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勤
關鍵詞:排球;正面下手發球;有感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0-0037-01
浙江省第五屆小學體育區域聯盟研討活動中,采用以主教材片段形式進行同課異構的教學研討。筆者有幸觀摩了此次研討活動,對評課教師高超群老師執教的排球正面下手發球采用的“先練后教”教學模式引發了一些思考。思考點如下:
一、“先練后教”教學模式借鑒之處
1.有的放矢“促”技術
高老師通過“先練后教”的教學模式,在每次學生練習前基本做到“兩明確”:明確內容、明確要求,然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目的地練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幫扶,而是通過他的引導,讓學生自己通過練習來感受,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找到訣竅與門路,這樣的練習形式讓他的“后教”,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為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提供了保障。
2.別具匠心“提”能力
高老師“先練后教”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注意力、思維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發展尤為明顯。在注意力培養方面,他利用“哨響、學生?!钡姆绞绞箤W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師的引導中來,另外,課前要求給學生注意力的迅速集中奠定了基礎。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一是通過技術動作的對比來提高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二是通過由近到遠的下手發球練習,讓學生感受手臂發力逐步增大的過程來提高學生的類比分析能力;三是通過學生不同部位的擊球,感受哪個部位發球最有力、最穩定,使學生通過練習來提高概括總結能力;四是通過技術動作對與錯的對比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心理能力培養方面,通過語言的引導、激勵、激將法來培養學生的心理能力。每一個小細節都別具匠心,使學生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3.糖衣炮彈“增”體能
高老師“先練后教”的教學模式中,每個環節采用不同方式的任務驅動式進行教學,學生的練習時間得到了保障,每個環節擊球或發球的次數達到20~30次以上,一堂課下來,學生擊球和發球的次數達到120~130次。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發球能力、上肢力量,學生的體能也在不斷提高。
二、“先練后教”教學模式商榷之處
1.課改精神“準”把握
首先,要理解“先練后教”教學模式的精髓。讓學生“先學”,就要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知道學什么、怎么學、要解決什么問題、通過什么方法達到什么目的。其次,任務驅動型的問題設計要準確、到位,使學生自學的目標更加明確。最后,“后教”要抓住關鍵。善于發現與總結學生在“先學”中出現的問題,有目的地把學生導向既定的目標。
2.學生實際“巧”結合
“先練后教”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一個過程,是基于學生對已學技術動作的一個新的知識的重組,所以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的內容與進度,切勿急于求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