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中考后的體育課直接關系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品質和品位。課堂教學既不能像中考前一樣嚴苛,也不能松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查缺補漏,為學生將來的高中學習夯實基礎。教法需不斷改進和創新,以激發學生興趣和提升教師水平。同時,需注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防暑和補水等健康教育,以及預防傷病的安全教育。
關鍵詞:中考后;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6-0036-02
近年來,隨著學校體育法規的完善落實和人們意識觀念的轉變提高,絕大多數的初中學校都能夠保證開足、開齊體育課,包括體育中考后的初三體育課。目前,國內大多數地區的體育中考安排在四月份,而其他科目的升學考試一般安排在六月份。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體育教師能否通過課堂教學,去均衡中考前體育課“考啥練啥”的教學現實,去改變中考后體育課“可有可無”的教育現狀,將直接關系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品質和品位。如何上好中考后的體育課,意義重大,值得探討。
一 、體育中考后課堂教學的策略基調
1.松而不散,拒絕“理所當然的放羊課”
體育中考后,師生往往會認為在體育課上放松和休息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課堂常規省了、教學程序略了、教學內容沒了,貪玩的揮汗如雨,嗜學的室內苦讀,體育課成了散亂的放羊課。誠然師生為了取得體育中考的好成績,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汗水,應該放松和調整。但教師應通過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內容,引領學生進行豐富高效的體育學習,來進行積極性休息。只有拒絕“放羊課”,才能保證體育中考后體育課的安全有序。
2.活而不亂,踐行課程標準的理念方法
單純從中考這一學期的教學安排來看,如果中考后體育課戛然而止,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典型的“考啥、教啥、練啥”。而此時如能按課標要求安排其他內容教學,則可調劑和均衡本學期各教學內容的組成和占比,“以考為綱”的尷尬和無奈則迎刃而解。而且在“應試壓力”釋放后,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法學法的選用上可以更接近理想化教學,體育課將變得豐富多彩而又效果顯著。只有努力踐行課程標準,才能讓師生認識到體育中考后體育課的價值意義。
3.尊而不疏,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師生間的尊重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體育中考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應以關愛為主,體現在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上,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表現既不能敬而遠之也不能放任自流。臨近畢業,初中生在課堂上會流露出更多、更豐富的真情實感,把握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才能全面達成課程目標,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理念和價值。
二、體育中考后課堂教學的內容選配
1.查缺補漏,教一教那些該教沒教的內容
體育中考成績是學校考核體育教師的重要指標。在考核指向和切身利益的雙重作用下,教師只能將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業務要求束之高閣,轉而以“考啥、教啥、練啥”為特征的行政要求馬首是瞻。壓力干擾使得教師“該教沒教”的情況比較突出,初中三年沒給學生上過哪怕一個單元武術教學的老師也確有人在。為了踐行課程標準,教師理應利用體育中考后的體育課對學生進行教學補償。
例如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通過水平四學習將能夠基本掌握并運用一些武術類運動項目的1~2組技術動作組合。評價要點為完成所學武術套路的連貫性、力量及其運用能力”[1]。由此可見,武術在課程目標中與田徑、球類、體操等內容處在同一層級。武術教學任重而道遠,如有教學缺失必須補償。我曾利用武術套路特有的規律性開展中考后的教學,用兩課時共四次課就完成了初級長拳第一路的教學,而且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統一演練,基本完成了課程標準對于武術的相關目標要求。
2.夯基固本,練一練那些應會沒會的內容
課程標準作為業務指導性文件的本質,以及教師對課程目標解讀的差異,加之學生學習評價的規范缺失,使得課程目標的約束性不強。另外,教師專項特長和項目短板的存在,使得教師更樂于選教自己擅長的內容而回避不擅長的內容。這使得教師“蜻蜓點水式”的教學肯定存在,學生的部分體育學習水平遠未達到課程目標要求。為了讓學生享受同等質量的基礎教育,教師應在課堂上再組織練一練那些應會沒會的技能內容。
例如廣播體操教材,現行的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對于學生來講,其健身性、審美性和操作性等綜合價值不容低估。而且這套廣播操不但學生在初中要做,到了高中還要再做三年。因此,學生應努力地做好廣播操。在實際教學中,有教師因考慮到氣溫逐步升高,故以廣播操作為學生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手段。這樣的教學安排,既達到了良好的熱身目的,又鞏固提高了學生的廣播操質量。
3.拓展延伸,學一學那些要學未學的內容
“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是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之一。體育中考后的學生在體能和技能上都具備了進一步體育學習的基礎。在適宜的教學背景下,讓學有遺力的學生學習一定程度上的水平五內容,能避免因教學拖沓而導致的無效課堂。同時,教師選取的具有適宜難度的水平五的教學內容,能更好地激發和利用初三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人教版《體育與健康》讀本中,跨欄跑是水平四障礙跑教學的一項練習手段[2],而其在水平五則是跑步教學的一項教材。中考后的體育課,通過對跨欄跑進行降低欄高和減少欄數等變換教學手段,不但能夠為學生將來的高中體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了適度的技能鋪墊,還為破解中考后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消退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體育中考后課堂教學的方法運用
1.膽大心細,試一試那些想過但沒做過的方法
體育中考前教學任務的單一性制約了教學組織、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素養也將因得不到全面的鞏固提高而嚴重退化。體育中考后教師需要本著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膽大心細地選用適合教學的新方法,以實現教學產出的最大化。
例如,某次教學觀摩活動使我認識到傳統“四列橫隊”所存在的問題。課堂上,當學生一路縱隊原地跳過障礙物時,我發現后面的學生要么走神做小動作,要么伸長脖子往前看,再后來本該原地完成的動作竟成為連續的行進間跳[3]。“這樣的教學尷尬是因為學生難管還是教師組織有問題?如果讓學生一列橫隊站在跳躍場地側面會怎樣?”中考后,我大膽地實踐這一教學組織構想,各列橫隊不再是平行站立而是面向場地中心圍成四邊形,各組的練習場地則布置在各列學生的前面。學生能夠同時看到本組和其他各組的練習情況,比較理想地解決了前述教學尷尬。
2.亡羊補牢,磨一磨那些做過但沒做好的方法
每一項教學改革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擾,甚至改革的成果被假象掩蓋。教師本著求是的精神將課堂教學改革堅持到最后,是師本教研所必需的客觀程序和嚴謹品質。磨一磨那些曾經在教學中運用但還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方法,有利于促成教師教研實踐和堅定教改信心。
例如,我曾用屈膝立腰走即俗稱“鴨子走”的方法來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隨著練習距離的加大和組次的增多,學生練習的姿勢和速度都難于控制。即便教師不斷提醒和隨行監督,教學效果仍呈現低下趨勢。由于其難于在有效控制下達成教學目標,我怯于使用此法。中考后,由于教學氛圍寬松,我采用一路縱隊拉衣襟“開火車”的方法進行“鴨子走”練習改進,趣味性良好。另如,俯臥撐常用來做上肢力量練習,但學生常因練習動作機械和強度大而缺乏熱情,特別是女生更是心存恐懼。通過融入游戲元素,以俯臥撐形式進行“包、剪、錘”游戲,學生參與明顯改進。
3.精益求精,想一想那些做好但沒最好的方法
課堂教學的適切性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的教學行為應適合教學對象和背景。由于學生、場地、器材和天氣等教學變量處于動態發展之中,故教學的方法也理應處于不斷的調整完善之中。精益求精,有利于提高教學方法手段的適切性。
例如,我曾在耐久跑教學中,通過讓兩位學生以橡皮帶前后牽拉的方法進行練習,效果良好[4]。但久而久之,學生練習興趣會有一定的消退。通過觀察實踐發現,多人用橡皮條以“環環相扣”的方式練習耐久跑,不但可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而且對改善學生跑步節奏也有效果。特別對培養學生領跑或跟跑,有積極效用。如跳長繩常以同組學生的依次跳或者共同跳形式為主。如依托前例的四邊形組織形式,則可以學生依次跳過四根長繩的“跳繩接龍”形式來增加趣味性,若為了增加運動量還可采取學生跳繩后繞跑四邊形的“跳繩接力”形式。
四、體育中考后課堂教學的注意事項
1.以多趣味的教學為主,不斷改進練習形式和樣式
學生體育學習的自我驅動力迅速消退,同時他們對體育課的期望卻在不斷釋放。通過改進和調整體育課的組織形式和練習樣式,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能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育參與。靈活運用自然分組和友情分組等形式,有利于學生在群體活動中接受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教育,實現課程的多元目標和拓展課程價值。
2.以小負荷的教學為主,有效控制練習強度和密度
體育中考后恰是氣溫快速升高的時節,日曬和高溫要求體育課的運動量應以中小負荷為主,以有效避免學生過度疲勞、中暑和感冒。教師應提示學生有效補水和科學除汗,比如運動后不宜大量喝冷飲而應適當補充鹽飲料,不可穿著濕衣服在身上自然干燥,更不能吹空調等。特別是要避免學生受傷,嚴重的手臂外傷將影響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考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課程教育研究所等.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全一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德剛,王振國.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五步驟[J].體育教學,2011(11).
[4]王德剛.乳膠管在體育中考項目力量練習中的應用[J].體育教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