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格紅
摘 要:校企共建集多功能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降低教學實訓成本、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的有效方式。面對現有國內高職院校的校內生產性實習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通過企業橫向項目融入實訓教學,營造真實的生產氛圍,引進企業生產管理機制,打造雙骨干兼職教師等創新建設手段,讓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模式。
關鍵詞:服裝設計 企業橫向項目 生產教學 創新手段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multi-campu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build a set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reduce the cost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to better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y effective way. The face of existing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corporate landscape project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creating a re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reate innovative dual-core construction part-time teachers means to allow the school to run into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a good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lothing Design, Enterprise Horizontal Project, The Produc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Mean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中國是世界紡織服裝生產第一大國,隨著近幾年來國際服裝進出口市場的格局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進出口企業參與到日益競爭激烈的國內服裝市場,加速全國乃至浙江省服裝行業的轉型。以杭州市為例,杭州絲綢與服裝產業是其支柱型行業,產值已經達到了數百億元,從業人員已經達到30多萬人,有“中國女裝之都”的美名。現面臨著風云變化的國際市場形勢、層出不窮的商業摩擦情況,許多從事紡織服裝國際貿易的企業轉戰國內服裝市場,如原有杭州萬事利集團、浙江愛莉芬集團、杭州達利服飾等浙江服裝外貿的龍頭公司都打造國內品牌,讓浙江省許多中小型服裝企業倍感生存壓力,使日趨飽和的國內服裝銷售競爭加劇。面對現狀,國內各類型的服裝公司在希望節省人力成本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增加品牌附加值等市場經營策略,急需要區域內“無縫對接上崗”的高等服裝設計人才,來持續服裝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隨著國家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布,進一步明確“高職教育要以提高職業技能質量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學生職業技能成長需要和企業實行工學結合,通過課堂實驗、集中實訓、生產實習等循序漸進環節,完成各崗位的專業技能培訓。面對服裝市場風云變化,服裝企業需要高職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擅長設計職業技能,又通曉其他職業崗位技能,能到崗即用熟練技術進行實習。因此,建設集承接生產、專業教學、技術研發、技能鑒定于一體的多功能校內生產實訓基地是高職服裝教育培養符合“無縫對接上崗”的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重要依托。
一、服裝設計專業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內高職服裝設計專業也紛紛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建設,但大多數僅限在校內實驗實訓室里模擬或虛設的工作場景為主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真正意義上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通常是高職學習階段一年級和二年級在校內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直至畢業前一個學期去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此時顯示諸多實際問題。
(一)校內實訓基地脫離企業,僅限教學范圍
打造真正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就必須企業橫線課題支撐,在牽涉到財務結算、避免商業機密外泄、生產運行模式管理、進校企業技術人員、有效交流溝通等問題上,高職院校和企業持續合作存在較大難度難;此外,高職院校在校內實訓基地上在開展社會職業技能鑒定服務相對較少,建設集課堂教學、產品生產、技能培訓、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校內實訓基地在眾多環節上出現實施困難,不能進入良性循環的持續發展。
(二)學生的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存在差距
就目前現狀而言,許多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校所學技能無法達到企業設計工種崗位必需能力,大三最后一學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往往無法勝任工作,企業還需花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進行技能培訓,增加勞動力成本。因此,造成企業不喜歡接受無工作經驗的頂崗實習生的局面,為畢業生就業困難埋下伏筆。
(三)服裝企業提供實習崗位有限
受行業特點與公司規模等限制,許多高職服裝畢業生就業是面向中小型服裝企業。面對每年較多數量的頂崗實習生,大部分服裝企業在考慮在人力成本控制、生產管理力度、實習食宿、人身安全等因素,往往只能根據生產實際需求提供數個有限崗位。每班學生只能分散到各個校外實訓基地,由于每個基地的產品類型和技術含量各有千秋,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職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endprint
(四)校外實習教學監管管理不到位
由于服裝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有利潤的產品,每個階段都有工作目標和進度,不會特意去給學生進行技能培訓而增加人力資本,往往在制訂實習教學規范、安排實習崗位、教學方法以及監管力度上都不能達到學校的教學設置要求,加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容易放任自流,職業技能無法快速提升。
上述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模式暴露出來的問題或不足,說明學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既要解決當前校內實訓基地的困難,又不能完全依賴于校外實訓基地。只有解決好實際存在的問題,才能與行業和企業進行資源互補,建設好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二、我院服裝設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
我院服裝設計專業將以杭州服裝協會與女裝品牌企業為依托,從企業中引進產品開發橫向課題到教學中;聘請行業與企業的技術能手擔當“兼職骨干教師”,帶來最先進最實用的職業技能,與學校專業教師一起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建造全新實訓基地,打造融合教學、研發、生產、實習、服務與一體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一)召開專題會議,制訂基地建設方案
專業團隊展開服裝專業職業領域調研,邀請行業專家、技術骨干進行新校區實地考察,召開服裝專業指導委員會,多次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造進行討論研究,力求建設方案達到企業生產需求。基地分教學實訓中心、生產實訓車間、設計服務中心等區域,內部場地設計按照杭州女裝企業設計部門模式來布局,讓生產與教學互融、營造真實的職場氛圍,充分發揮校內基地多功能用途。
(二)劃撥專項建設經費,確保基地質量
根據建設方案,通過學院支持確定專項基地建設經費,在新建的2號校區成立服裝設計與生產實訓基地。其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開設服裝設計工作室、禮服定制工作室、服裝技術研發中心、服裝作品陳列部、生產車間等,完成為區域經濟服務的校企合作校內生產實訓各種規范管理制度修訂,是集產品生產、教學實訓、技術研發、技能訓練與鑒定等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制定系列基地管理文件。如《校內生產實訓管理條例》《校內生產實訓操作流程》《校內生產實訓安全操作守則》《校內生產實訓職業守則》等來規范學生的生產操作與行為準則,由企業指派技術專員和校內教師對學生實行監管。
(三)與區域女裝品牌企業合作,引進橫向項目入校生產
在服裝設計專業女裝課程實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改革,把浙江省中小型女裝企業橫向課題融入課堂教學中,加強專業教學的生產實踐性。在原有9家校外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又新建杭州艾萊格服飾有限公司、杭州明策工貿公司、杭州商泰服飾有限公司、杭州夢至超服飾有限公司4家校外實訓基地,以供學生和教師頂崗實習;主要形式是由企業提供新產品設計方案與技術指導,由學院提供場地和硬件配套,雙方共同制定管理條例和制度,讓師生(以學生為主)全體參與新產品的設計——制板——縫紉——檢驗等完整的工作流程,把企業橫向項目與專業核心課程結合起來。廠家遴選學生優秀作品,進行大貨生產,在市場銷售中盈利,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校企共贏效益。
(四)采用由雙師型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結合輔導的教學隊伍
專業團隊引進聘請杭州美順服裝有限公司、杭州萬事利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的等企業技術人員擔當“兼職骨干教師”,承擔實踐環節的教學任務,對專業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同時,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頂崗鍛煉,主動參與企業橫向科研課題研究,把最新的市場資訊與流行趨勢、先進的行業知識與技術帶回到課程教學的教學環節,建立一支結構穩定又靈活多變的“雙骨干教師”團隊,更好地促進生產性實訓教學。
(五)多渠道開展技能培訓與職業鑒定的社會服務
我院服裝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成立服裝職業技能培訓站點,通過杭州市職業技能鑒定與考試論證中心委托,專業團隊在節假日和寒暑假等課余時間為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杭州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中國美術繼續教育學院自考助學部、杭州市西郊監獄、浙江省少年管教所等企事業單位、為本院學生鑒定服裝制作中級工職業資格考證7000余人次,服裝制作高級工職業資格考證400余人次的培訓與考核等服務;還承擔杭州周邊地區的中小型服裝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等功能,并為相關院校與地區提供對口支援,實現高職教育以服務區域特色經濟的辦學目標。
三、我院服裝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創新
通過近幾年來的建設,科學合理地按照企業真實工作情境設計校內生產性基地中教學實訓中心、生產實訓車間、研發實訓車間等建設規劃,搞好硬件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引進杭州女裝企業設計項目、企業生產技術人員進校生產,共建真正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基地。
(一)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為主線,引入區域內企業實際項目為生產性實訓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得到企業崗位(群)能力的培訓,重構以女裝單品設計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積極倡導項目式、過程式、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體現在“產”中“學”,在“學”中“產”的“以產促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設計產品,既得到技能提升,又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降低校方實訓耗材成本。
(二)以實訓教學與企業生產一體化為基礎,實行管理模式的企業化和實訓工作的情境化。在生產性實訓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與管理模式,按照生產的工序流程來布置,建成具有真實工作環境、設備齊全、技術含量高、融生產、教學、培訓、項目開發于一體,面向區域市場與行業的服裝設計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在讓學生在校內就感受到真實的職場氛圍,從而更好地提升職業技能。
(三)以實戰型教師為主干,在專業團隊建設中實行“雙骨干教師”機制。聘請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擔任當“兼職骨干教師”,參與到核心課程的實訓環節,建成高教學水平和強實踐能力的專兼職結合教師團隊,更好地促進生產性實訓教學。
(四)立足服務浙江省區域經濟為立足點,成立國家服裝職業技能培訓站,通過杭州市職業技能鑒定與考試論證中心委托,積極提供服裝類技術工種的技能培訓、職業資格鑒定等社會服務;還可以承擔區域內中小型服裝企業新款研發、制版與工藝等技術服務等功能,并為區域內同類高職院校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借鑒經驗。
綜上所述,高職服裝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有效運行需要充分挖掘學校和區域特色行業與企業的資源潛力,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校內實訓基地營造出企業真實的工作情景,讓學生“以產促學”,才能真正意義上為行業與企業輸送“無縫對接上崗”高技能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安平.職業教育實踐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李國良.高職校內真實環境下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
3 馬連華.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J].教育與職業,2009(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