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振

關鍵詞: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二十六年;回顧與展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006-02
1988年,在學校體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春風中,由黃介成(武漢)、李根堯(烏魯木齊)、李朝偉(長沙)、薛竹亭(株洲)、劉宗壘(洛陽)等十四位老一輩學校體育工作者們積極倡導和認真醞釀協商,在各會員城市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門領導的積極支持下,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這個城市間的學校體育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協作團體也由此應運而生,并于當年十月在武漢組織舉辦了首屆中小學體育教學與科研研討會,拉開了會員城市每年一屆輪流舉辦體育教學與科研研討活動的序幕。
隨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原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宋盡賢理事長、曲宗湖、耿培新副理事長等學會領導和專家們的關心呵護下,2005年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正式批準成為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下屬的團體會員組織,根據社團的管理規定,掛靠單位是武漢市教育局。2008年在學會親自參與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在廣東深圳市第二十一屆一次會議中民主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常務理事辦事機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章程,明確了會員城市和理事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會管理體系,為每年一屆體育教學與科研研討活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此,十四城市學校研究會這個團體會員組織在中國學校體育這片教育熱土上,在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團結奮進、不斷發展,從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一、理念引領——課改路上方向明
二十六年來,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始終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道德風范,營造“和而不同”的內部文化氛圍,致力于探討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堅持觀念轉變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研修與行動相結合;反思與借鑒相結合;協作與分享相結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體育教學實踐,在各級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和上級學會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團結、組織有志于學校體育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們,順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矢志不渝地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通過各會員城市全體理事的勤奮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其工作的前瞻性、實效性,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認可和同行專家們的贊譽,并且為各會員城市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發揮出了參謀和助手的重要作用。
二、主題鮮明——研討效果碩果累
學校體育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事,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二十六年來,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順應基礎教育改革賦予的歷史使命,以科學的態度、求實的精神、理性的思考,通過專家引領和各會員城市同行之間的學習、交流與探究式的研討,不斷加深對體育新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立足于教師人文素養、學養和專業素質與技能的提升,旨在為各會員城市培養打造出一批師德過硬、業務精湛的骨干教師隊伍。“健康成長 和諧發展”“構建高效課堂實現課程目標”成為我們每年一屆研討活動的主題。體育現場課圍繞著達成“認知、技能、情感、行為習慣”等諸多領域方面的學習目標展開教學,突出“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的組織教學策略所顯現出來的課堂教學實效,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十六年來,有890多節反映各會員城市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秀體育課,先后在武漢、長沙、天津、烏魯木齊、重慶、西寧、深圳、保定、宜昌、黃石、荊州、洛陽、柳州、株洲、湛江、喀什、九江、海拉爾市18個城市進行了現場課展示、交流與研討,并選送了三十二節代表十四城市教學水平的優秀體育課,參加了在江蘇無錫市、遼寧大連市、浙江寧波市、河南鄭州市舉辦的全國體育教學評優課展示活動。參加觀摩學習與研討的一線體育教師達七萬余人次。在每一屆研討活動中,都要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評課、析課活動,授課教師、觀摩教師、專家、評委齊聚一堂,大家暢所欲言,尤其是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教學環節與過程的設計等展開熱烈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不僅大大地開闊了教師們的教學視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教學環節和過程,而且對提高各會員城市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業務精湛的體育教師,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為了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2009年我們率先組織了全國首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武、單元與課時教學計劃評比、體育教學優秀錄像課評比、單元式說課比賽等活動,依據這些評價要素、標準和內容,各會員城市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和教學技能練兵熱潮,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學養的提高,許多具有發展潛質的中青年教師通過這個平臺的磨礪脫穎而出,成為了當地的教學業務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這些師德過硬、業務精良的老中青教師群體,不僅在當地學校體育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在全國學校體育界的同行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十六年來,各會員城市踴躍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報送的教科研論文約有6000余篇,征集的論文基本上是來自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教學實踐研究成果,絕大多數文章內容集中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層面,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的實效性與課程評價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等發面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實踐研究,多集中在學校體育活動器材場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活動時間的合理安排、活動的實效性與質量評估、實施過程中的對策與措施,以及疑難與困惑等。學生課余運動訓練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專項運動訓練、競賽制度改革以及學校對體育運動訓練的管理和輸送渠道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作者都以獨特的視角深入地展開研究與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這些來自教學一線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真實可信度,在操作層面上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在專家們嚴格評審的基礎上,通過大會報告和書面交流的方式,積極宣傳和反映各會員城市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的教科研成果。每一屆研討會通過學術交流平臺,共同分享各會員城市與時俱進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教研中寶貴的實踐經驗,與會者認真傾聽、踴躍探求,使歷屆科報會成為了特別吸引人、感染人,感受相互傳遞正能量的大氣場。
三、各界護航——任重道遠開新篇
二十六年來,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得到了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領導們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得到了諸多學校體育界專家與教授的關愛與悉心的指導,以及各會員城市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和基層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得到了學會掛靠單位武漢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和協助,還有《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專業期刊常年的跟蹤采訪與報道,成為十四城市一線體育教師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平臺,許多教師教科研成果得到交流與展現,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的影響力。有了政府領導、教育行政部門、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的保駕護航,我們更有了前行的底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首過去,成果不勝枚舉,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相信: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專家、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會使我們的信心更堅定、行為更規范、方向更明確、成效更顯著。我們將進一步地總結與反思、探索與實踐,努力使我們全國十四城市學校體育研究會的工作能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用“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的精神,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