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丹華
摘 要: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授學生一般的設計程序與方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實現學生設計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良好的學習、設計習慣是保障,深厚的人文素養是基礎。此外,學生還應該對自然界和其他藝術形式有較為廣泛的了解,對流行趨勢有敏銳的感知,并努力使自己保持永遠的“童心”。
關鍵詞:藝術設計; 思維; 培養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0-03;G6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832(2014)08-0143-03
To Discuss the Training of Design Thinking of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MO Dan-hua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As an art educator, we should not only teach the design procedure and methods in general to students,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rain design thinking of students, realizing sustainability of students career. Good learning and design habits are the safeguard.The deep humanities literacy is the foundation. In addition,Students should also have a wider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other forms of art, have a keen sense of fashionable trends,and should try to keep yourself "childlike innocence"forever.
Key words :art and design; thinking; training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授學生一般的設計程序與方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實現學生設計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擁有設計思維的“源頭活水”?這值得我們思考。
一、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完善設計思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實現藝術設計類學生設計能力的可續發展,不能夠僅僅滿足于傳授某一具體的設計項目中如何解決具體問題,而應該以設計課題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善于找到設計的切入點,并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習習慣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強化才能形成并發展,從而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利于他們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其終身受益。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涉獵,積累素材的習慣。厚積才能薄發,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突破。從事藝術設計必須掌握海量的信息,才能在設計的時候不會感到思維枯竭。沒有人是天生會做設計的,靈感也不會憑空出現。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為設計藝術類學生欣賞經典、優秀的設計作品提供了空前的便利。積累素材可以從多種途徑著手,在設計課程開始之初,授課老師可以搜集優秀的設計網站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有目的的去欣賞好的設計。互聯網時代還有信息更新快的優勢,市場上的最新流行趨勢,可以第一時間得到信息。除了互聯網,各類商場、超市、博物館、藝術館等都可以成為積累資料的源泉。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形成大量積累資料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的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素材積累后更需要共享。共享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在課程中可設計交流環節,學生針對某主題分組進行交流,結合自己的見聞或知識積累,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體會。這樣,大家既可以分享更多的資源,還能因為這些資源開拓更廣闊的思路。
(二)要注意培養學生隨時記錄靈感和想法的習慣。有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靈感往往是稍縱即逝的,思維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我們身處某一個場景,或者在生活中偶然遇到一個問題,在那一個時刻,我們可能會產生很多想法,很可能某一個想法或者靈感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或者蘊含著一個奇妙的創意,我們必須在忘記之前,將它們記錄下來,不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忘記,那會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成為一個留心生活的人,從生活中積累。作為設計類的學生,學生平時要多做寫生和速寫訓練,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中有感觸的事物,讓這些“設計隨筆”成為設計資源的寶庫,并努力讓庫存越來越豐富。在這樣一個信息記錄和傳播都非常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記錄這些靈感和信息,運用手機、便簽等將突然出現的靈感記錄下來,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益。當一個學生開始用手機、便簽隨時記錄下自己的靈感,他就走上了設計的第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靈感庫”,成為可用的資源。
二、要注意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把握流行趨勢的習慣
(一)社會熱點能夠很好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是設計者不可忽視的靈感之源。藝術設計的本質是設計者以主觀上對美的認識和表達,來滿足人們(客觀)對美的需求和認知。從這一點看,社會的熱點往往是藝術設計的機會。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奧運有關的元素都成為了設計的熱點,很多與奧運有關的藝術設計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藝術設計的從業者,應該具有非常敏銳的察覺社會熱點的熱情和能力。社會的熱點,尤其是重大的、正面的社會活動,往往能夠極大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其典型要素往往能非常好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將這些要素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奧運會的水立方、鳥巢、祥云火炬等都一度成為設計的代表。endprint
(二)藝術設計從業者應該能夠敏銳的把握流行趨勢,使自己的設計成為被認可的主流。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對流行趨勢往往具有深刻的認識,能夠順應乃至引領流行趨勢。設計藝術教學絕不是僅僅在校園內、課堂上進行“理想化”的設計,我們在設計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認知流行趨勢。只有很好的把握流行趨勢,才能使設計的作品立于不敗之地,同時能夠形成設計的長遠規劃。流行趨勢并非具體的某個元素,它往往是不確定的,可能是整體造型,可能是色彩,也可能是細節裝飾。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的情懷
(一)一個熱愛藝術設計的人,應該是熱愛自然的。自然界是我們源源不絕的靈感寶庫,熱愛自然、觀察自然,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師法自然”是設計構思的一種重要方式,許多優秀的設計都是源于仿生,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雅各布森的“天鵝”椅、“蟻”椅、漢寧森的“PH系列”燈具、悉尼歌劇院等都是學習大自然的產物。一個好的藝術設計工作者,在設計的過程中是感性的,熱愛自然讓我們的感知更加細膩,能夠獲得更多的設計靈感。
(二)保持一顆永遠的“童心”。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就像孩童般的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這種開朗樂觀的積極生活態度,為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創作帶來無窮無盡的生命力。而設計者將這種對生命執著的追求,能拓寬他們的設計創造力和設計領悟力。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信念則會成為一個設計師設計寶庫的另一源泉。
(三)其他藝術形式是藝術設計靈感的重要源頭。美是沒有界限的,它不因藝術形式不同而受到局限,是有規律可循的。書法、繪畫、音樂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特別是中國漫長的文明史,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藝術資源,是我們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著名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應用于自己的設計中,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效果。對其他藝術形式的欣賞還有助于提升我們的鑒賞水平和藝術氣質,使我們的設計作品更加內涵豐富。藝術設計的門類之間沒有截然分開的界限,真正的設計師,是可以跨界進行設計的。比如,早期的工業設計作品大都是出自建筑設計師或工藝美術師之手。著名的設計大師們大都是“跨界”設計的,比如著名的菲利普斯塔克,既做建筑設計,也做工業設計;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師雷蒙德·羅維在做工業設計的同時,做了很多成功的標志設計和招貼設計。欣賞其他藝術形式使設計者的眼界更開闊,綜合能力更強。
四、要注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設計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一)人文素養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設計師設計水平的高低。人文素養是藝術設計得以持續發展,不斷提升的終極土壤,失去了人文素養的支撐,藝術設計的作品的內涵往往是干癟的、貧瘠的,也難以持續。只有具備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儲備,才能在設計中舉重若輕,將在各種素材、典故信手拈來。盡管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信息查詢已經非常便捷,但是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對人文的深刻理解,在設計中就難以想到這些因素,最終難以設計出具有深厚底蘊的作品。豐富的人文素養有助于開拓我們的視野,實現設計的可持續。
(二)開辟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1.教學中注重知識背景文化的傳授。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時,不但要使學生懂得“知其然”,還要使其“知其所以然”。如在《傳統圖案》課程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傳統圖案的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多了解傳統圖案的背景——傳統文化,如由“四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延伸的關于星宿、五行文化的知識講解。又如圖案造型色彩特點背后代表的民族文化、朝代文化、地域文化等。傳統圖案是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它承載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生通過了解和理解傳統文化,產生了各自不同的體會和領悟,老師應引導學生在這種理解和感悟產生合理廣闊的聯想,提煉出爭奇斗艷的設計思路和設計資源。這樣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意識能促進學生在設計中創作中另辟蹊徑,熟練的挖掘到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設計資源。相比那些簡單的教授學生單一知識點或技巧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得到更廣闊的設計空間和設計靈感,他們的設計之路才會走得更通暢。
2.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修養。教師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首先,每個學生都應該成為具有誠信品質、自強自立的人。如學院開展“自強之星”“節約之星”之類的評選活動,使學生懂得自強自立,在生活學習中要有良性的競爭意識,要樹立自信心,積極樂觀的面對工作和生活,保持頑強的毅力,腳踏實地去實現人生目標;使學生懂得誠信品質在人的成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更是健康人格的體現。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在設計作品創作中總是善于思考和創新,主張設計中要有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想法。而缺乏誠信、自信、自立的學生,在設計中喜歡不動腦筋地套模板,套素材,甚至是盲目模仿和抄襲,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惰性的滋養,永遠也無法進步,而且以后想進步也非常困難。
要獲得長久的設計生命力,良好的學習、設計習慣是保障,深厚的人文素養是基礎。設計師還應該對自然界和其他藝術形式有較為廣泛的了解,對流行趨勢有敏銳的感知。做設計好比蓋樓房,一旦材料齊全,萬丈高樓自然平地而起。完成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不是一時一日的功夫,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能力的培養,也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重資料的積累。不僅是在設計領域積累資源,還應從其他各領域的學習中積累收集素材,做一個有心人。作為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我們除了傳授學生設計的一般程序、方法與思路外。還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和設計品德,為以后的設計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 紀春.藝術設計教育探索[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3] 王茜.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的幾點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7(3).endprint