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銘
(四川省成都鐵路分局醫(yī)院 成都 610081)
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比較
余銘
(四川省成都鐵路分局醫(yī)院 成都 610081)
目的:觀察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非手術保守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治療,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且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觀察組,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非手術保守治療適用于沒有腸絞窄或沒有完全腸梗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可保證患者的安全,對于非手術治療未見好轉或者病情較重的患者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粘連性小腸梗阻;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療效比較
小腸梗阻是臨床上的常見急腹癥,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絞痛、嘔吐、便秘和肛門排氣困難等,腸腔內容物通過發(fā)生障礙受阻,很容易引發(fā)水電解質紊亂以及繼發(fā)感染等癥狀,病情嚴重時甚至可引發(fā)休克或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1]。粘連性小腸梗阻常發(fā)生于腹部手術后,若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fā)腸道再粘連,影響患者的預后,待明確診斷后,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2]。為研究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我院選取收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非手術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齡(54.53±16.96)歲,其中56例有腹部手術史。對照組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齡(54.89±17.56)歲,其中52例有腹部手術史。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非手術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擴肛并給予開塞露潤便,配好灌腸液(液體石蠟:硫酸鎂:生理鹽水的配比為2:1:3),行低壓灌腸,以解除患者消化道梗阻,同時給予靜脈滴注奧曲肽0.l mg。對照組采用手術治療,開腹手術,行全身麻醉,開腹后逐段仔細辨別分離小腸,辨認小腸的正常解剖關系,觀察腸管與周圍臟器的粘連情況,首先分離并切除壞死的小腸組織,然后逐步松解小腸各部與周圍的粘連,直接切除狹窄部分,切除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損傷腸腔、保持小腸排列的規(guī)律性,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好腸管,縫合破裂的腸漿膜,若手術創(chuàng)面及腸漿膜破損部位損傷較大時可給予涂抹生物蛋白膠或透明質酸鈉以減少再粘連的機會,縫合完畢后徹底清理腹腔,及時放置引流管,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補充血容量,同時給予抗生素抗感染以及腸外營養(yǎng)支持,以促進患者腸功能盡快恢復。觀察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腹部絞痛、腹脹以及便秘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行X線檢查后未見明顯梗阻,腸道排便和排氣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行X線檢查顯示腸道梗阻部分緩解;無效:梗阻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以(x±s)表示時間等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分析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2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3%,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例(%)]
2.2 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對照組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觀察組,兩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為6.82和8.39,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持續(xù)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d,±s)
組別 n 癥狀持續(xù)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觀察組57 63 2.06±1.16 1.58±0.93 15.39±3.25 6.22±1.68
粘連性小腸梗阻主要是由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及炎癥所引發(fā)的,行腹部手術后很容易形成廣泛性腸粘連,從而引發(fā)腸管急性梗阻。產(chǎn)生粘連原因主要是由于腹膜與漿膜細胞受到刺激,產(chǎn)生纖維素,再加上手術切口縫合刺激,發(fā)生滲血或局部缺血,刺激毛細血管生長,從而使腹膜與漿膜發(fā)生粘連[3]。發(fā)生粘連后會迫使腸道發(fā)生扭轉,影響患者的胃腸道功能,胃腸功能發(fā)生紊亂會引發(fā)粘連性腸梗阻,其中以腹部手術后引發(fā)粘連最為常見,是目前引發(fā)粘連性小腸梗阻的最為常見的誘因,特別是婦產(chǎn)科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出現(xiàn)嚴重絞痛和局部壓痛[4]。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主要原則為解除粘連,研究顯示手術對于解除粘連性小腸梗阻并無明顯的治療效果,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通常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采取抗感染、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靜脈營養(yǎng)等措施,同時加強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患者出現(xiàn)腹痛加重等癥狀及時轉行手術治療[5]。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采用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4.2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6.83%,且患者的癥狀持續(xù)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觀察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術中需要較多的開腹操作,容易引發(fā)感染和腸管內漿膜層損傷,反而會引發(fā)再次粘連,同時實施手術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二次損傷,延長患者的康復時間[6]。總而言之,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需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式,非手術保守治療適用于沒有腸絞窄或完全腸梗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可保證患者的安全,對于非手術治療未見好轉或病情較重的患者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1]何代玉,王冰,董宇翔,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120例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8):698-699
[2]韓亞鵬.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6):61-62
[3]Nasir AA,Abdur-Rahman LO,Bamigbola KT,et al.I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still justifi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n children[J]?Afr J Paediatr Surg,2013,10(3):259-264
[4]景化忠,劉宏斌,李洪濤.腹腔鏡在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7):518
[5]楊少連.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0):33-34
[6]劉勝,于廣聰.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0):127-129
R554.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1.011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