村土地向留在農村的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流轉,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家庭農場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但要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非農化”。
城鄉一體,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亮點】 2014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50元,實際增長9%左右,農民收入增速連續5年超過了城鎮居民。
【難點】 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突出,阻礙城鄉之間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路徑】 以縣域為單位,堅持“五規合一”,抓緊編制完善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在注重建設“物的新農村”的同時,更加注重“人的新農村”建設,使新農村“內外兼修”。落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和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八項措施,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就業,今年爭取實現200萬左右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抓好“三山”地區群眾脫貧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1.93萬戶、8.09萬人的扶貧搬遷任務。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工作,今年確保完成第一批試點村安置區建設,基本實現群眾搬遷入住,在此基礎上壓茬推進,制訂第二批試點方案,擴大試點范圍。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產權制度、農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