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貴 崔會然 張勛勝
新鄉市局全力服務穩增長市長批示給予表揚
◎劉澤貴 崔會然 張勛勝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持續下行的經濟壓力,新鄉市國土資源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省國土資源廳決策部署,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服務經濟增長。日前,新鄉市市長王小平作出重要批示,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進行表彰。王小平在批示中指出,國土部門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把服務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取得比較明顯的成績,望抓住最近國家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大對“眾創”企業等新業態支持力度的機會,加快推進經濟的發展。
著力優化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該局以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為契機,優化中心城區用地布局,釋放中心城區用地空間,已初步確定中心城區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方案,既保障國家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比例要求,又保障全市大東區規劃建設、鐵西開發以及“五湖四河二渠”生態水系等重點發展區域和重大項目用地。
切實解決局部空間受限難題。該局全面啟動市、縣、鄉三級土地規劃調整完善,對符合規劃調整且急需開工的重點項目,繼續受理土地規劃局部調整申請。在去年增加建設用地空間7.3平方公里的基礎上,今年報經省政府批準,再增加3平方公里,可有效解決原陽縣產業集聚區、平原示范區工業區因發展空間受限項目落地難題。
妥善處理“人地掛鉤”遺留問題。該局主動跟蹤通過“人地掛鉤”報批建設用地工作進程,通過積極協調,多方努力,今年新獲批“人地掛鉤”批次建設用地3677.09畝,通過人地掛鉤上報的5435.21畝用地已全部獲批,保障了一大批房地產等經營性項目落地,可增加固定資產投資118.45億元。
精準配置建設用地指標。該局繼續通過“曬項目、配指標,控增量、保重點”,優先支持“三高五板塊”產業招商用地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城市組團和“兩區”建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全市獲批建設用地2.85萬畝,同比增加21.4%;供應國有建設用地173宗10843畝,成交價款17.11億元。
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該局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出臺《關于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的實施方案》,精簡會審環節,減少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再次“瘦身”,會審科室精簡77.8%,申請材料減少44.4%,辦理時限壓縮50%,為穩增長提供更加高效優質服務。
加快國有土地供應進度。該局提請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市區部分建設項目土地供應的意見》,對民生工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工業用地等具備供應條件時,先行報批辦理供地手續,再由土地資產會進行備案確認,確保重點項目及早開工建設。
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今年該局報省備案土地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項目共16個、資金8.1億元,目前已到位土地整治項目資金4337萬元、土地儲備前期開發補助資金2130萬元。
破解耕地“占優補優”困境。該局適當降低占補平衡指標掛牌價,對市政府確定的重大建設項目、保障性住房及其他民生工程項目需要使用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的,仍按有關規定以最低保護價調劑取得。該市明確規定,縣(市)政府出具提高補充耕地等級承諾后,補充耕地和占用耕地等級相差不超過1等的可予以審核通過,進一步降低用地成本,加快項目用地報批。
改革增減掛鉤管理辦法。該局積極爭取并報省、部同意,將封丘縣、輝縣市、衛輝市納入國家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規劃,實行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使用的政策,使指標產生更大的收益返還拆舊區,籌措更多哺農資金。此辦法的實施,對支持黃河灘區村莊搬遷、解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遺留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水面用地管理方式。今年以來,新鄉市試行大中型水利設施的水庫水面不作為建設用地控制、不占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管理辦法;對城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大面積生態用地,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不占用基本農田、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前提下,探索實行“只征不轉”的用地管理機制。此舉有力推動了生態水系建設并可節約大量資金。
竭力幫助企業減負降壓。依據上級規定精神,新鄉市要求合并礦山企業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取消征地管理費,免征小微企業土地登記費;暫停收取礦產資源勘查登記費、采礦登記費;調整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鼓勵符合條件的申報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減輕了企業負擔,支持了企業發展。
(作者單位:新鄉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