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
引言
網絡流行詞“吐槽”普遍使用得到了廣泛關注。本文就“吐槽”一詞的形成機制、語義特征、語法特征,以及流行原因探討,從而得到一個較為系統的、深入的認識。
一.形成機制
(一)來源
“吐槽”是一個外來詞,來源于日本,在日語中的含義相當于中國相聲中的“捧”。“吐槽”最早傳人我國的閩南方言區,閩南方言中存在“吐槽”的發音形式,但字形不確定。翻譯過來的時候,仍然使用閩南語中“吐槽”的語音形式,并用現代漢語中的“吐”和“槽”二字把字形確定下來。
(二)構詞理據
“吐槽”一詞的生成是有認知理據的。本文僅從隱喻方面探討“吐槽”是否符合認知語言學的象似性理據。
認知語言學隱喻理論認為,模糊抽象的東西往往用具體可感的形象進行表達,這是把自身經驗與抽象的心理活動相聯系的過程。“吐”即吐出,“槽”即食槽,放在一起,字面上就有了往槽中嘔吐臟物的意思,這是我們身體的經驗,有吐出不好的東西的意味,與我們心理上的拆臺、抱怨具有相似性。所以“吐槽”作拆臺、抱怨的含義是符合隱喻機制的。
所以,“吐槽”的能指和所指的組合符合人類認知,符合認知語言學的象似性理據。
二.語義特征
(一)理性意義
1.表示拆臺、揭穿
“吐槽”表示對對方的行動或語言發出感慨或者疑問,或者不給別人面子,當面揭穿數落,往往含有戲謔和玩笑的意味。
(1)蛇年春晚中,面對李詠的詢問“阿姨,您退休生活還習慣嗎”,蔡明毒舌調侃:“讓你臉短點你習慣嗎?”面對老畢的祝福“退休快樂呀,阿姨呀”,蔡明辣評:“滿臉褶子還賣萌!”面對朱軍的《藝術人生》式的深情招數蔡明冷淡回應:“別煽情了,我哭不出來!”
蔡明在春晚之后榮升“吐槽姐”,因為面對三位男主持人的招呼時,蔡明絲毫不給他們面子,通過揭對方老底、拆三位的臺,對三位的特點以及主持方式進行點評。“吐槽”與小品融合在一起,極具娛樂性和喜劇性。
2.表示抱怨、發泄
“吐槽”是對他人的言行或者事件本身有較強烈的情緒傾向,具有一定的被動性,這種情緒一般表現為不滿,對象一般不符合常理。
(2)一冬下雪近40場,市民吐槽“長春”變“長冬”。
(3)網友吐槽駕校潛規則。
這幾則來自網絡上的新聞標題,無論是入春以來,長春仍持續低溫,大雪不斷,還是駕校存在潛規則,都是從自然或者社會方面來說存在不合理的事情,并且引起廣大網民的不滿情緒,這種抱怨不合理現象的“吐槽”行為在網絡上很常見。
3.表示發表看法、述說經歷
(4)深夜無眠,吐槽一下剛剛結束的愛情。
(5)吐槽一下——對他、她、它你有什么評價?快來吐槽一下!
(4)是網友發的帖子,他只是在和大家講述自己的感情經歷,這里的“吐槽”感情沒有那么強烈。(5)是某網站的廣告語,能看出這里的“吐槽”只是發表看法。
“吐槽”的理性義由單純表示“拆臺”到“拆臺”、“抱怨”、“發表看法”三義并存的過程。“吐槽”語義的發展是由社會歷史發展決定的,符合語言自身發展規律。
(二)色彩意義
我們主要從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語體色彩方面進行分析。
1.感情色彩
詞的感情色彩意義主要包括褒義和貶義兩類,表示肯定意義的即為褒義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則為貶義詞。“吐槽”作“拆臺”、“抱怨”義時表示不贊同,它是一個貶義詞,如例(1)、例(2);而在例(4)中,則沒有明顯的感情傾向,所以是一個中性詞。
2.形象色彩
“吐槽”一詞給我們帶來某種狀態形象的聯想,即“往槽里邊吐臟東西”,引申為發表看法、表達不滿。這種形象色彩義使得“吐槽”一詞更加生動、形象,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
3.網絡語體色彩
就“吐槽”而言,在網絡上的使用表現出書面語和口語的一些特點:主要是以文本的方式進行交流,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具有鮮明的后現代特征,具有非理性和隨意性,“吐槽”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口語語體色彩,主要出現在非正式的話語交際中。
三.語法特征
(一)作動詞
1.動賓結構
(6)一年級小學考試得9分,家長吐槽神奇數學題。
后邊直接跟“神奇數學題”,構成動賓結構。
2.主謂結構
(7)我吐槽,我歡樂。
“吐槽”放在主語“我”之后構成主謂結構。
3.有標記的被動句中
(8)仙劍五遭吐槽,玩家碎碟以示心中不滿。
(9)《華麗一族》被網友吐槽,李欣汝淚灑當場。
在例子中,“吐槽”的被動形式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動標記詞直接加“吐槽”,省略施事者,如例(8);另一種情況是被動標記詞加名詞性成分作施事,然后再加“吐槽”,如例(9)。網絡用語簡便,使第一種更常見。
4.作定語。
(10)吐槽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吐槽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吐槽”加“的”作定語修飾“理性”和“感情”,表示領屬關系。
(11)吐槽網吐槽帖
吐槽的網站縮略為“吐槽網”,“吐槽帖”由吐槽的帖子縮略而成。“吐槽”作定語,只是出現了縮略。由此能看出“吐槽”用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二)作離合詞
所謂離合詞是指結構比較松散,可以拆開使用的詞。“吐槽”是一個可分離的動賓式合成詞,后邊一般不跟賓語。
1。離合形式。
(12)發個帖子吐個槽。
這種離合形式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詼諧有趣,富于生活氣息。
2.重疊結構。
(13)吐吐槽,現在社會風氣真心不好!
某網友對懷孕的妻子坐公交車無人讓座表達了自己對社會冷漠的不滿。在語用上表現出更強的主觀性,更加地口語化。
四.流行的原因
(一)社會文化因素
“吐槽”反映了網絡時代休閑性質的文化特點,網絡文化的流行使具有娛樂休閑性質的包括“吐槽”在內的一批詞,有了產生和流行的深厚土壤。
(二)社會心理因素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產生了迷茫、焦慮情緒,于是使用抱怨或者調侃的話語,以發泄情緒。這是“吐槽”流行的直接原因。
“吐槽”的流行也與大眾的從眾心理和從簡心理有很大關系。人們喜歡跟隨大眾去使用語言。而且“吐”和“槽”兩個字能夠告訴我們更多的信息,也能滿足人們對工作生活高效率的要求。
(三)經濟文化因素
“吐槽”最早進入到我國的閩南語中,而后迅速在網絡上流行,這跟沿海地區在經濟上的優勢是分不開的。
五.結語
“吐槽”作為一個網絡流行詞,符合語言自身發展規律,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使語言更加真切、形象。我們發現,“吐槽”語義的不斷填充,使用范圍的擴大,運用上更加靈活。
參考文獻:
[1]孔曉偉.多維視角下的現代漢語新詞語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9.
[2][5]邢福義,汪國勝.現代漢語[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79-188.
[3]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70-80.
[4]夏歷.網絡語言的后現代主義特征[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4):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