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陳立松 李 冰 段大航 鄒春旭 謬欣格 劉艷波
(北華大學基礎醫學院機能實驗部,吉林 吉林 132013)
?
大鼠應激性潰瘍模型復制及埃索美拉唑的干預效果
楊麗娟陳立松李冰段大航鄒春旭1謬欣格1劉艷波
(北華大學基礎醫學院機能實驗部,吉林吉林132013)
〔摘要〕目的復制大鼠應激性潰瘍動物模型并進行預防性治療。方法24只大鼠隨機分成3組,每組8只。實驗前埃索美拉唑組灌胃埃索美拉唑2.4 mg/kg,模型組灌胃生理鹽水1 ml/d,共3 d,正常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采用冷藏法制作應激性胃潰瘍大鼠模型。對比3組胃黏膜的潰瘍程度并測定胃內pH值變化。結果正常對照組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白色,無任何潰瘍面。其他兩組均有不同程度胃潰瘍,以模型組潰瘍程度最嚴重,沿著胃黏膜褶皺凸起的部位有多發的條索狀出血帶及點狀出血,呈咖啡色,黏膜水腫、糜爛、潰瘍嚴重;與模型組比較,埃索美拉唑組胃潰瘍程度明顯減輕(P<0.05)。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胃內pH值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埃索美拉唑組胃內pH值有一定程度增加。結論冷應激可用來復制大鼠胃潰瘍模型,埃索美拉唑對胃潰瘍具有預防作用。
〔關鍵詞〕應激性胃潰瘍;埃索美拉唑
1北華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第一作者:楊麗娟(1980-),女,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機能實驗學研究。
當機體內外環境發生改變或者受到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可引起一系列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稱為應激或應激反應。在遭受各類重傷(包括大手術)、重病和其他應激情況下,機體出現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急性病變稱應激性潰瘍,其主要表現為黏膜糜爛、淺潰瘍、滲血等,少數潰瘍可較深或穿孔,當潰瘍侵蝕大血管時,可引起大出血。患者一旦并發應激性潰瘍大出血,其病死率可達50%以上〔1〕。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中,如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原發病的基礎上可誘發應激性潰瘍,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而且較非老年組預后差〔2〕。本實驗旨在復制應激性胃潰瘍大鼠模型及探討埃索美拉唑對胃潰瘍的防治機制。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拘,體重180~250 g,由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和埃索美拉唑組,每組8只。
1.2藥品與器材海爾冰箱、大鼠固定器(成都泰盟)、pH計(上海雷磁)、哺乳動物手術器械一套、大鼠灌胃器、玻璃板、放大鏡、埃索美拉唑、10%甲醛,0.9%生理鹽水等。
1.3實驗前準備實驗前以2.4 mg/kg埃索美拉唑灌胃,模型組給予1 ml生理鹽水灌胃,共3 d。最后一次給藥后所有大鼠均禁食24 h,自由飲水。正常對照組不做特殊處理。
1.4應激性胃潰瘍模型復制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他兩組固定在大鼠固定器內,倒置放入冰箱4℃冷藏室2 h后取出。
1.5胃內pH測定模型復制完畢,取下大鼠,用25%烏拉坦腹腔麻醉,4 ml/kg。沿腹部中線縱行打開腹腔,找到胃,分別結扎賁門和幽門下方一段十二指腸后剪斷胃與食管及十二指腸連接處,取出胃。為避免針頭造成的創傷被誤認為潰瘍,所以要從十二指腸段打入生理鹽水2 ml,輕輕震蕩后取出胃液,離心,1 000 r/min,5 min,用上清液進行胃內批pH值測定。
1.6胃潰瘍觀察從十二指腸處向胃內注射10%甲醛溶液約10 ml(根據胃的大小掌握劑量,充盈即可,向胃內注射甲醛時注意要緩慢推注,避免用力過猛使甲醛迸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將胃撐破),再將胃放入10%甲醛溶液中浸泡15 min固定;取出胃,沿著胃大彎剖開,用生理鹽水將胃內食糜輕輕沖洗干凈,將胃平放于玻璃板上,用放大鏡觀察潰瘍大小及數量,判定潰瘍指數。
1.7結果判定潰瘍的嚴重程度根據文獻〔3〕標準來判定:斑點糜爛計1分;糜爛長度<1 mm 2分;1~2 mm 3分;2~3 mm 4分;>4 mm 5分;如果寬度>1 mm則加倍,并累計得分。≥5分為較大、較深的潰瘍,3~4分為中度潰瘍,1~2分為輕度潰瘍。
1.8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2.1各組胃黏膜潰瘍程度的變化正常對照組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白色,無水腫、無潰瘍。模型組和埃索美拉唑組胃打開后,可以看到沿著胃黏膜褶皺凸起的部位有多發的條索狀出血帶及點狀出血,主要集中在有腺區,呈咖啡色,黏膜水腫、糜爛、潰瘍明顯,以模型組最為嚴重;與模型組比較,埃索美拉唑組潰瘍程度明顯減輕(P<0.05),見圖1。

圖1各組胃大體形態改變
2.2各組胃潰瘍嚴重程度比較正常對照組后胃腺部光滑,無斑點糜爛;模型組1~2分的潰瘍共有21個,3~4分30個,≥5分23個,埃索美拉唑組1~2分的潰瘍共有28個,3~4分19個,≥5分2個,各組間胃潰瘍嚴重程度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各組胃潰瘍嚴重程度比較±s,n=8,個)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P<0.05,與模型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3各組胃內pH值變化及最終胃黏膜潰瘍指數判定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胃內pH值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埃索美拉唑組胃內pH值有一定程度增加(P<0.05)。模型組潰瘍指數與正常組有明顯差異(P<0.05),埃索美拉唑組與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潰瘍指數均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各組胃液pH值變化及胃黏膜潰瘍
3討論
重傷重病時應激性潰瘍發病率可達75%~100%,是重癥監護室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疾病的發展、預后具有重要的影響〔4〕。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機制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胃黏膜缺血:應激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強烈興奮,釋放大量縮血管物質,腹腔內臟血管收縮,胃黏膜缺血缺氧,局部產生微循環障礙,造成胃腸黏膜的損害。胃黏膜缺血后,其上皮細胞生成的HCO3-和黏液減少,使得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此時,反流入胃黏膜內的H+增加,加之胃黏膜缺血,不能及時運走H+,導致潰瘍形成。另一方面,當胃黏膜缺血時,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局部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受到抑制,黏膜表面上皮細胞更新緩慢,再生和修復能力降低,也是應激性潰瘍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②應激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HPA)興奮,導致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糖皮質激素增加,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加重了胃黏膜損傷,對機體有害。另一種觀點則通過實驗證實了糖皮質激素是保護激素,利用糖皮質激素受體阻斷劑米非司酮,使糖皮質激素產生減少,應激后胃黏膜損傷加重〔5~7〕。③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8、9〕,當應激發生時,血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前列腺素減少〔10〕,大量的氧自由基也參與了應激性潰瘍形成〔11〕等。
本實驗采用的是倒置冷應激刺激,一方面冷應激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強烈興奮,胃黏膜供血相對減少;另一方面鹽酸產生增加,同時由于倒置,鹽酸進入到腸道減少,使得胃內鹽酸進一步聚集,加重胃黏膜損傷。再者,倒置時膽汁、胰液會逆流入胃,在胃內積存,損傷胃黏膜表面細胞。已有報道〔12〕,膽汁中的膽鹽可降低胃黏膜的電位差,增加胃黏的通透性,使H+更容易通過胃黏膜;并且膽鹽對黏膜上皮細胞膜的脂質有溶解作用,導致胃黏膜損傷。除阿司匹林和酒精外,膽鹽是造成胃黏膜損害排行第三位的物質〔13〕。
埃索美拉唑呈弱堿性,是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為壁細胞中質子泵的特異性抑制劑,在壁細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環境中濃縮并轉化為活性形式——次磺酸酰胺,從而抑制該部位的H+/K+-ATP酶,對基礎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產生抑制作用。本實驗說明埃索美拉唑對可預見的應激性潰瘍(如臨床大手術前)到來之前可以預防性使用,達到預防或減輕潰瘍程度的效果。
4參考文獻
1王建枝,殷蓮華.病理生理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26.
2鄭興軍,唐志鋒.老年人應激性潰瘍35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37-9.
3Lo SK,Leung FW,Guth PH.Protection against absolute-etha-nol-induced gastric antral and corpus mucosal injury:a groas and histologic study〔J〕.Dig Dis Sci,1988;33(11):1403-8.
4Marik PE,Vasu T,Hirani A,etal.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the new millenniu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rit Care Med,2010;38(11):2222-8.
5許濤,李兆申,彭國林,等.軍事應激對新兵消化道疾病相關激素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7;32(3):193-5.
6歐珠美朵,馬洪升.冷束縛應激狀態下大鼠內源性糖皮質激素與腸屏障功能損害的關系〔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3):261-4.
7李志坤,王福文.應激性胃黏膜損傷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2014;19(4):242-4.
8石劍峰.應激性潰瘍防治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166-7,170.
9Zeitoun A,Zeineddine M,Dimassi H.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guidelines:are they being implemented in lebanese health care centers〔J〕?World J Gastrointest Pharmacol Ther,2011;2(4):27-8.
10萬利軍.應激性潰瘍的形成機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3;9(5):664-6.
11李勛,余安國,鄧鎮平,等.大鼠應激性潰瘍發病機理及防治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0;7(3):138-40.
12贠健,趙浩亮.應激性潰瘍的發病機制和預防〔J〕.醫學綜述,2005;11(8):742-4.
13黃莛庭.腹部外科手術并發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88-95.
〔2014-11-17修回〕
(編輯苑云杰)
通訊作者:劉艷波(1974-),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病理生理學及醫學機能實驗學研究。
基金項目:北華大學健峰教研基金資助項目(2014062504)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364-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