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 蔣寧 張春芳 趙劍飛 高麗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50040;.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黑龍江哈爾濱50040
傳染病學教學方法的應用與思考
鄭南1蔣寧2張春芳2趙劍飛2高麗娟2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近年來由于人口增長、環境污染、飲食安全等因素的綜合作用,經典傳染病越來越少而新發傳染病不斷增多,這就要求傳染病教學中教學內容及方法需隨之而改變。因此,探索傳染病學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傳染病學教學方法分別從CBL教學、PBL教學、雙語教學、WebQuest教學、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這幾個方面的現代研究進展進行綜合論述,并對其現狀及展望進行分析。筆者認為,CBL教學和PBL教學在傳染病學的教學中尤為重要,是傳染病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
傳染病學;教學方法;應用
傳染病學是研究傳染性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及傳染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的一門科學,屬于臨床醫學范疇,同時也是醫學生臨床學科的必修課程。隨著全球疾病譜的不斷變化,加之地域因素或季節的影響,近年來新發傳染病開始增多,如人感染性高致病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等,還有一些新出現的傳染病,如萊姆病、瘋牛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大腸埃希菌O157感染、尼巴病毒性腦炎等,在國內很少見。然而大多數高校中傳染病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并沒有隨之而改變,這對傳染病學的教學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是探索傳染病學教學方法。通過“與時俱進”的教學,達到培養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醫學人才的目的。因此,筆者查閱大量文獻,對傳染病學推廣較多的教學方法的應用與思考進行綜合分析。
1.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又稱基于案例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即學生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分析,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借助這一原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CBL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還是一種教學思想和培養模式。通過采用CBL教學法,積極調動教師備課,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從而使教學活動不斷推陳出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目的。有研究顯示,CBL教學法還可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戴虹等[1]對246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試驗組采用CBL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通過理論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評估教學效果。理論考試結果顯示,實驗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CBL教學法的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高維仁[2]采用問卷法和對照法對課堂效果、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評價,98%的醫學生建議繼續應用病案教學法;期末考試成績病案教學組不及格率為2.06%(11/534),對照組為6.23%(40/642),兩組差異顯著(P<0.01)。
此外,CBL教學還可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在教學中的互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案例為核心”這一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法使學生在閱讀、分析案例和課堂討論等環節中發揮主動性,更好地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張友才等[3]對52名醫學生分別進行傳統教學法和CBL法教學,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中,CBL教學班理解題、分析題、總成績以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優于傳統教學班(P<0.05)。梅碧琪等[4]對54名學生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法和CBL教學,59.26%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可激發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語言表達等能力。采用CBL教學法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為(79.1±4.1)分,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學生為(75.0± 8.7)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5,P<0.05)。總之,在傳染病學教學中適當引用案例,并將其有機結合理論知識,將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專注性提高,教學效果增強。
1.2 PBL教學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該教學法于1969年由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醫學:Howard 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多倫多McMaster大學最早提出[5]。這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醫學教育中是指以患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授課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該法不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模式[6]。PBL教學法在傳染病學臨床教學[7-8]、臨床見習中得到良好應用[9-10]。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比較,擁有以下優勢: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基于臨床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的能力。③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信息、發現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作出相應的整改與應對措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PBL在傳染病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專業水平要求高;無統一標準的教案;學生性格特點不同;設備和師資不足;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課時不能滿足PBL要求。因此,在實施PBL教學時,應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而完善PBL教學。
1.3 雙語教學
隨著教育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教育部要求在高校中開展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雙語教學也在“本科教學評估方案”中出現[11]。雙語教學是指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達到掌握第二語言的目的。因而,雙語教學不是簡單的母語加第二語言,而是要從聽說讀寫上培養學生的第二語言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用第二語言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質就是用教學語言來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并熟練運用雙語進行學科學習、思考和研究[12]。雙語教學是社會對復合型高級人才的必然需求,因此培養高素質、能夠熟練掌握英語進行國際交流的專業人才已成為高等:校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不同:校的雙語教學模式因學校的特點、專業不同,其模式也不同。近年來各醫學:校都在探索醫學英語雙語教學的目標及發展模式[13-15]。雙語教學還存在諸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如:①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缺乏積極的課堂思維和師生互動;②醫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沒有更多的精力用于雙語教學課的預習;③學生專業英語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想搞好雙語教學就需要學校制訂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建立雙語教材體系;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根據對象“因材施教”。需要注意的是,雙語教學的開展必須循序漸進,只有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反復實踐,才能使雙語教學得到更充分的發揮[16]。總體來講,雙語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模式仍需要雙語教學的各個:校和教師在反復實踐和探索過程中逐步完善。
1.4 WebQuest教學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采用何種學習模式才能有效地改善學習者的學習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題[17]。基于網絡的WebQuest學習模式是美國國家課程標準推薦的模式。它是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湯姆·馬奇(Tom March)于1995年利用網絡資源開發的一種課程計劃,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18]。WebQuest是一種以探究為取向的學習活動,在這類活動中,學生活動的內容往往都是圍繞某個主題進行的,部分或所有與學生互相作用的信息均來自互聯網上的資源,因此可以叫它為“網絡專題調查”或“網絡主題探究”。這種以探究為導向的在線學習方法,目的在于架設從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過渡的橋梁,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WebQuest一般都由引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和結論共六個模塊組成,在構建傳染病學課程教學時,應將傳染病的特點和WebQuest的優勢相結合,精心組織這六個模塊。在WebQuest教學計劃中,呈現給學生的通常是一個需要完成的有吸引力的任務。學生以此為基礎,利用網絡資源獲取相關信息,通過分析和處理信息,最終獲得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腳手架”策略,以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9]。作為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WebQuest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探索空間,如:豐富網頁信息、完善評價體系、完備教學設計等。只要不斷的探索與完善,筆者相信傳染病學的WebQuest教學模式,將為傳染病教學的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與線索。
1.5 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教育教學手段不斷更新,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instruc-tion,CAI)對教育工作者產生極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使用CAI[20]。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簡稱多媒體課件,該課件將靜態和動態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還可提高教學效率:應用聲音、動畫、圖橡等形式,轉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使學生容易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朱艷艷等[21]對564名學生分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傳染病學教學,結果顯示:多媒體教學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P<0.01)。多媒體教學組學生成績間的變異程度(s=9.7210)小于傳統教學組(s=12.0857),表明多媒體教學組學生成績較為集中,而傳統教學組學生成績則比較分散。也就是說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此外多媒體教學在臨床見習教學中,可以強化學生的臨床技能。而多媒體課件準備不足、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理解不夠都會影響多媒體教學質量。總之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應該盡可能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虛擬實踐,為其打下夯實的臨床實習基礎,使臨床學習時間縮短,從而增強臨床技能。
1.6 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設定情景,在互換情感交流和聯想的基礎上,巧妙地將學生對疾病的認識與對疾病的診治、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教與學相結合,從而縮小師生間、醫患間的距離,促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養成科學思維方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實質就是在特定的情景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傳染病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通過交流思想感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增強學生在一定環境或條件下的應變能力、組織能力與操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目的。陳曉蓉[22]將146名學生隨機分為兩組,通過模擬情景表演以及對模擬情景表演的評價和討論,結果發現,對照組教學效果達優秀者為58.33%,觀察組教學效果達優秀者為90.54%。不難得出觀察組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情景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病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還有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探究、發散地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習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張榮[23]將120名學生分別采用情景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傳染病學教學,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78.4±9.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70.3±8.8)分],差異有顯著性(P<0.01)。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傳染病學課時短,沒有多余的課時進行情景教學,這就需要學校針對傳染病學適時調整課時,讓學生們通過情景教學,加深對傳染病的學習及臨床技能的培養。總體說來,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創設不同的情景,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注重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表現和豐富、深刻、具體的實踐鍛煉,改變學生被動的教育狀況[24]。
新發傳染病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知識特點決定了傳統灌輸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理解、學習和掌握。如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傳染病學的教學水平,對于醫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項艱巨任務。筆者認為,改善教學方法為首要任務。應當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CBL教學、PBL教學、雙語教學、WebQuest教學、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取精華,去糟粕,必要時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以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理論知識和培養臨床技能的綜合能力。其次,應提高授課教師“與時俱進”的綜合能力;再者,是教材的更新,但是必須以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為基本教學內容,做到“源于大綱,高于大綱”,這樣才能及時適應醫學的新形勢、新發展。
中醫作為祖國的傳統醫學,在傳染病的治療和預防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溫病學”更是為傳染病的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在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中醫藥不僅降低危重癥的發生率,減少后遺癥,還可扶正祛邪,從整體上調節機體,增強機體免疫力。對于中醫:校的學生來說,如何將中醫知識應用于傳染病的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從以上介紹的各種教學方
法不難將中醫知識融入課堂中。總之,在傳染病學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深化和改革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使課堂教學鮮活生動,不斷使教學效果提升,為醫療衛生戰線培養綜合素質較強的新世紀人才。
[1]戴虹,游晶,楊微波,等.案例教學法在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0):149-151,169.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0):149-151,169.[2]高維仁.加強病案教學,提高傳染病學教學質量[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0):2586-2587.
[2]高維仁.加強病案教學,提高傳染病學教學質量[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0):2586-2587.
[3]張友才,陳金霞,張偉偉,等.CBL教學法在傳染病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2,11(3):20-22.
[4]梅碧琪,周英,周薇.案例式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傳染病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57-59.
[5]Kilroy DA.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2004,21(4):411-413.
[6]任詡.臨床教學中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5,4(1):52-53.
[7]朱傳龍,吳曉雯,高人燾.PBL教學模式在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職業技術學:學報,2011,10(2):88-89.
[8]趙雪珂,程明亮,吳君.PBL與案例教學法結合在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貴陽醫學:學報,2010,35(4):426-427.
[9]郝大林,孔祥敏,石宏.PBL結合角色扮演在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0,38(21):4574-4575.
[10]劉義榮.PBL教學法在傳染病臨床見習中的應用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6):1226-1229.
[11]錢何珍.對普通醫學高等:校雙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4):40-42.
[12]姚若進.多媒體輔助的雙語教學實踐———淺談婦產科教學中的體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4(11):154-155.
[13]何興祥,劉偉,沈清燕,等.醫學雙語教學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2004,(3):23-24.
[14]李雪黎,周智,胡鵬,等.對醫學本科學生實施雙語教學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2):296-298.
[15]唐曉鵬,楊旭.七年制碩士班傳染病雙語教學體會[J].中華感染控制雜志,2004,3(3):263-264.
[16]楊明山,顧璜.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3(1):8-12.
[17]郭躍偉,楊建坡,蘇曉林,等.構建醫學:校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新鄉醫學:學報,2006,23(3):321-323.
[18]Dodge BJ.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EB/OL].2004. http://webquest.sd-su.edu/materials.htm.
[19]柳棟.基于網絡應用研究性學習實施中一些問題的思考[EB/OL].http://www.being.org.cn/inquiry/webi.htm,2005/2008.
[20]孫長濱.在醫學教育中CAI與傳統教學的碰撞和互補[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2):131-138.
[21]朱艷艷,沙莉.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效果比較[J].衛生職業教育,2009,(19):45.
[22]陳曉蓉.情景教學法在傳染病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2):340-341.
[23]張榮.情景教學法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7(31):87-88.
[24]厲瑛,張靜.情景教學法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5(4):388-389.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teaching method of infectious disease
ZHENG Nan1JIANG Ning2ZHANG Chunfang2ZHAO Jianfei2GAO Lijuan2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15004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150040,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opulation growth,environmental pollution,food safety and other factors,the classic infectious diseases become fewer,whil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s increasing.It requires infectious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need to change accordingly in teaching.And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infectious diseases teaching method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eaching methods and analyze its status and prospects in following aspects:CBL teaching,PBL teaching,bilingual teaching,WebQuest 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so on.In short,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BL and PBL teaching methods are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in infectious pedagogy.
Infectious diseases;Teaching methods;Application
G642
A
1673-7210(2015)07(a)-0049-04
2015-03-16本文編輯:程銘)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JG2014011018)。
鄭南(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醫藥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高麗娟(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染病教學及中醫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